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551查看
  • 0回复

1%股权转让作用有限 做挑战者还得靠自主品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12-2009 08: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通用转让1%的股权给上汽,新近进入汽车业的人听来甚觉新奇,其实,中国汽车业刚开始合资时并没无50:50的规定。最早的合资公司神龙,中外股比是7:3,即中方占有70%的股权,只是2002年“提升合作层面”,标致品牌加入进来,合作对象由雪铁龙提升为PSA集团,实行“双品牌战略”后,双方股比才改变为50:50.。一汽大众直到现在也还是6:4,后来奥迪以独立品牌形式进入一汽大众,提出要把股比改为50:50,但中国政府管理部门坚持不予批准。在早期所谓“三大轿车基地”中,只有上海大众是个例外,股比是50:50,因为大众提出所谓“合并报表”问题,说是如果它们股比不足50%,上海大众的业绩就不能计入德国大众的报表,由于当时上汽合资心切,并且与一汽、二汽相比,上汽实力较弱,硬不起来,于是开创了合资公司50:50股比的先河。自此以后,所有合资公司都以它为标杆,要求对等持股.,包括后来的上海通用、广州本田、一汽丰田、北京现代等等,概莫如此。1994年中国政府更将“合资公司中外资的比例最高为50%”,写进了第一步汽车产业政策,目的在于控制外方股比不能越过这条红线,但同时也也拴住了自己的手脚。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还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并不特别被外国公司特别看好,他们还不想在合资企业中占有过多的股比。比如在当时的广州标致公司中,标致就仅占22%的股份。北京吉普公司,早期外方股份也只占42.4%。问题的关键在于,合资公司生产的是外方的产品,使用的是外方的品牌,实行的是外方管理方式,包括CKD散件等产品技术都来自外方,有些合资企业,中国人主要是拿土地与厂房入股,除了最普通的劳动力外,几乎一无所有。在中国人眼里,外方人员个个都是“专家”、“权威”,讲出来的话句句都是“金口玉言”,只有照听照搬的份,哪还有“争夺话语权”的非分之想?那时股权主要涉及的就是利益分红问题。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合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合资企业中的中方人员也由“学生”升级为合作伙伴,“话语权”问题才慢慢显露出来。但直到现在,除个别企业在少数特别时期,比如广州标致、比如南京菲亚特,“话语权之争”严重影响到企业运营外,还远没有达到影响企业发展的地步。

  所谓“话语权”就是主导权,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在合资企业中,要掌握话语权,首先需要有实力,就是说,要有技术,要有知识,谁提供产品和技术谁就有话语权,不是单凭资金投入的多少来决定话语权的大小。在目前单方面使用一家股东的产品、技术和品牌的前提下,不可能有所谓的平等话语权的。而且我们的合资企业都是以能够纳入外方“全球战略”为荣,为幸,怎么会去和人家争夺话语权?

  当然在现在的合资公司中,在选择产品、市场推广方面,中方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因为外方人员认识到,中方人员经过多年的培养教育,已经今非昔比,而且比他们更了解中国国情,更了解中国文化,可以保证推向市场的产品销售得更好。在多销产品问题上,中外双方是没有分歧的,而且多卖车的利益中方并没有多得,让中国人多干活,外方何乐而不为呢?

  如上所述,合资企业话语权大小主要不决定于股比,而在于本事大小。尽管合资企业的股比一直是对等,一直是50:50,甚至还要高,比如一汽大众和曾经的北京吉普与广州标致,为什么中方并没有对等的话语权?就是因为我们的本事不大,我们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自己的品牌,不能不仰人鼻息。所以真正要话语权,提高股比是一个方面,但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品牌。

  所以通用向上汽转让1%的股权,我们虽不很了解事件内幕,但觉得其意义并不像媒体夸张的那样重大。我以为,只要上海通用继续生产销售通用的产品,只要仍然使用通用的品牌,通用就一定还有比上汽更大的话语权。我倒是趋向于认为,转让这一点股权的目的和作用,主要就是为了统计上的需要。因为按照中国政府对上市公司的新规定,从明年起,如果上汽不占到51%的股权,上海通用的业绩就不能合并进上汽的报表,少掉这么一大块业绩,上汽不仅会从中国汽车“三大”中出局,业会与世界500强无缘。

  不过这样一来,通用就把大众推到了风口浪尖,因为同样的问题也应该提给大众,而且更有一汽大众的榜样摆在那里,大众中国如果不能像通用一样“通情达理”,“顾全大局”,通用能做到的事情,在大众那里却行不通,岂不暴露出大众口是心非的“假朋友”、“伪君子”的真面目了?对大众来说,通用这一招还真的够“损”的。

  至于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这种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再是一个跟随者,而是已经有资格成为一个挑战者”,只能体现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强大上,如果包括荣威与MG在内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没有做大做强,即使把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各自做到200万辆、300万辆,仍然是跨国公司的附庸和走卒,也仍然是在捧跨国公司的臭脚,挑战者的资格只属于大众和通用,而不属于中国汽车工业,当然也不属于上汽。

  耿昭杰真象一位魔法师,他的“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像是一句魔咒,紧紧地笼罩在中国汽车的头上。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6-11-2024 03:40 , Processed in 0.3677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