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4918查看
  • 5回复

[讨论] 请问麻板做的轿车内饰件的优点、缺点分别是什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4-2012 15: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作为一个新人,有一些关于轿车麻板内饰件的问题想请教各位达人:

1、目前国内轿车领域麻板内饰件(比如顶棚、门内饰板、行李箱盖板等)用得多吗?只是少量低端车型在用,还是低中高端车都在大量使用的?如果一直徘徊在低端车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阻碍了麻板在轿车内饰件领域的推广?

2、听说欧系车、日系车(如丰田)等在大量使用黄麻、洋麻、亚麻等纤维制成的内饰件,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3、据说麻板内饰件有如下优点:刚度好、强度大、隔音、隔热、质量轻(与谁比较?)、价格便宜(与谁比较?)、可再生可降解、燃烧无毒气、碰撞无尖锐角等。有点事实而非,不晓得是不是这样的?

4、据说麻板内饰件有如下缺点:有气味(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吗?干法?湿法?)、质量重(怎么会呢?困惑。与谁比较?)、拉伸度大时易断裂、角度较大或有转角时成型困难(是麻纤维本身的原因,还是加工设备的原因?)、易受潮等。有点事实而非,好多不确定,不晓得是不是这样的?


请各位达人不吝赐教,感激不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4-2012 14: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试着回答一下,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1、麻板目前在国内的中低端车上都有应用,数量还是可以的,但是和PU复合板(干法、湿法)比还是比较少的;与轻质GMT的应用类似。但是如我有篇文章分析的一样,轻质GMT材料和麻板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替代高潮。这是此类材料最后的一个发展机会。对于您所提到的是什么阻碍了麻板在内饰领域的发展?主要是原料麻的来源和产地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材料特性阻碍了它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谁掌握了原料麻的,谁就掌握了这个材料的话语权。但是麻纤维受天气的影响,其内在的性能差异表现也很大,一致性较差。对于汽车行业的一致性要求是相违背的。而且国内的麻吸水性很大,物性表现不如孟加拉国的麻。所以国内目前麻板做的最好的,应用在轿车上的麻材料都是进口孟加拉的或者其他国家的。但是就市场的反响而言,孟加拉的麻纤维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量是最大的(世界范围)。
2、在国外的一些车上是有此种材料的应用,但不能说是大量。个别车型有在用,而且麻板做的最好的还是日本。(麻纤维在加工前做了很好的预处理)。
3、单纯的PP本体纤维加麻纤维是达不到您所述的这些指标的。
4、加工过程中的麻纤维的气味性就是因为没有经过预处理,所以表现的还是在沤麻时的“臭味”,而且没有经过预处理的麻纤维其吸水性和霉变非常高。国内的一款车型曾经发生过“塌顶”和霉变的质量事故,在业内的影响比较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1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1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5-2012 15: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lanyueran 发表于 27-4-2012 14:28
试着回答一下,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1、麻板目前在国内的中低端车上都有应用,数量还是可以的,但是 ...

1、轻质GMT和麻板在未来两到三年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替代高潮。---是指替pu板吗?轻质GMT、麻板与pu板相比各有什么优势、劣势啊?有成本优势?还是有性能优势啊?

2、你所指的pu板是指什么啊?貌似有的顶棚用的“麻板+pu发泡+无纺布”的组合,即感觉上pu板与麻板是搭配的,不是竞争关系吧?另外,麻板是直接与玻纤板竞争吗?还是与谁谁竞争啊?

3、麻纤维收天气影响,内在性能差异较大,一致性差。----还有这么个问题啊?

4、国内麻吸水性很大,物性表现不如孟加拉麻。应用在轿车上的麻材料都是进口孟加拉或其他国家的麻。---据说国内70%的黄洋麻要靠进口,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麻板内饰件还是没有pu复合板用得广呢?到底是哪些关键指标有差距?是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吸音性能?还是吸水性?还是克重?

5、关于“预处理”。----我知道一家麻板企业的麻不是水沤的,他家是把黄麻买进来,放在露天仓库里三五个月,然后用机器剥皮的,整个过程不存在水沤这个过程。这样一来,应该就没有“臭味”了吧?

请lanyueran赐教,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5-2012 15: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麻板与pu板、玻纤板、轻质GMT、PP等等主流内饰件材料相比,性能上哪些指标有优势(刚性?)哪些指标有缺憾(克重大?气味?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吸水性?),成本上有优势吗?整车厂一般看重哪些因素?为何麻板没能推广开呢?材料的原因?工艺的原因还是设备的原因?满足什么条件就有可能大规模推广开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2012 15: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djpuibe 发表于 2-5-2012 15:23
1、轻质GMT和麻板在未来两到三年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替代高潮。---是指替pu板吗?轻质GMT、麻板与pu板相比各 ...

1、干法PU板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一个瓶颈。现在高端车顶棚上使用的是湿法PU板。在未来的两三年里轻质GMT板材在几个高端车型上都有很好的应用,只不过材料都是进口的。国产的目前为止还不是很好,估计年底会有一家国产的轻质GMT产品出来,我们拭目以待吧。
2、不能简单的说竞争关系,PU和麻板、轻质GMT板目前在国内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但是正如您所述组合和变化还是蛮多样的,主要还是性能集优。
3、国内麻板的生产,缺少了一个工序,所以吸水性是完全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你可以参考日本的麻板生产,他们很有效的回避了这些缺陷。韩国的麻板目前在国内的一款中低端乘用车上有所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2012 16: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djpuibe 发表于 2-5-2012 15:33
麻板与pu板、玻纤板、轻质GMT、PP等等主流内饰件材料相比,性能上哪些指标有优势(刚性?)哪些指标有缺憾( ...

1、麻板主要使用在内饰件上,其气味性将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尤其是中国的汽车行业,对此问题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出台来进行规范。目前各方正在就此进行博弈,结果还不是很明朗。你可以关注这方面的新闻。有很多报道。
2、就高端的两种产品比较在国外还是比较看重麻板的应用,因为其对人体的友好性,使得其在内饰上的应用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在国内好像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完全是被轻质GMT板材压制着。而且国产的麻板其克重根本降不下来,要想达到一定的强度指标,就不得不提高克重。目前麻板在国内西北的一家卡车上有所应用。
3、看来您了解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了,我觉得您提到的气味性和板材的强度、刚性、吸水性上都存在些许的问题,这是国内麻板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麻采用的是国外进口的话,在成本上的优势也不是很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3 积分 +14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 1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2-2025 04:31 , Processed in 0.93494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