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921查看
  • 0回复

中国车市预警:2009六大泡沫车价居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11-2009 19: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即将落幕的广州车展,是中国车市空前繁荣的象征。笙歌处处,镁光闪闪,繁花似锦,名车得意,佳丽情深。汽车大国的印记越来越清晰,汽车时代已经到来。汽车真的开进了普通百姓家。

但繁华的背后、荣耀的背后,一些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已露端倪,必须正视。喜忧参半的事实面前,是不是只报喜不报忧、能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注意和正视这些问题,关乎中国汽车业能不能健康、快速、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车市泡沫开始出现就是这些问题之一。问题刚露端倪,率先发出预警,引起高度重视,这应该是实事求是、负责任的态度。

一、汽车价格居高不下

政策助推、内需增强,各类乘用车销量增加。从销量走高开始,车价就开始“降停”,一直在年初的降价水平线上徘徊,每次降价报道,总是一个降价水准。比如上海通用凯越降价信息反复出现,但总离不开1.8万、2.1万这样的微小幅度。一些车型甚至出现了加价现象。汽车厂商以利为先,供不应求之时求得利润无可厚非,但利用政策,提高车价,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就有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忽略社会责任之嫌。如果在政策力量的刺激之下,经销商保持诚心诚意的优惠幅度,消费者会更加受益,车市会更加火爆健康。

与2008年年底的最低优惠价格相比,与国外同级别汽车价格相比,与汽车企业推出新车之后的价格相比,与造车过程中大量国产化措施实施后的实际成本相比,国内汽车产品价格还有下降空间。车价当降不降,利用了消费者的购车冲动和激情,平添了购车负担。而更多的普通百姓购车首要决定因素就是价格,这将更多的低收入人群拒之于汽车生活之外。供不应求的市场口实掩盖了企业惟利是图急功近利的功力心使其免受苛责。而只有在产能过剩引起竞争使车价下降之后,企业的功力心才能清晰地暴露出来。

本来应该由价格杠杆完成的刺激消费、增加内需的市场调节性任务,由于企业的功力心而收缩,并借助国家政策出台之机,将价格杠杆应该发生的作用力完全推给了政策效应,形成市场对政策的依赖,价格机制效应消失;如果想保持汽车市场火爆的势头,国家就必须继续实施车购税减免政策,在刺激市场方面企业无所作为,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顺势推给了政府,让政府生生付出若干纳税人的真金白银财政作出牺牲,而自己坐收渔利。企业放弃价格杠杆刺激车市的作用,实际上让国家为难,在是不是继续实施车购税政策上进退维谷,很难权衡。

部分企业的确作出了降价的姿态,但是这个降价不是从大局出发,不是为了刺激车市,而是只在滞销的车型上打出降价牌。真正热销的车型,价格如铁板。

二、一千万辆标志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舆论炒作一千万辆的年销量,声势不小。的确,到2009年10月20日,国内汽车产品销量就超过了1000万辆。但,这是值得庆贺的胜利,还是值得深思的数据?1000万辆,是谁的胜利?这1000万辆中,政府作出了多少税源方面的牺牲?国内付出了多少市场空间?1000万辆的数据,对国内汽车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一个简单的数据,不必沾沾自喜,不必洋洋得意。它意味着属于中国自主品牌车型的市场空间缩小的速度更快、中国汽车业发展前进追击汽车尖端技术的难度更大、国内汽车业的利润流失更多。1000万辆中,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三分天下未有其一。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沉重的数字,是个严峻的现实,是个市场交出去了技术没换来的值得反思的现象。可我们还对1000万辆津津乐道,有滋有味。

市场大了,可是这个市场有多少属于中国人自己?

所以,有识之士达成共识,要做汽车强国,不要老大自居。汽车市场老大,只是个泡沫,我们一个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持有美国国债总数世界第二,却要浪得此般虚名,究竟何用之有?

三、电动车有“大跃进”态势

广州车展上,电动车自成风景,成为一个攫取新闻的新闻点被正面报道。

是个新闻,没错。

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家家户户都电动,四处落地、遍地开花的电动车,有几款能实实在在地推向市场、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几个企业不靠国家拨款,真正有实力打造优质优价名副其实的电动车产品?有几款电动车能在不远的将来保质保量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有几家企业是在诚心诚意一心一意地打造电动车产品而不是借此要政策要资金要扶持作借口?有几家企业拥有足够的能够打造出质优价廉的电动车的技术、人才和资金?

有几家,的确有。但为数不多。

这为数不多之外的企业在干啥呢?作秀,还是炒作?要钱还是制造卖点?尝试还是志在长远?

有些事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不必点破。

如此形成的电动车大跃进局面大有失控之势。重复、浪费,已经不可避免。等到重复得不可收拾,就只能重组、兼并、整合。既然如彼,何必如此?

四、新车上市成色不足

企业最喜庆的事就是新车上市了。但若干上市的新车,包括本届广州车展上上市的新车中,相当一部分车型是改头换面甚至不改头只换面甚至不改头不换面只改内饰的车型,也叫做新车。加个颜色换个配件,加个天窗就叫天窗版,变个内饰颜色就叫运动版,缩小点产量就叫限量版。如此新车,忽悠、造势,还是改写新车的定义?

不知道这些企业在这些新车上市之时满面红光,是真的乐的,还是羞的。

五、产能竞争导致过剩

目前产能扩充竞赛已经开始。很多企业大张旗鼓地建第二工厂、拉长生产线、增加投资数以亿计,其声势之大无所顾忌有目共睹。全国增加的产能据初步统计已经达到了近千万辆。

市场需求还没有达到两千万辆,产能已经走在了前面。企业可能被2009年的产能受困给困怕了。但是,一旦你的产品不对市场销路怎么办?一旦市场需求下降怎么办?若干年之后你的产能上去了,市场需求下来了怎么办?市场需求和产能的错位是必然的。怎样缩小这个错位,怎样打好时间差,需要企业科学决策,不可一哄而上做无谓的竞争制造和追逐泡沫。至少,市场的需求是渐变渐进的,产能的扩充也应该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不可离市场太远,不可太超前。超前了,就容易脱离市场需求,脱离实际。

六、新车销量统计不实

压库给经销商,将在库里的量作为销售的量——一些企业为了数字好看,为了面子好看,玩起销量数字的游戏。如果相关报道属实,有的企业将难以收场。

销量统计华而不实,口径不一,差别很大,你虚我也虚,形成销量上的泡沫。

泡沫绚丽,但是虚幻,迟早要自行破灭或者不小心被一捅而破。造车卖车甚至买车,都是学问,都是“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制造泡沫炫人而悦己,如果不是刻意而为,就是一时疏忽冲动。后者还是有情可原的。面对市场,追求高端技术,虚功实做,量力而行,韬光养晦,从长计议,不图虚名,才是避免泡沫的可取的态度。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3-1-2025 17:08 , Processed in 0.36695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