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628查看
  • 1回复

两组数据引发的思考--汽车行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9-2010 08: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数据不能说明所有存在的问题,却可以真实反映我们的差距;数据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却可以提示我们的方向是否有偏差。看了全球车企研发投入费用和跨国汽车巨头布局中国车市的两组数据,留下的思考是我们说的与做的南辕北辙,也察到新兴中国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在未来竞争中依然被动……

1.jpg
场。可是这个市场不单属于中国汽车,在合资品牌外方的成绩单中,中国市场的贡献赫然其中并成关键支柱市场。自主品牌从2008开始到2010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从28%-30%-33%实现提升,可是在B、C、D级市场的无作为,一直让人没有自豪感可言。 —2010年10万元以下市场出现调整,不仅是销售结构的环比下调,还有上海通用众多合资品牌的强势借入挤占市场,自主品牌传统的优势市场正在受到挑战。自主品牌当前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只是一时表象而没有暴露背后的深层隐忧。另外B级以上市场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豪华车2010年上半年120%的增长幅度,让中国汽车只能望洋兴叹,只能成为陪衬和看客。无缘高端市场并没有些许举措,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更大隐忧。 —看看跨国汽车巨头2007-2009的销售年表,在中国市场提升的速度压得我们喘息难安。2008年金融危机后汽车跨国公司视中国为全球汽车的新兴市场,全面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的新品投放密不透风,大众中国的华南战略让区域竞争更白热化,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显得无能为力。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新的分水岭,是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第二轮步局的开始。在上述研发费用和未来可投放车型差距的前提下,在市场销售结构向BCD级市场逐步转换的趋势下 —数据不能说明所有存在的问题,却可以真实反映我们的差距;数据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却可以提示我们的方向是否有偏差。看了全球车企研发投入费用和跨国汽车巨头布局中国车市的两组数据,留下的思考是我们说的与做的南辕北辙,也察到新兴中国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在未来竞争中依然被动…… —2008年国际整车企业一份研发投入费用的迟到报告,提示我们中国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还相当逊色。抛开中国汽车比跨国巨头起步低的现状不说,在新起点上的新投入依然差距明显,自诩借助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般错误。在这样的策略指导下,在这样的实际投入下,中国汽车与跨国巨头在未来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的汽车强国策略只是一句苍白的激情口号! —中国汽车研发和技术投入费用偏低的另一面,也可以折射出“市场换技术”路线留下的遗毒,大的汽车集团习惯了对合资品牌技术和车型的拿来主义,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依然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或者尖刻的说在当前效益不错的情况下,不会因为汽车人的历史责任而在技术和研发层面大投入,这些投入没有销量和规模的成绩单更诱人。现在合资品牌的自主研发时代来临,又是一次可怕的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实现了安乐死!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汽车一枝独秀,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
,自主品牌面临的深度生存危机正在逐步显现。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战略调整,中国汽车未来30年可能继续被增长。 看了上面的两组数据,我们要调整关于品牌和产品的两个观念:一是要做产品品质提升而不是空喊提升品牌的口号;二是要切实提升技术水平而不是空喊推出高价格产品。没有品质提升的品牌没有支点,没有技术的提升高端产品苍白无力。提升品牌和推出高端策略没有问题,但更需要一系列实际的工作来支撑——否则就是光说不练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2008年的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并没有抓住危与机的实质,没来得急深思考和实现结构转变。在新一轮的市场增长中,我们又要随波逐流只求量而不重“质”……哎,中国汽车还要再走多少弯路?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2008年国际整车企业一份研发投入费用的迟到报告,提示我们中国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还相当逊色。抛开中国汽车比跨国巨头起步低的现状不说,在新起点上的新投入依然差距明显,自诩借助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般错误。在这样的策略指导下,在这样的实际投入下,中国汽车与跨国巨头在未来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的汽车强国策略只是一句苍白的激情口号!


场。可是这个市场不单属于中国汽车,在合资品牌外方的成绩单中,中国市场的贡献赫然其中并成关键支柱市场。自主品牌从2008开始到2010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从28%-30%-33%实现提升,可是在B、C、D级市场的无作为,一直让人没有自豪感可言。 —2010年10万元以下市场出现调整,不仅是销售结构的环比下调,还有上海通用众多合资品牌的强势借入挤占市场,自主品牌传统的优势市场正在受到挑战。自主品牌当前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只是一时表象而没有暴露背后的深层隐忧。另外B级以上市场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豪华车2010年上半年120%的增长幅度,让中国汽车只能望洋兴叹,只能成为陪衬和看客。无缘高端市场并没有些许举措,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更大隐忧。 —看看跨国汽车巨头2007-2009的销售年表,在中国市场提升的速度压得我们喘息难安。2008年金融危机后汽车跨国公司视中国为全球汽车的新兴市场,全面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的新品投放密不透风,大众中国的华南战略让区域竞争更白热化,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显得无能为力。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新的分水岭,是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第二轮步局的开始。在上述研发费用和未来可投放车型差距的前提下,在市场销售结构向BCD级市场逐步转换的趋势下—中国汽车研发和技术投入费用偏低的另一面,也可以折射出“市场换技术”路线留下的遗毒,大的汽车集团习惯了对合资品牌技术和车型的拿来主义,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依然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或者尖刻的说在当前效益不错的情况下,不会因为汽车人的历史责任而在技术和研发层面大投入,这些投入没有销量和规模的成绩单更诱人。现在合资品牌的自主研发时代来临,又是一次可怕的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实现了安乐死!

2.jpg

,自主品牌面临的深度生存危机正在逐步显现。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战略调整,中国汽车未来30年可能继续被增长。 看了上面的两组数据,我们要调整关于品牌和产品的两个观念:一是要做产品品质提升而不是空喊提升品牌的口号;二是要切实提升技术水平而不是空喊推出高价格产品。没有品质提升的品牌没有支点,没有技术的提升高端产品苍白无力。提升品牌和推出高端策略没有问题,但更需要一系列实际的工作来支撑——否则就是光说不练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2008年的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并没有抓住危与机的实质,没来得急深思考和实现结构转变。在新一轮的市场增长中,我们又要随波逐流只求量而不重“质”……哎,中国汽车还要再走多少弯路?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汽车一枝独秀,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可是这个市场不单属于中国汽车,在合资品牌外方的成绩单中,中国市场的贡献赫然其中并成关键支柱市场。自主品牌从2008开始到2010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从28%-30%-33%实现提升,可是在B、C、D级市场的无作为,一直让人没有自豪感可言。



,自主品牌面临的深度生存危机正在逐步显现。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战略调整,中国汽车未来30年可能继续被增长。 看了上面的两组数据,我们要调整关于品牌和产品的两个观念:一是要做产品品质提升而不是空喊提升品牌的口号;二是要切实提升技术水平而不是空喊推出高价格产品。没有品质提升的品牌没有支点,没有技术的提升高端产品苍白无力。提升品牌和推出高端策略没有问题,但更需要一系列实际的工作来支撑——否则就是光说不练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2008年的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并没有抓住危与机的实质,没来得急深思考和实现结构转变。在新一轮的市场增长中,我们又要随波逐流只求量而不重“质”……哎,中国汽车还要再走多少弯路?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10年10万元以下市场出现调整,不仅是销售结构的环比下调,还有上海通用众多合资品牌的强势借入挤占市场,自主品牌传统的优势市场正在受到挑战。自主品牌当前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只是一时表象而没有暴露背后的深层隐忧。另外B级以上市场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豪华车2010年上半年120%的增长幅度,让中国汽车只能望洋兴叹,只能成为陪衬和看客。无缘高端市场并没有些许举措,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更大隐忧。

3.jpg
场。可是这个市场不单属于中国汽车,在合资品牌外方的成绩单中,中国市场的贡献赫然其中并成关键支柱市场。自主品牌从2008开始到2010年上半年,市场占有率从28%-30%-33%实现提升,可是在B、C、D级市场的无作为,一直让人没有自豪感可言。 —2010年10万元以下市场出现调整,不仅是销售结构的环比下调,还有上海通用众多合资品牌的强势借入挤占市场,自主品牌传统的优势市场正在受到挑战。自主品牌当前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只是一时表象而没有暴露背后的深层隐忧。另外B级以上市场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豪华车2010年上半年120%的增长幅度,让中国汽车只能望洋兴叹,只能成为陪衬和看客。无缘高端市场并没有些许举措,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更大隐忧。 —看看跨国汽车巨头2007-2009的销售年表,在中国市场提升的速度压得我们喘息难安。2008年金融危机后汽车跨国公司视中国为全球汽车的新兴市场,全面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的新品投放密不透风,大众中国的华南战略让区域竞争更白热化,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显得无能为力。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新的分水岭,是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第二轮步局的开始。在上述研发费用和未来可投放车型差距的前提下,在市场销售结构向BCD级市场逐步转换的趋势下,自主品牌面临的深度生存危机正在逐步显现。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战略调整,中国汽车未来30年可能继续被增长。 看了上面的两组数据,我们要调整关于品牌和产品的两个观念:一是要做产品品质提升而不是空喊提升品牌的口号;二是要切实提升技术水平而不是空喊推出高价格产品。没有品质提升的品牌没有支点,没有技术的提升高端产品苍白无力。提升品牌和推出高端策略没有问题,但更需要一系列实际的工作来支撑——否则就是光说不练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2008年的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并没有抓住危与机的实质,没来得急深思考和实现结构转变。在新一轮的市场增长中,我们又要随波逐流只求量而不重“质”……哎,中国汽车还要再走多少弯路?


—看看跨国汽车巨头2007-2009的销售年表,在中国市场提升的速度压得我们喘息难安。2008年金融危机后汽车跨国公司视中国为全球汽车的新兴市场,全面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的新品投放密不透风,大众中国的华南战略让区域竞争更白热化,在这些方面我们都显得无能为力。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新的分水岭,是跨国汽车巨头在中国第二轮步局的开始。在上述研发费用和未来可投放车型差距的前提下,在市场销售结构向BCD级市场逐步转换的趋势下,自主品牌面临的深度生存危机正在逐步显现。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战略调整,中国汽车未来30年可能继续被增长。



—数据不能说明所有存在的问题,却可以真实反映我们的差距;数据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却可以提示我们的方向是否有偏差。看了全球车企研发投入费用和跨国汽车巨头布局中国车市的两组数据,留下的思考是我们说的与做的南辕北辙,也察到新兴中国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在未来竞争中依然被动…… —2008年国际整车企业一份研发投入费用的迟到报告,提示我们中国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还相当逊色。抛开中国汽车比跨国巨头起步低的现状不说,在新起点上的新投入依然差距明显,自诩借助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般错误。在这样的策略指导下,在这样的实际投入下,中国汽车与跨国巨头在未来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的汽车强国策略只是一句苍白的激情口号! —中国汽车研发和技术投入费用偏低的另一面,也可以折射出“市场换技术”路线留下的遗毒,大的汽车集团习惯了对合资品牌技术和车型的拿来主义,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依然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或者尖刻的说在当前效益不错的情况下,不会因为汽车人的历史责任而在技术和研发层面大投入,这些投入没有销量和规模的成绩单更诱人。现在合资品牌的自主研发时代来临,又是一次可怕的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实现了安乐死!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汽车一枝独秀,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看了上面的两组数据,我们要调整关于品牌和产品的两个观念:一是要做产品品质提升而不是空喊提升品牌的口号;二是要切实提升技术水平而不是空喊推出高价格产品。没有品质提升的品牌没有支点,没有技术的提升高端产品苍白无力。提升品牌和推出高端策略没有问题,但更需要一系列实际的工作来支撑——否则就是光说不练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数据不能说明所有存在的问题,却可以真实反映我们的差距;数据不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却可以提示我们的方向是否有偏差。看了全球车企研发投入费用和跨国汽车巨头布局中国车市的两组数据,留下的思考是我们说的与做的南辕北辙,也察到新兴中国汽车市场的自主品牌在未来竞争中依然被动…… —2008年国际整车企业一份研发投入费用的迟到报告,提示我们中国汽车在技术投入方面还相当逊色。抛开中国汽车比跨国巨头起步低的现状不说,在新起点上的新投入依然差距明显,自诩借助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般错误。在这样的策略指导下,在这样的实际投入下,中国汽车与跨国巨头在未来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的汽车强国策略只是一句苍白的激情口号! —中国汽车研发和技术投入费用偏低的另一面,也可以折射出“市场换技术”路线留下的遗毒,大的汽车集团习惯了对合资品牌技术和车型的拿来主义,在学习和借鉴的基础上依然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或者尖刻的说在当前效益不错的情况下,不会因为汽车人的历史责任而在技术和研发层面大投入,这些投入没有销量和规模的成绩单更诱人。现在合资品牌的自主研发时代来临,又是一次可怕的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实现了安乐死!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汽车一枝独秀,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


2008年的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并没有抓住危与机的实质,没来得急深思考和实现结构转变。在新一轮的市场增长中,我们又要随波逐流只求量而不重“质”……哎,中国汽车还要再走多少弯路?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17-8-2015 18:05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5-9-2010 09: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对比有失公允,自主品牌的研发投入的确不大,是他们不想投入吗?自身的实力摆在那里。还需要拔苗助长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6-11-2024 16:36 , Processed in 0.50277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