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592查看
  • 0回复

[附件系统] 比亚迪秦Pro EV高压三合一充配电总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1-2024 21: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比亚迪在秦Pro EV车型上应用的高压三合一充配电总成代表了电动汽车电气系统集成技术的领先水平。

这一总成将DC/DC转换器、车载充电器(OBC)、以及高压配电箱(PDU)进行了紧密集成。

整体设计采用双面铝合金箱体,一侧负责高压配电,另一侧则集中了DC/DC转换器和OBC等功率电子控制元件。

比亚迪秦Pro EV高压三合一充配电总成w1.jpg

为了优化冷却效率并减小体积,箱体中央设计了冷却水道夹层,使两侧共享同一冷却系统。此外,为提高功率密度,功率开关管被集中布置在电路板下方。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控制器的体积效率,还增强了其性能。

比亚迪还通过共用功率器件减少了元件数量,从而提高了整体效率和可靠性。这种高度集成的高压系统大幅减少了产品体积和重量,使得车辆布局更合理,整车更轻,能效和续航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该充配电总成由6.6kW的车载充电机、2.2kW的DC/DC转换器和一个配电箱组成,整体体积大致与传统的车载充电机相当。

其采用的PFC和DC/DC转换技术确保了高效率,同时与车载电子系统的功率匹配性高。这一高功率密度的集成模块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在e平台的设计下,实现了直流500V的高压,核心器件能承受最高600V的工作电压。这使得比亚迪的充电功率能够达到接近60kW,大大超过一般电动车的30-40kW充电能力,实现快速充电。

此外,比亚迪开创的双向逆变充放电技术整合了直流大功率充电和交流充电的便捷性,集成于电机控制器中,实现了交流大功率充电,显著提高了使用体验。这项技术还能将汽车内部的电转换为220V交流电,供家用电器使用。

在充配电总成的设计中,配电箱主要负责管理和保护电池的能量流动。该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研发中是重要考虑因素。配电箱连接电池输出的高压电至电机和快充回路,并进行高压附件动力分配。

系统两侧的DC/DC和OBC前端滤波部分在设计上进行了两级分离,兼顾了体积和可靠性,同时通过金属隔板防止电磁干扰。这种布局不仅在物理结构上实现了稳固,而且在电磁兼容性方面也进行了精心考量。

此外,高压滤波电容在设计中采用了导热胶,以优化冷却效率,确保电容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延长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高压继电器作为系统的关键部分,承担着切断直流快充接口和电池主回路的任务,以确保安全。同时,设计了专门的检测电路,以防止意外触电。

比亚迪秦Pro EV高压三合一充配电总成w2.jpg

在系统的线缆管理方面,比亚迪通过集成控制电路简化了高压系统间的线缆连接,有效减少了因日常使用造成的线缆老化或松动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总体而言,比亚迪的这套高压三合一充配电总成在安全等级、响应速度以及防护等级方面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标准,实现了IP67级别的防护,保障了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运行。这一系统不仅优化了空间和重量,还实现了多维度、多层级的监控和保护,确保了极高的安全性。

比亚迪在这套高压三合一充配电总成的设计中,通过深度集成的架构,大幅缩减了产品的体积和重量。

该系统结合了60kW的高功率直流充电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充电速度,使得电动车的快速充电变得更加高效。

这不仅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充电便利性,也优化了整车的能效表现,使得比亚迪的电动车在续航能力和使用体验上拥有了显著优势。

通过这种创新的高压三合一技术,比亚迪不仅提高了车辆的整体能效,还实现了在复杂电气系统中的简化与优化,为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树立了新的标准。

综合考虑,这套高压三合一充配电总成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也显现了其对于未来电动汽车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通过集成化的设计思路,比亚迪成功地将电动汽车的充电效率、安全性和便利性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用户带来更为卓越的驾驶和使用体验。

    ----我们文章定时在晚上20:30准时发送。

    -----如果您认可我们的内容,请点赞,转发。

    -----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文章,请点击下面的公众号名片,关注即可。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11-2024 19:29 , Processed in 0.36805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