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2273查看
  • 5回复

客车标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11-2009 18: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按交通部分布的《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JT/T325-2002),公路客运车辆按有关规定的条件被分为高级、中级和普通级。高一级客车是高等级客车中级别最低的。

高一级大型、中型客车与高二、高三级客车相比,在服务设施上,除可不安装卫生间,对其他要求完全相同;在结构上,如发动机和行李舱的安装位置、车门的形式结构、通道的宽度、座椅的尺寸性能、对内饰件和空气调节与控制等的要求几乎一样;在底盘配置上,除可不使用盘式制动器、缓速器、底盘自动润滑系统和子午线轮胎,对其他配置(如要配置ABS<一类>、蹄片间隙自调装置、动力转向、滚型车轮、无内胎子午线胎等)的要求也基本相同。但是高一级大型客车的前、后悬挂必须是全部气囊或气囊与板簧组合的,比功率必须≥12kw/t,人均行李舱容积也必须达到规定标准;高一级中型客车的前、后悬挂至少是前独立和后少片簧(≤4片)的组合,或是全部气囊或气囊与板簧的组合,比功率必须≥13.5KW/t,以保证高一级公路运营客车的动力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大型客车系指核定座位数在35座(或5吨)及以上的客车;

一、JT/T325标准中“新车等级评定”的含义及实施

“新车等级评定”,是指对客车生产企业开发的,计划投放道路运输市场的新型客车进行的等级评定工作。由客车生产企业申请,交通部或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客车技术文件并进行实车核查、测量后,依据JT/T325标准核定其类型等级,由交通部以《高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省交通主管部门以《中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形式予以发布。《评定表》中的客车及其各项指标,是运输企业选购客车的参考依据和运管部门评定在用客车等级的参照依据。

        

二、JT/T325标准中“在用车等级评定”的含义及实施

“在用车等级评定”,是指运管机构对运输公司(或车主)已经购买、申请用于道路旅客运输的客车的等级评定工作,是客运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并取得经营线路,核定票价的前提之一。在用客车等级评定的基本依据是JT/T325标准,在用客车各评定指标完全符合《高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或《中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相应车型的,即说明该车辆符合JT/T325标准。

            

三、参照使用《评定表》进行客车等级评定时应注意:

1.必须实际核查、测量具体营运客车的各项参数、配置是否符合《评定表》中相应车型的等级要求,实际参数、配置只要有一项低于《评定表》中相应类型等级的核定条件,就不能仅根据厂牌、型号对号入座核定类型等级;

2.在用客车的厂牌、车型与《评定表》中某一车型一致,各项评定指标也符合相应车型核定条件,但客车技术等级已不是一级的,不得评定为高级客车,

3.《评定表》中未列入的车型和已参照《评定表》评定了类型等级的客车因改装(改造)引起技术参数及服务装备变化的,应当依据JT/T325—2004进行类型等级评定(复核)。

4. JT/T325标准修订后,应当按照交通部有关规定,对超过《评定表》有效期的车型和未经《评定表》发布车型的客车按照修订后的JT/T325标准评定类型等级。

5.已经参照JT/T325标准修订前发布的《评定表》进行了类型等级评定的客车,在车籍未转移过户、技术等级符合要求和车辆参数、配置符合修订前标准的前提下,仍可保留原评定的类型等级。

              

四、交通部原发布《典型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1—7批)是否仍有效?

JT/T325—2002代替原JT/T325—1997后,JT/T325—1997已废止使用。为确保新老标准的平稳过渡,交通部规定,2002年7月日起,凡属《典型表》(1—7批)中没有涉及到的车型和新申请交通主管部门发布类型等级的车型,一律按新标准进行评定;2004年6月30日以前,《典型表》(1—7批)已经发布的车型,仍可作为新进入运输市场的同一型号的客车产品及在用客车评级的参照依据,2004年6月30日以后,《典型表》(1—7批)废止。

            

五、交通部和各省依据JT/T325—2002评定发布的客车《评定表》是否仍有效?

    JT/T325标准已经过两次修订(JT/T325-1997→JT/T325-2002→JT/T325-2004)。交通部规定:依据JT/T325-2002发布的《高级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表》(8—13批)的有效期截止于2006年12月31日。2007年起,8—13批中评定发布的车型在首次进行类型等级评定时,按照修订后的新标准JT/T325-2004执行。

各省不同时期发布的中级客车《评定表》的有效性,依据该省有关规范性文件规定执行。

                     

六、在用客车已评定类型等级后的有效期有何规定?

JT/T325标准中没有规定在用客车类型等级的有效期,只要车辆仍符合《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规定的类型等级条件,车辆类型等级长期有效。但是,当在用客车过户转让后,必须重新评定其类型等级,客车使用行驶里程或年限超过JT/T325标准中“7.3.4”项规定的行驶里程或使用年限时,其类型等级应当按照规定下降。

                        

七、标准中高级客车质量保证期与质量保证项目规定如何理解?

JT/T325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是针对高级客车生产企业应与配套商(底盘、发动机等)及客车用户具体协商规定的质量保证期限及质量保证项目提出的要求。在高级客车使用说明书或质量保证书中,对免费换件、维护条件应有充分地承诺性记录。营运客车类型等级评定(复核)时不做考核。   

           

八、各级别营运客车对发动机在车中的位置有何具体规定?

中型以上高级客车的发动机位置应为后置或中置。发动机中/后置时,发动机机舱应与客舱隔离,并在车外开设发动机舱盖。“中置发动机”是指发动机布置在前后桥之间并于地板之下;前置式发动机的机舱在客舱外,且在车外设舱盖时,可视同为中/后置。

                        

九、乘客门结构为“单扇”是什么结构?

大、中型高级客车和小型高二级客车的乘客门结构为“单扇”,是指乘客门由一块板件构成,不是由双扇门组成的折叠门。标准对单扇门开关方向及驱动方式未做规定。

               

十、标准规定的胶粘车窗玻璃是否包括前后风窗玻璃?

大型高三、高二级和中型高二级客车的车窗玻璃应为胶粘玻璃,车窗玻璃是指客车车身两侧的车窗上的玻璃,不包括前后风窗玻璃。车窗玻璃采用胶粘工艺时,允许车身两侧最后车窗及驾驶员处玻璃上局部开设小窗(小窗开关结构不规定)。

               

十一、标准对客车车身内饰成型件有何具体要求?

高级客车内饰覆盖件应色彩协调线条流畅并软化处理。在顶盖前后端三维曲面处应采用整块的成型件。标准对于成型件材质、工艺及面积未做规定。

         

十二、驾驶区、乘客区、客舱、发动机舱和行李舱的名词定义是什么?

国标GB/T4780-2000《汽车车身术语》中规定:驾驶区是指供驾驶员操作和乘坐的区域;乘客区是指供乘客使用的区域;发动机舱是指供放置发动机的空间;客舱是指供乘员使用的区域,即驾驶区和乘客区的总称;行李舱是指供放置行李的车身空间。

  

十三、标准对客车行李舱有何规定?如何核计行李舱容积?

车身长度7.5米以上的座位客车和9米以上的卧铺客车必需设置有独立舱门的车外行李舱,。这一规定与《公路旅客运输规则》规定的“不许客货混装”一致。

核计行李舱容积,应使用钢卷尺测量各处行李舱的长、宽度及高度,测量行李舱宽度(进深)时,应在舱底板上表面处测量,当行李舱形状不规则时,可分区测量后再计算各处行李舱总容积。乘客数按该客车应评定类型等级规定的座位人数(不含驾驶员与导游员座位)。人均行李舱容积=行李舱总容积÷乘客座位数。测量及计算值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2位有效数字。

  

十四、标准对车内行李架和车外顶行李架的设置有何要求?

车内行李架:卧铺客车:由于一般布置二层铺位,空间有限,因此对卧铺客车没有规定应设置车内行李架;座式客车:车身长度大于 5米 的客车都要设置车内行李架,小于或等于 5米 时,可不设置车内行李架。

车外顶行李架:车身长度大于或等于7.5米的客车和中、小型高级客车以及所有卧铺客车都不允许设置车外顶行李架。

  

十五、标准中“承载式车身结构”是什么结构?

大型高三级客车车身结构应为承载式结构。在《汽车车身术语》(GB/T4780—2000)中,承载式车身的定义为:“承载式车身,无独立车架的整体车身结构型式”(俗称为全格棚式无车架结构)。

  

十六、客车车内通道宽度如何测量?

大、中型高级客车的车内通道宽度为大于或等于350mm,其他客车为大于或等于300mm。营运客车类型等级评定(复核)时,应按照《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3094--1997)要求的测量规定,在离地板高度700mm处测量的通道两侧座椅之间的最小尺寸,此数值即为该车的车内通道宽度。

  

十七、营运客车悬架结构型式有几种?各种结构型式的含义?

营运客车悬架结构型式有A 、B、C、D、E、F和其它7种。其中,A表示前独立及全气囊;B表示全气囊;C表示气囊与板簧组合(气囊承载量应大于或等级50%,并且装有高度调节阀);D表示前独立及后为B或C;E表示前独立及后为小于或等于四片的板簧;F表示前独立及后为C;其它表示除前面6种结构形式外的其余结构型式。

   JT/T325标准规定:大型高级和中型高二级客车的悬架结构均应为空气悬架结构;中型高一级和小型高级客车的前悬架为独立时,后悬架可以为多种结构(气囊、气囊与板簧组合或少片板簧);各型中级、普通级客车的悬架结构及弹性元件无规定要求。

  

十八、标准对ABS防抱死系统(一类)是如何规定的?

国标GB13594-1992《汽车防抱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中规定:ABS(一类)的性能应满足5.1~5.8条的全部要求。按ABS对车轮控制方式,ABS(一类)是对每个车轮直接控制(即每个车轮为一个控制单元通道),可满足在高低附着系数及混合附着系数多种道路上制动性能的要求。自动防抱装置主要由传感器、控制装置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汽车仪表板上有专用指示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尤其在易滑路面紧急制动时,车轮一旦抱死,有时会使汽车失去方向控制,ABS装置可以在制动器起作用时,自动控制车轮不被抱死。

JT/T325标准规定:特大型和大型的各级客车及中、小型高级客车都必须配置ABS(一类)自动防抱制动系统。

 

十九、标准中的“蹄片间隙自调装置”简介?

蹄片间隙自动调整装置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一个总成,安装在制动器室与凸轮轴之间,利用传动机构的感知原理,在车辆运行中随时对制动蹄片与制动鼓因磨损增大的制动间隙自动进行调整,使之在规定标准(0.40-0.70mm)范围内,并保持各轮之间的间隙一致。克服了因人工调整制动间隙不能及时造成制动滞后,跑偏或失灵带来的事故隐患。使行车制动器始终保持最佳效果,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JT/T325标准规定:所有营运客车都必须配置蹄片间隙自调装置。

  

二十、缓行器的结构和作用? 哪种客车必须配备缓行器?

缓行器实际上是一种减速装置,包括液压和电磁减速器两种。液压减速器的构造类似自动变速箱的扭力转换器,在液压减速器中,转子连接至变速箱,并与恒定的定子一起浸在液体中,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液压阻力会产生减速的效能。电磁减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理论和楞次定律,使安装在传动轴上的转子产生电涡流,给传动轴的转动施加一个制动阻力矩来实现车辆平稳减速,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舒适性的装置。[缓行器的控制方式有手柄、踏板、混合控制和其他控制方式四种。手柄控制通常安装在方向盘下方或仪表板上,一般有五个档位,分别为0档(无减速)、1档(1/4减速)、2档(2/4减速)、3档(3/4减速)、4档(最大减速);踏板控制只要轻踩一下就可以顺序启动1—4档,制动系统在缓行器达到第3档时启动。混合控制包括手柄和踏板两种控制方式,主要安装在城市公交和长途营运客车上。] 。

JT/T325标准规定:特大型、大型高三、高二级和中型高二级客车必须装置缓行器。

  

二十一、标准中的“动力转向”?

汽车转向系统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动力转向系统则是在驾驶员的控制下,借助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液体压力或电动机驱动力来实现车轮转向。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简称EPS)根据动力源不同又可分为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液压式EPS)和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式EPS)。

JT/T325标准规定:特大型、大型客车,中型中级以上客车和小型高二级客车必须装置动力转向装置。

  

二十二、标准中的“底盘自动润滑系统”?

汽车底盘集中润滑系统分微电脑程控的KFK、  KFU自动系统和简单的XEPI00A手动系统两大类。KFK、  KFU程控系统由电机油泵组、微型阀组、油箱壳体、微电脑程控器、定量分配器和管路附件组成; XEP100A系统由手动油泵组、壳体、定量分配器和管路附件组成。 底盘润滑系统通过一个封闭的系统将油脂定时定量地加注到汽车底盘各处需经常添加润滑脂的摩擦部位,从而保证摩擦副可以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使磨损程度降至最低,保证摩擦副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达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车辆运营效率的目的。

JT/T325标准规定:特大型高级客车、大型高二级以上客车及中型高二级客车必须装置底盘自动润滑系统。

  

二十三、“旋压车轮”(原称:滚型车轮)是什麽形式的车轮?

答:车轮(俗称钢圈)是由轮辋及轮辐组成。轮辋的制造工艺目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异型钢材卷圆制成轮辋,再与轮辐焊接成车轮。另一种是用板材卷圆后焊接呈圆筒状结构,再经数次滚压形成所需轮辋断面形状,再与轮辐焊接成车轮,用这种工艺制造的车轮称为旋压车轮。用旋压工艺制造的轮辋可达到等强度要求,使车轮重量轻,形状精度高。

JT/T325标准规定:特大型客车、大、中型高级客车和小型高二级客车必须装置旋压车轮。

  

二十四、标准中的“子午线轮胎”与其他类型轮胎如何区别?

子午线轮胎的特点是轮胎帘布层的帘线以轮胎中心点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类似于地球上的子午线,它的每根帘线的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子午线轮胎与普通斜交轮胎和带束斜交轮胎相比,其耐磨性、弹性、缓冲性好,使车辆乘座舒适。轮胎型号中的R表示子午线轮胎、D表示普通斜交轮胎、B表示带束斜交轮胎。

JT/T325标准规定:大、中型高级和小型高二级客车必须装置无内胎子午线胎;大、中型中级和小型高一级、中级客车必须装置子午线轮胎。

  

二十五、标准对客车要求的比功率应如何计算?

计算比功率的数值应以该车型的“定型试验报告”为依据。营运客车等级评定或年度复核时,以“定型试验报告”或“车辆使用说明书”中标明的发动机额定功率值和满载总质量值为客车比功率计算依据。不应附加任何条件扣减发动机额定功率,也不能因评等级时核减了座位数而减少满载总质量值。

比功率=发动机额定功率÷满载总质量。计算后取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四舍五入即为评定值(评定时应核查客车发动机额定功率,以实际的发动机额定功率计算)。

关于几个汽车“质量”的定义:

1、装载质量,是指汽车在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允许的额定装载质量。

2、整车整备质量,是指车上带有全部装备,包括随车工具和备胎,加满燃料和水,但没有载货和载人时的整车质量。

3、满载总质量,是指整车整备质量、汽车装载质量和驾驶室乘员(含驾驶员)质量三者之合。驾驶员、乘员质量以每人65Kg计算。

  

二十六、标准规定的“匀速行驶车内噪声” 和“最高设计车速”如何评定?

新车类型等级评定时,“最高设计车速值”和“匀速行驶车内噪声”以客车“定型试验报告”评定值及车辆使用说明书中的说明值为审核评定依据;

在用客车评定(复核)时,重点是核查客车发动机铭牌上标注的最大车速与《评定表》中的核定值是否一致。

  

二十七、标准对客车空调及控制装置是如何规定的?

高级客车均必须有冷气和暖气两种空气调节装置;中级客车至少有冷气或者暖气一种装置;中型以上高级客车还必须设有空调机(或加热器)厂商提供的车内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按驾驶员设定的温度,自动控制空调机(或加热器)开、闭及改变运转负荷,以达到车内设定的温度。

  

二十八、“人均制冷量(供热量)”和“强制通风人均换气量”如何计算?

强制通风换气装置是通过利用某种动力驱动通风换气装置运转来调节车厢内空气,通风换气量易于控制、性能稳定。

新车类型等级评定时,“人均制冷量(供热量)”和“强制通风人均换气量”以客车“定型试验报告”评定值及车辆使用说明书中的说明值为审核评定依据。

在用客车评定(复核)时,重点是核查各型高、中级客车的空调装置是否具有强制通风换气功能或是否装置强制通风天窗设施。

  

二十九、标准规定的有关“座椅”的数据如何评定?

坐垫宽度、座椅深度、靠背高度、座椅间距(同方向)及座椅左右调整位移量,在营运客车类型等级评定(复核)时,必须实车测量取得评价数值。测量时,使用钢卷尺按照《客车座椅》(QC/T633—2000)和《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3094—1997)规定进行,并审核其各项参数是否符合相应类型等级客车:

        QC/T633—2000有关规定

术   语
定       义


座椅深度  L1
在座椅中心平面上坐垫前缘的垂直切线至G点的距离
1-1

坐垫宽度  W1
在通过R'点且与座椅中心平面垂直的垂面上,座垫的最大宽度
1-2

靠背高度  A1
在座椅中心平面上,沿平行于人体躯干基准线,靠背顶端至G点的距离  
1-2

座椅左右调整范围  W4
座椅调至最左或最右位置时的水平位移量
   

GB13094—1997有关规定

同方向座椅间距  H
从座椅靠背前面至前一座位靠背后面的最小距离
2-1


  


  


  图2-1

                              

三十、营运客车能否配置折叠式乘客座椅?那些客车须配置安全带?

营运客车通道中不准配置供乘客使用的折叠式座椅。

大型以上高三级营运客车的全部座椅或卧铺和小型客车第一排座椅必须配置安全带,其它类型和等级的客车座椅是否配置安全带未作规定。

  

三十一、标准对“饮水设备或冰箱”、“乘客阅读灯”有何具体要求?

中型高一级以上客车都应配置乘客阅读灯。但对阅读灯的位置、数量及光通量未作具体规定,由客车生产企业自主选配。

中型高一级以上客车都应配置饮水设备或冰箱,但对配置饮水设备还是配置冰箱未作具体规定。

  

三十二、标准对“座椅脚蹬”有何具体规定?

座椅脚蹬可调是指座椅脚蹬位置不是固定不动的,一般可调节2--3个位置,以适应不同人群的腿长,使乘客可处于最舒适的位置。

JT/T325标准规定:大型高级和中型高二级客车应具备可调式座椅脚蹬。

  

三十三、对座椅的“扶手(靠通道)”、“靠背”及“左右调整”有何具体规定?

大、中、小型的高级客车,均必须装置可调节的活动座椅扶手,对大型中级、普通级客车和中型中级客车的座椅扶手未做可调规定要求。

大、中、小型的高级客车,其座椅靠背均必须可以前后调整适当角度,满足乘客舒适性要求。但对角度调整范围无具体规定。

大、中型高级客车的靠通道座椅应具有可以左右调整60 mm的功能。

  

三十四、标准规定的有关“卧铺”的数据如何评定?

JT/T325--2002标准中有规定要求的卧铺全长、卧铺宽度、铺纵向间距、铺横向间距、上铺空间高度、铺间高度、护栏高度及半躺式卧铺的坐垫长度,必须实车测量取得评价数值。测量时,使用钢卷尺按照《卧铺客车技术条件》(GB/T16887—1997)规定进行,并审核其各项参数是否符合相应类型等级客车:

      GB/T16887—1997有关规定

术  语
定        义


卧铺长  I1+I2
靠背上端至调节器中心的长度与调节器中心至坐垫前端的长度之和(对不可调平铺,指铺的前后两端垂面间的距离)
3-1

卧铺宽度  W1
卧铺坐垫下平面框架的宽度
3-2

铺纵向间距  L
沿基准Y平面,前后两卧铺坐垫前缘之间的距离
3-3

铺横向间距
相邻两卧铺(每位乘客乘卧的铺)之间的距离
   

上铺高度   H2
双层卧铺中,上层卧铺上R,点 至车内顶的距离
3-3

铺间高度   H1
双层卧铺中,下层卧铺上R,点 至上铺下表面的距离
3-3

护栏高度   H3
与护栏或起护栏作用的构件上表面相切的Z平面至坐垫上表面间的最小距离
3-3

半躺卧铺坐垫长度
可调式卧铺坐垫的合计长度
   


  


  




三十五、卧铺客车是否必须有二排侧窗结构?

答:卧铺客车结构及性能应符合GB/T16887-1997《卧铺客车技术条件》标准的规定。标准第 4.3.3 条规定:卧铺布置为上下双层时,侧窗布置应为上下双排。因此,卧铺为上下双层时,必须设计为二层侧车窗。但为了使客车侧面线型美观,二层侧面车窗可采用一块整体式粘接玻璃。

      

三十六、何种客车底盘与动力总成间须采用CAN总线连接?何时开始实施?

答: JT/T325标准规定:特大型和大型高二级以上营运客车底盘与动力总成之间应采用CAN总线连接,具体实施时间从2005年7月1日开始执行;其它类型和等级的营运客车未作规定。

         

三十七、何种营运客车须配置行驶记录仪?何时开始实施?

答:JT/T325标准规定:大型以上各等级客车和中型高一级以上客车都应配置行驶记录仪,具体实施时间从2005年4月1日开始执行;其它类型及等级的客车未作规定。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3-2010 17: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用,我的学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6-2011 11: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长、很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3-2012 0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找到 客车车身骨架 设计的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7-8-2012 21: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zhou86400 发表于 13-3-2012 00:00
没有找到 客车车身骨架 设计的标准

车身骨架方面,标准里只明确车总长总宽总高,踏步高宽,以及过道等,那个标准在网上也能搜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17-10-2020 10:46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6-4-2014 14: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12-2024 05:20 , Processed in 0.22769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