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1-12-14 14:39:55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
这两天有消息传来,日前欧盟、日本、美国一致同意,加快推动电动汽车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并在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的框架下密切合作,力争全球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按照这样的说法,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虽然早早启动,但到现在仍没有明确的说法。显然已经是起了个大早、是不是能够赶上晚集还需要看欧美日的脸色!
在标准制定方面,起大早赶晚集确实令人感到很是无奈。这里面,既存在着方向与目标的不够确定、又有制造技术的保障不足问题,都可以说是国内在新能源标准上费力不讨好的关键。原本“十.五”期间就已经落到发展规划上的新技术问题,到了现今的“十二.五”开年,仍然难下决心确定,可想而知,在新能源决策问题上是多么的尴尬!或许,过去所预想的弯道超越规划、以及率先在国内普及新能源汽车,眼瞅着都要成为被自己拖得难以兑现。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成为焦点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不仅反映了新能源决策中存在的优柔寡断问题、同样也对国内近一步发展技术起到了人为的阻力作用。这恐怕才是,欧美日联合新技术标准,会置国内新能源规划于很尴尬地步的主要原因。
新能源标准为何屡拖不决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就新能源汽车的声势,应该是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响亮的。因为,新能源汽车在世界格局上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能够起跑,自然就会领先一步。然而,作为汽车的新技术概念,基础技术以及系统的连接技术、才是保障新能源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能够满足基础制造上的衔接以及系统工程技术方面的完善,纵然是具有了新能源发展的技术、也会出现系统转化方面的问题。像国内就新能源插电装置的统一,就出现了各种样式的版本,以至于统一起来所耗费的经历更大。
至于新能源规划的制定与完善的问题,基础技术与所制定的新标准,自然是相辅相成的问题。以往国内的汽车标准制定,大多都是延续国际已成型标准、或是国际接近的标准照搬或改进。而现在,国际标准难见踪迹,反而倒成了国内在制定标准或规划时的难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看到,国内由于基础制造的单薄,才是真正让标准制定上进退两难的关键所在。其实,像国内创新推出的燃料电池安全需求标准,就连国际相关机构即将颁布的安全法规里,也很多的收入了国内的相关内容。所以说,在制定新标准方面率拖不决,显然是与技术基础支撑不足有着切实关联的。
国际新标准制定对国内不利是否会延续
在国内新能源说了这么长时间以后,国际汽车才要联合起来制定游戏规则,这一方面说明国际汽车联合的能力存在,其目的就是指向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他们的联合任务之一,就是看国内的市场变化程度,这恐怕才是欧美日能够一拍即合能够制定新能源标准的主要原因。
所谓联合问题,可能是国际汽车企业对付国内竞争的一个重要信号,这些年尽管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但在面对中国这个汽车大市场的情况下,他们的长久利益显然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合作或者联合做事,已经是各个跨国汽车企业常有的现象。而在新能源这个联合任务面前,无论是欧洲汽车、还是日美汽车,显然都会需要同时出现在国内市场,一来他们可以在控制价格上高调保持一致、二来也可以在技术的保障问题上,从而形成一个口径的对国内汽车、特别是自主汽车的竞争。这样一来,他们只需要在原有的技术标准上,进行技术层面的调整与改进,就可以很快制定出相应的新能源标准!换句话说,他们只需要在欧、美、日等企业层面达成怎样面对中国市场的共识,就已经足够了!
客观的讲,在新能源标准的制定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毫不费力地就能够达成共识,这必然是源于他们在国内的布局状况与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旦国际标准能够建立起来、并付诸实施,不仅仅会在技术上又领先了一步,而且也在标准的制定上让国内汽车举棋不定。因为,如果还需要在新能源方面学外方的标准进行制定,不仅会使国内的新能源发展感情上难以承受、还会使国内的市场处于被外方牵着走的局面。应该说,国际联合制定新标准,绝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是他们知己知彼后的战略走向问题。所以,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落后,自然不能从起步晚问题上找原因、而是应从人为造成延误战机的问题上找不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