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94查看
  • 0回复

[综合] 车辆仿真模型案例解析-P1+P3混动架构策略解析(2)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2024 20: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Simulink的串并联混动模型HCU策略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包含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顶层控制,主要完成电机与发动机的扭矩协调

第二部分为电机扭矩控制,主要完成回收扭矩计算,以及回收与驱动模式的扭矩切换。

第三部分为发电功率控制,主要包含发动机目标转速计算及离合器控制、发动机转速控制、发电扭矩控制、发动机扭矩协调、发电机扭矩斜率控制五个子模块。

车辆仿真模型案例解析-P1+P3混动架构策略解析(2)w2.jpg

本文我们主要介绍第一部分的建模逻辑。

顶层控制中包含两个子模块,一是发动机最优功率控制,二是电机与发动机的扭矩分流控制。

车辆仿真模型案例解析-P1+P3混动架构策略解析(2)w3.jpg

1.发动机的最优功率控制。

当电池SOC大于允许充电上限(模型内为80%),以发动机的驱动功率请求作为发动机总的输出功率需求。否则以发动机最优的功率点作为总的输出功率需求。

SOC作为控制信号,使用Relay对其控制边界做了滞回处理,滞回宽度为10%,模型中对应的开启点与关闭点变量为ChrgSOCHi(80%)、ChrgSOCLo(70%)。

模型通过发动机离合器状态控制发动机驱动功率,当离合器闭合时发动机驱动功率等于请求功率,否则为0。

驱动请求功率的计算位于“电机与发动机的扭矩分流控制”子模块中。

车辆仿真模型案例解析-P1+P3混动架构策略解析(2)w4.jpg

发动机最优的功率点的计算如下图所示。

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车辆需求功率,选择发动机燃油消耗率最低的功率点作为发动机目标功率。

车辆仿真模型案例解析-P1+P3混动架构策略解析(2)w5.jpg

计算发动机目标功率点时,需要满足以下两条规则:

【1】发动机目标功率-发动机提供的驱动功率<电池许用的最大充电功率

【2】发动机的目标功率>发动机提供的驱动功率+电池功率

规则1是为了保护电池,防止过大的充电功率造成过充;规则2是为了满足车辆的驱动功率需求。

当某一功率点不满足上述规则时,将其对应的燃油消耗率置为极大值(1e6)。然后在所有满足规则的功率点中,取燃油消耗率最低的功率点作为发动机的目标功率。计算逻辑如下:

车辆仿真模型案例解析-P1+P3混动架构策略解析(2)w6.jpg



2.电机与发动机的扭矩分流控制

此部分模型主要完成发动机驱动需求功率的计算,以及电机驱动扭矩的计算。

发动机驱动需求功率的计算逻辑是:当离合器结合时,驱动功率根据加速踏板开度及发动机最优工作曲线计算。计算方式如下:

Pe=加速踏板开度×EngTrqOpt(n)*n

当离合器未结合时,发动机驱动需求功率为0。

驱动电机驱动需求扭矩的计算逻辑是:当离合器结合时,驱动功率根据加速踏板开度及电机外特性曲线计算;当离合器未结合时,需要考虑发动机的扭矩补偿。计算方式如下:

离合器结合:

MotTrq=加速踏板开度×MotTrqMax(n)

离合器未结合:

MotTrq=加速踏板开度×[MotTrqMax(n))+ EngTrqOpt(n)]

模型逻辑如下:

车辆仿真模型案例解析-P1+P3混动架构策略解析(2)w8.jpg

离合器的状态控制通过stateflow建模,输入为车速及驱动力,输出为离合器结合状态。

默认进入离合器断开状态,当驱动力小于发动机离合器结合驱动力阈值(2000N),且车速大于发动机离合器结合车速阈值(80km/h)时,进入结合等待状态。

进入结合等待后,开始计时。在此期间,当驱动力大于发动机离合器断开驱动力阈值(3000N),或车速小于发动机离合器断开车速阈值(70km/h)时,重新进入离合器断开状态。

当计时时长大于等待时长阈值(5s)时,进入离合器结合状态,离合器结合。

当驱动力大于发动机离合器断开驱动力阈值(3000N),或车速小于发动机离合器断开车速阈值(70km/h)时,重新进入离合器断开状态。

车辆仿真模型案例解析-P1+P3混动架构策略解析(2)w9.jpg


车辆仿真模型案例解析-P1+P3混动架构策略解析(2)w1.jpg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11-2024 17:21 , Processed in 0.34669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