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的心脏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上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但最科技,最先进的发动机。其工作原理是固定不变的。各摩擦副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当摩擦到一定成度发动机就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例如烧机油,功率下降,燃油消耗增加等,此时应对发动机进行深入的修理,也就是对发动机进行大修。
发动机大修的注意事项
一)工具
发动机大修和更换零件最常用的工具有:
1.装在一个万能底座上的千分表。
2.千分尺和光学仪表。
3.带有爪钩和丝杠的拉拔器。
4.刮刀。
5.气门弹簧压缩器。
6.活塞环槽清洁器。
7.活塞环扩张器和压缩器。
8.气门座铰刀。
9.气缸珩磨头。
10.塑料间隙规。
11.发动机支架。
(二)检查技术
这里不再叙述主要零件的检查、清洁和磨损评估的方法,只介绍两种新的检查技术.其一是磁力探伤法,只能用于具有磁牲的金属;其二是荧光探伤法,利用荧光染色在材料表面涂上一层荧光物质,可以检查所有零件怀疑有损伤的部位。
(三)注意事项
铝的重量很轻,现已普遍用于发动机。加工铝制零件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不能用含有腐蚀性溶剂的热水清洗铝质零件。
2.各种铝质零件,先从发动机上拆下,再加热滑洗。
3.安装前,要用发动机油或防蚀剂涂覆螺纹,以防锈蚀。
4.施加于螺栓或火花塞的力矩不能过大。
5.组装发动机时,应预先用专用油晶相互摩擦接触零件,以便于启动。
(四)螺纹的修理
修理损坏螺纹最常用的方法有:螺旋线圈法、刀铰法和套扣法,其基本操作相同,先取出损坏的螺钉,然后打孔,再进行套扣,必要时,还需焊接或镶套。修理螺纹孔之前,应清除孔内的堵塞物。
(五)检查发动机的压力
发动机功率明显降低,油耗过大或燃油里程缩短,都说明发动机有故障,原因可能是活塞环磨损,缸径划伤或磨损,气缸垫涌气,气门烧坏,气门座磨损等。检查气缸的压力有助于确定故障的位置。
1.汽油发动机
(1)预热发动机达到额定的工作温度。
(2)拆下所有的火花塞和点火线圈的高压线。
(3)对于化油器汽车,要完全打开油门。在燃油喷射式汽车上,需卸开冷起动阀和预有的喷射器接头。
(4)把压力表拧入第1缸火花塞孔内,不可错扣,以兔损坏气缸盖上的螺纹。
(5)由助手完全踩下加速器踏板,启动发动机2~3次,读出压力表的读数,取最高值。
(6)对发动机的各个气缸重复以上操作.各气缸的压缩压力应不低于标准值的80%;气缸间的压力差不得超过82.74*103-96.53*103Pa .
(7)如果气缸压力较低,可通过火花塞孔向气缸内注入一小勺机油,再做压力度验。若压缩压力有所提高,说明活塞环或气缸壁有磨损。若压力仍低,说明气门密封不良或气缸垫损坏;如果相邻两个气缸压力都低,加入机油后仍无改善,说明有泄漏或者气缸垫损坏,燃烧室内有机油或冷却水时,也会出现上述故障。假如气缸扩建损坏,发动机量油尺上将出现水滴。
注:1粗细螺纹的拧紧力矩无差别, 2力矩值以螺纹为准,若沾上机油,力矩减少10%, 3铝制零件或紧固件的拧紧力矩稍小。
发动机大修时的检查
下面以桑塔纳轿车发动机大修为例,简单地介绍一下发动机的大修检查。
桑塔纳轿车发动机采用ZL107铸造铝合金,扁球形燃烧室,缸体是四缸、水冷、全支承、无缸套等缸心距,龙门式合金铸铁汽缸体,活塞是用Si-Cu-mg过共晶铝合金制造;连杆是中碳钢锻件;小头衬套是用卷制的镀铜铅锌合金的钢背衬套;发动机曲轴为全支承锻制,四个曲拐有五道主轴承支承。
汽缸的检测
发动机缸径的测量:将缸径分上、中、下三个位置,即在离缸体上平面10mm、中间部位、离下平面10mm处进行纵向、横向垂直测量,其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均不大于0.04mm,否则应进行镗磨修复。
检测缸壁与活塞间隙时:倒装活塞,将其放入汽缸并使活塞销孔与曲轴轴线平行,用0.03mm厚、12~15mm宽的厚薄规插入汽缸,测量位置与活塞销孔成90°,用9.8~24.5N的力拉出为合适;缸壁与活塞的配合间隙应为0.025~0.045mm,使用极限为0.08mm;加大修理尺寸分为三级:即+0.25、+0.50、+100mm。
缸体、缸量的检查:缸体上、下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得大于0.10mm,否则应予磨削或更换。缸盖厚度的使用极限为132.6mm;缸盖下平面和进、排气岐管接合面的平面度误差不得大于0.10mm,否则应予磨削或更换。
在检测汽缸压力时,发动机机油至少30℃,节气门应全开(开度达100%),拆下分电器与点火线圈之间的高压线,用汽缸压力表(或专用记录仪)逐个测量汽缸压力,其压力标准为1000~1300kPa,各缸之间最大压力允许差为300kPa、磨损极限压力为750kPa。
气门的检查调整
该车发动机采用的是顶置式凸轮轴和液压扭杆传动,可自动进行气门间隙调整,长时间保持气门工作的精确、准时,不再进行人工气门间隙的检查和调校。
气门间隙的标准数值:规定值(热车)——冷却液温度在35℃以上,进气门0.25±0.05mm;排气门0.45±0.05mm。缸盖修理后应在发动机冷态时调校气门间隙,规定值(冷车)为:进气门0.20±0.05mm;排气门0.40±0.05mm。进行气门间隙检测时,可使用厚薄规:调校时活塞不可置于上止点,曲轴逆发动机旋转方向90°,供气门在挺杆下压时不致碰撞活塞。气门间隙的调整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扭杆调整垫片获得。调整垫片厚度从3.00~4.25mm不等,其厚度数字刻在垫片底边上,使用时,刻有数字的一面应朝下安装。
气门的检查:进气门系铬镍钴合金锻制,锥面堆焊耐磨合金,锥角为45°,进气门的气门顶直径为38mm;杆顶直径为8mm,长度为98.7mm;排气门为双金属气门结构,杆部系铬镍钴合金锻造,锥面用耐热、耐磨蚀合金钢制造,锥角为45?排气门的气门顶直径为33mm、杆颈直径为8mm、长度为98.5mm。进排气门工作面宽均为1.2~1.5mm,使用限度为3.5mm,接触面应在气门工作锥面的中间位置。
化油器的检修
该车发动机采用双腔分动、双喉管、下吸式KEIHIN(26~30DC)化油器、燃油90号以上汽油。在使用和检修中的检修要点:每次检修化油器均需要更换衬垫,O形密封圈若损坏也应更换;浮子室油面的高低出厂时已调好,一般不允许再调校;真空管路多,不可错接;化油器所有关节处都要用二硫化钼润滑;怠速电磁阀在发动机点火开关接通和切断电路时,该阀须有“咔嗒”声。如果发动机怠速时打开空调,发动机就熄火,表示化油器负荷自调装置失去作用;如果是负荷自调装置中电磁阀失去作用,打开空调开关时也就听不到“咔嗒”声。
检修化油器副腔热气动阀;其规定值大约低于48℃时,限制流通;大约高于58℃时,全流通。由于热气动阀内增加一只?0.3mm的孔,可防止副腔节流阀突然打开。该车一般不会发生启动困难的故障,一旦发生,多为油路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均应对化油器进行清洗;疏通量孔或油道(但不能盲目拆解)。发动机怠速时,打开空调机,发动机自动熄火,说明化油器负荷自调装置失去作用。如果是该自调装置中的电磁阀失去作用,打开空调开关时就听不到“咔嗒”的声音。
润滑系的检查
该车润滑系中,机油滤清器位于发动机体一侧,安装在支架上;机油泵为齿轮泵,泵盖上有限压阀。在润滑系中有两个机油压力开关;一个压力为30kPa,位于缸盖上;另一个压力为180kPa,位于机油滤清器支架上。打开点火开关时,位于仪表板上的机油压力警告灯即闪烁;起动发动机,当机油压力大于30KPa时,该警告灯即自动熄灭;当发动机低速运转且机油压力低于30kPa时,该开关触点闭合,机油压力警告灯闪烁;当发动机转速超过2150r/min而机油压力达不到180kPa时,另一机油压力开关触点闭合,机油警告灯闪烁,蜂鸣器也同时报警。
检修时检查机油泵齿侧间隙,新装配时要求为0.05mm;齿轮啮合磨损后,极限为0.20mm超过此值更换齿轮。检查机油泵轴向间隙:规定磨损极限值为0.15mm。端面磨损大、或端面平面有沟槽,会使吸油腔与泵油腔相通,降低出油压力及出油流量,破坏机油泵性能。
使用中若发现机油压力过低故障时,如果机油压力报警线路无故障、机油也不缺时,应按以下检查顺序进行:机油集滤器是否滤网堵塞、浮子变形;机油泵齿轮磨损间隙过大、密封性下降;发动机过热,使机油稀释引起机油压力降低;还有曲轴与凸轮轴轴瓦间隙是否过大等,必要时分别予以修复。
该车发动机的机油高、低压传感器外观相同、不易辨认,因此容易装错位置。可从传感器绝缘体上的颜色来区别:高压传感器绝缘体的颜色为白色,低压传感器则为棕色,从传感器上的数字也可区别;上面打有钢印数字,高压传感器为1.8±0.2;低压传感器则有0.5~0.45等数字。
冷却系的检查
发动机冷却系采用封闭式泵循环冷却系统,冷却液是专用添加剂G11加水组成。可变速的电动冷却风扇,而且是两个用三角皮带联动的风扇在散热器与发动机之间横排着;冷却系中有膨胀箱;电动风扇变速是由热敏开关根据冷却液湿度自动控制的;冷却液面报警灯可预警冷却液的最低液面高度。冷却系在使用中的检修要点:
由G11和水混合而成的冷却液有防冻、防蚀、防水垢形成、提高水沸点的功能,因此不可随意更换和补充不符合要求的冷却液。排放冷却液时,仪表板的暖气开关拨至右端将其控制阀全开,拧下冷却液膨胀盖(注意热水烫伤),松开管通的夹箍,拉出冷却液软管,放出冷却液。冷却液若需全部更换时,切记将暖气阀开关至最大,冷却液加至膨胀箱最高记号处。加满后注意拧紧膨胀盖,让发动机运转,直至散热风扇开始转动,然后停转发动机,再检查一次冷却液面,必要时再进行补充。
正确的冷却液面高度对冷却系统有效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当发动机处于冷态时,冷却液在膨胀箱内应位于max与min标记之间;膨胀箱内装有自动液位报警传感器,当箱中液面过低时,位于仪表板上冷却液面报警灯会连续闪烁。当液面低于min线时,应及时添加冷却液,不允许使用不合格的冷却液。
发动机熄火后,散热风扇还在转动,若此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高于84~91℃是正常的,若低于85℃就是不正常,而在使用空调时,散热风扇维持常转。该车散热风扇是电力驱动的,只要有电、空调开关打开,温度接通,风扇就转动,因此发动机熄火后也可继续转动。当散热风扇因故障停止转动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空调,否则制冷系统产生高压而损坏电磁离合器。
散热器为铝质管片式带膨胀水箱。散热器盖上的排液阀开启压力为130kPa,检查时,应以压力为130kPa的水压式气压进行密封性试验,时间不超过1分钟,不允许漏水或漏气现象,否则应焊补或更换。调温器放入水中加热,主阀开启温度为87±2℃;全开温度为102±3℃,阀门升程不小于7mm,若达不到上述要求应更换。水泵为离心式,使用中如果出现轴承松旷或有漏水现象时应予更换。
由于合用了防冻剂,能防冻、防锈、防结垢,但散热器是个薄弱环节,易损伤而发生泄漏,应及时检查修复。同时还应检查散热器软管有无龟裂、损伤等;一旦发现及时更换。
发动机大修主要部件的修理工艺
发动机的主要摩擦副:曲轴主轴颈与曲轴瓦,连杆轴颈与小瓦,凸轮轴与凸轮轴瓦盖,活塞环与缸套。这些摩擦副在修理时应有一定的修理工艺。
发动机曲轴修理工艺
1 技术要求
1.1 曲轴修复前应进行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但轴颈上沿油孔四周有长度不超过5mm的短浅裂纹或有未延伸到轴颈圆角和油孔处的纵向裂纹(轴颈长度小于或等于40mm,裂纹长度不超过10mm;轴颈长度大于40mm,裂纹长度不超过15mm)时,仍允许修复。
1.2 曲轴滑动轴承轴颈磨损后,应按表1的曲轴分级修理尺寸修理。组合式曲轴滚动轴承轴颈磨损逾限,滑动轴承轴颈超过其允许的使用极限尺寸时,允许进行补偿修理,恢复至原设计尺寸。
注:原设计是指制造厂和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下同
级别
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曲轴主轴颈及
连杆轴颈直径 0 -0.25 -0.50 -0.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注:①各级修理尺寸仍采用原设计尺寸的极限偏差。
②9级及9级以后为不常用尺寸级。
③分级有特殊规定的曲轴,应按其原设计执行。
1.3 补偿修复轴颈时,可采用金属丝喷涂、电振动堆焊、镀铁、镀铬等方法。其他部位磨损逾限后,根据情况,除可采用上述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手工弧焊等方法进行恢复性修理。补偿修复层应均匀适当,机械性能满足使用要求,见附录A(参考件)。
1.4 曲轴修磨后,同名轴颈必须为同级修理尺寸。
1.5 曲轴主轴颈及连杆轴颈端面磨损逾限后,应予修复至原设计规定的轴颈宽度。
1.6 曲轴修复后,以两端主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时:
a.中间各主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5mm。
b.各连杆轴颈轴线对主轴颈轴线的平行度公差:整体式曲轴为Φ0.0lmm,组合式曲轴为Φ0.03mm。
c.与止推轴颈及正时齿轮配合端面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5mm。
d.飞轮突缘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4mm;外端面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6mm。
e.皮带轮的轴颈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5mm。
f.正时齿轮的轴颈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3mm。
g.变速器第一轴轴承承孔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6mm。
1.7 各主轴颈及连杆轴颈的圆柱度公差为0.005mm。
h.油封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公差,采用回油槽防漏的为0.l0mm,采用油封圈防漏的为0.05mm。
1.8 连杆轴颈的回转半径应符合原设计规定的基本尺寸,整体式曲轴的极限偏差为±0.15mm,但同一曲轴各回转半径差不得超过0.20mm,组合式曲轴的极限偏差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1.9 以装正时齿轮的键槽中心平面为基准,连杆轴颈的分配角度偏差为±30ˊ。
1.10 起动瓜螺孔螺纹损伤不得多于2牙。
1.11 主轴颈及连杆轴颈表面光洁度应不低于V8,圆角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7。
1.12 主轴颈和连杆轴颈两端的圆角半径应符合原设计规定。但采用金属丝喷涂和电镀修复的曲轴,修竣后的圆角半径允许适当减小。
1.13 组合式曲轴必须按原位装配,装合后各滚动轴承轴颈同轴度公差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14 曲轴油道应清洁畅通。油孔应有倒角。
1.15 修复后的曲轴不得有焊渣、毛刺、金属飞溅等杂物,加工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刻痕、黑点、碰伤、凹陷、发痕、孔眼及其他缺陷。但用电振动堆焊修复的曲轴表面允许有细微的龟纹。
1.16 曲轴须进行平衡试验,其不平衡量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17 本标准未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2 检验规则
2.1 曲轴经检验合格签证后,附必要的技术资料,方能出厂或交付使用。
2.2 补偿修复层的强度及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应定期进行试棒检验(在改变工艺、材质时必须进行)。试棒检验可参照本标准附录B(参考件)的规定进行。试棒每次不少于三件,测试结果取平均值。
2.3 补偿修复层的硬度试验应在粗磨后进行,在同一曲轴上检查三点,取平均值,测点距油孔边缘不小于10mm。
3 包装及贮存
3.1 产品在清洗和防锈处理后,用结实不透水的中性纸及塑料带包扎各轴颈,出厂产品应装箱并有支承固定。
3.2 曲轴应存放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并应采取防护措施。
附 录 A
补偿修复层机械性能
(参考件)
修复方法 强度(kgf/mm2) 硬度 与基体结合强度(kgf/mm2)
电振动堆焊 — HRC≥35 —>2.6
金属丝喷涂 σb≥13 HB≥250 σb
镀铁 — HRC≥42 σb≥24
镀铬 — HRC≥58 —
注:采用金属丝喷涂修复的曲轴,轴颈直径在150mm以内时,修复层厚度(机械加工后)应大于0.75mm;轴颈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时,厚度应大于1.00mm
发动机凸轮轴修理工艺
1技术要求
1.1凸轮表面累积磨损量(包括修理加工磨削量)不超过0.8mm时,允许用直接修磨的方法修复凸轮;超过0.8mm需要修理时,可在凸轮的局部或全部表面敷以补偿修复层。
1.2凸轮轮廓的升程曲线应符合原设计规定,但个别区段内的升高量允许有不大于0.02mm的超差。
注:原设计是指制造厂和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下同)。
1.3以两端支承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凸轮基圆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5mm。
1.4凸轮斜角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5通过凸轮升程最高点和轴线的平面相对于正时齿轮键槽中心平面的角度偏差不得超过±45ˊ。
1.6同一根凸轮的各支承轴颈的直径应修磨为同一级修理尺寸。分级修理尺寸见下表。
级别 0 1 2 3 4 5 6
轴颈直径缩小量 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注:①各级修理尺寸仍采用原设计规定的极限偏差。
②有特殊要求的凸轮轴,按原设计要求执行。
1.7支承轴颈直径缩小量超过使用限度时,可敷以补偿修复层,使轴颈直径恢复至原设计尺寸或修理尺寸。
1.8支承轴颈的圆柱度公差为0.005mm。
1.9以两端支承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中间各支承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25mm。
1.10安装正时齿轮的轴颈,其尺寸应符合原设计规定。以两端支承轴颈的公共轴线为基准,其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和轴向止推端面的端面圆跳动公差为0.03mm。
1.11驱动汽油泵的偏心轮直径允许比原设计规定的最小极限尺寸小1.Omm,其偏心距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12机油泵驱动齿轮不得缺损,轮齿工作表面不得有剥落,齿厚不小于原设计规定的最小极限尺寸的0.5Omm。
1.13支承轴颈表面光洁度不低于▽8;凸轮和驱动汽油泵的偏心轮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7;轴向止推端面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6;其他加工面的表面光洁度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14凸轮轴的凸轮和支承轴颈部位的补偿修复层的性能应满足使用要求。其性能参见附录A(参考件)。
1.15凸轮轴应进行探伤检查,除凸轮表面堆焊层可以有不连续成片的鱼鳞状裂纹外,不得有其他裂纹。
1.16凸轮轴的所有表面不得有毛刺、氧化皮、焊渣、气孔、渣眼、油垢和脱壳等缺陷。螺纹损伤不得超过两牙。
1.17本标准未规定的其他技术要求,应按原设计规定执行。
2检验规则
2.1凸轮轴经检验合格后,应签发合格证。
2.2送修单位有权根据合同抽样复验。
3包装及贮存
3.1修竣的凸轮轴应进行防锈处理。出厂产品应装入箱内并固定牢靠。
3.2产品应放在通风和干燥的地方,并应采取防护措施。
补偿修复层机械性能
(参考件 )
A.1 凸轮轴的凸轮和支承轴颈采用焊、镀、涂等工艺方法补偿修复时,其补偿修复层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
部位 修复方法 表面硬度 与基体结合强度(kgf/mm2)
σb τb
凸轮 堆焊或其他方法 按原设计要求
支承轴颈 金属丝喷涂 HB≥250 ≥2.6 ≥9
镀铁 HRC≥42 ≥17
堆焊或其他方法 HRC≥35
A.2 补偿修复层的性能试验可参照GB3802-83《汽车发动机曲轴修理技术条件》附录B进行。
发动机气缸体与气缸盖修理工艺
1技术要求
1.1气缸体与气缸盖不应有油污、积炭、水垢及杂物。
1.2水冷式气缸体与气缸盖用3.5-4.5kgf/cm2的压力作持续5min水压试验,不得渗漏。
1.3汽油发动机气缸体上平面到曲轴轴承承孔轴线的距离,不小于原设计基本尺寸0.40mm。
注:原设计是指制造厂和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下同〉。
1.4所有结合平面不应有明显的凸出、凹陷、划痕或缺损。气缸体上平面和气缸盖下平面的平面度公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1.5气缸体曲轴、凸轮轴轴承承孔的同轴度公差应符合原设计规定。凡能用减磨合金补偿同轴度误差的,以气缸体两端曲轴轴承承孔公共轴线为基准,所有曲轴轴承承孔的同轴度公差为0.15mm,以气缸体两端凸轮轴轴承承孔公共轴线为基准,所有凸轮轴轴承承孔的同轴度公差为ф0.15mm。
1.6气缸体后端面对曲轴两端轴承承孔公共轴线的端面全跳动不大于0.20mm。
1.7燃烧室容积不小于原设计最小极限值的95%。同一台发动机的气缸盖燃烧室容积之差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8气缸体、气缸盖各结合面经加工后的表面光洁度应不低于▽6。
1.9气缸盖上装火花塞或喷油嘴和预热塞的螺孔螺纹损伤不多于一牙,气缸体与气缸盖上其他螺孔螺纹损伤不多于两牙。修复后的螺孔螺纹应符合装配要求。各定位销、环孔及装配基准面的尺寸和形位公差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10选用的气缸套、气门导管、气门座圈及密封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条件,并应满足本标准的有关装配要求。
1.11气门导管承孔内径应符合原设计尺寸或分级修理尺寸(见表2)。气门导管与承孔的配合过盈一般为0.02-0.06mm。
1.12进、排气门座圈承孔内径应符合原设计尺寸或修理尺寸(见表2)。气门座圈承孔的表面光洁度不低于▽5,圆度公差为0.0125mm,与座圆的配合过盈一般为0.07-0.17mm。
1.13镶装干式气缸套的承孔内径应为原设计尺寸或同一级修理尺寸(如表2)。承孔表面光洁度不低于▽6,圆柱度公差为0.0lmm。气缸套与承孔的配合过盈应符合原设计规定;无规定者,一般为0.05-0.10mm。有突缘的气缸套配合过盈可采用0.05-0.07mm;无突缘的气缸套可采用0.07-0.l0mm。气缸套上端面应不低于气缸体上平面,亦不得高出0.l0mm。
1.14湿式气缸套承孔的内径应为原设计尺寸或同一级修理尺寸(见表2)。湿式气缸套与承孔的配合间隙为0.05-0.15mm,安装后气缸套上端面应高出气缸体上平面,并应符合原设计规定。
1.15同一气缸体各气缸或气缸套的内径应为原设计尺寸或同一级修理尺寸(见表2),缸壁表面光洁度不低于气78。干式气缸套的气缸圆度公差为0.005mm,圆柱度公差为0.0075mm;湿式气缸套的气缸圆柱度公差为0.0125mm。
1.16加工后,气缸的轴线对气缸体两端曲轴轴承承孔公共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5mm。
1.17对某些特殊结构或有特殊技术要求的气缸体及气缸盖除本标准规定外,其他可参照原设计的技术文件执行。
2验收及包装
2.1经检验合格的气缸体与气缸盖应签发合格证,并附必要的技术资料。
2.2修竣的气缸体与气缸盖应进行相应的防锈处理。
2.3修竣后的气缸体与气缸盖,应进行适应于保管及运输条件的包装。
注: ①各级修理尺寸仍采用原设计规定尺寸的极限偏差。②粗线内尺寸仅适用于柴油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