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904查看
  • 3回复

学习汽车驾驶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12-2008 18: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学习汽车驾驶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


汽车驾驶技术是由多种学科组成的一种专业技能。但是由于其工作特点是属于运动操作,东奔西跑,“游山玩水”,对一些好动的年青人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部分学员在驾驶训练上往往好奇心占有很大的比例,大都希望来个“短平快”解决训练阶段,早日能够单独驾驶汽车奔驰在公路上。他们往往将驾驶训练看成是一种单纯的操作训练,只注重婴鹉学舌式的操作动作学习,而不愿意学习与驾驶相关的理论知识、保养维护知识、行车勤务知识,不注意研究其内在规律,不注意思维方式和各种感觉判断能力的训练。结果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学不快也学不精,而且由于是“跳跃式”训练,基础不牢,缺乏向深层次操作技术发展的后劲,欲速反而不达。
    必须应该清楚:驾驶操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技能,要学好汽车驾驶技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宽度。就象驾驶观察一样:载重汽车的断面宽度一般为2.4米左右,其通过宽度为2.6米左右,可是司机的观察宽度却一定要比通过宽度大出几倍,才能满足正常驾驶的需要。如果观察宽度与汽车同宽,所带来的后果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学习汽车驾驶也必须要在基本操作之外扩大知识宽度,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尤其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不能否认,驾驶技术主要是操作技能,但是必须要有理论做基础。理论是实践的总结,无疑也是后人实践的指导。汽车驾驶是一种综合多学科于一体的操作技能,它涉及到力学、机械学、运动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法律学等等。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原则作指导,就想把驾驶技术学习好、行车安全保证好,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从驾驶操作上看:
首先要了解汽车的构造、各组成部分的功用、各机件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要求。要掌握力学知识,了解力的传递特点、方向、形式和转换办法,要清楚各种力之间的关系。要学会利用逻辑学知识处理好各种行车情况与机械性能之间的矛盾,做到即要满足行车要求,又要保证机件的工作平顺。处理好各操纵机件的配合及动作编组。只有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才能保证驾驶操作目的明确、措施正确、操作准确。如果忽视理论学习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将驾驶操作单一化,是永远也不会从操作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
    --从情况处理上看:
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运动学等。在车辆运行中的情况处理上,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知识,掌握必要的风土民情及社会习惯,了解各类人员的交通心理,做到一发现情况就知道他要干什么,就知道如何保证安全运行。要学会利用心理学去分析复杂的路面交通情况,将直接的、潜伏的、变化的一切影响行车的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妥善处理。那种只知道我行你让,不了解情况发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将驾驶安全的主动权交给对方的驾驶操作,则是十分危险的。
    --从行车安全上看:
要求要具有社会伦理学知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要建立强烈的法纪观念,严守交通法规、坚持文明行车,不强超强会、不强压强顶。尊重行人、尊重对方,尊重交通管理人员,倡导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建立良好的驾驶职业道德。
    --从车辆维护上看:
要求司机要熟练掌握机械的性能,了解保养维护制度。保养维护是保证车辆正常行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构成驾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绝不仅仅是恢复车辆的技术状况,同时也为正常行驶提供机械保障和使用知识,如果连车辆的机械性能都搞不清楚,怎么能达到正确使用呢?几百元的蓄电池可能几次就被用坏,近千元的轮胎可能一次操作失误就造成刮伤报废。一辆汽车只用不保,其使用寿命可能要缩短三分之二以上。重视车辆的保养维护另一意义是使司机通过对机械构造、性能变化规律的深入理解,增强正确使用的理论认识,促进驾驶操作与机械性能的配合更加合谐,确保动作变换更加平顺。保养维护知识同样构成了重要的驾驶操作保障的理论条件。
    因此学习汽车驾驶技术,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是从无数次的实践中得来的,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是思想狭隘的表现,它将延缓技术掌握的时间,甚至大吃苦头。  
    2、驾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汽车驾驶不是一种独立的操作活动,而与其它学科紧密相联。一个合格的司机同时应具备:掌握所驾车型的理论知识,熟知其构造和工作情况;掌握车辆保养知识,能够进行正常的维护;掌握故障排除知识,便于解决行车中突然出现的各种故障;掌握勤务知识,清楚行车前后应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掌握交通法规知识,能够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按章办事,做好交通配合;掌握车辆的安全知识,可以自觉地做好车辆事故的防范。这些专业学科都是汽车驾驶的基础学科,同驾驶操作训练并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根基关系、递进关系、保障关系,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关系,必须要予以全面掌握。
首先是构造理论知识,这是汽车驾驶的基础之基础,是重要的入门之课。因构造特点而引发出保养、故排、驾驶动作等学科。构造课不但要学好,更要学精。一个司机如果不了解离合器的构造和工作情况,那么他在离合器的操作运用上就会一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动力传递平稳结合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项,就不能够自觉地做好离合器运用中的使用保护,就不能有效地保证平稳起步。理论是操作的根本指导。
在车辆保养和故障排除上,更是体现了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的道理。一个线头松了汽车就不能正常行驶。这对那些只注重驾驶操作而不注重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的“半瓶子”司机来讲,可算是个重大故障。可当修理人员仅紧了一个螺钉就排除了故障时,司机通常会产生懊悔的感觉:我怎么没有发现?答案只能有一个:缺少理论功底。用开车的行话来讲,这就叫做“技术缺项”。
    勤务知识同样不可忽视,汽车正常运行需要诸多的勤务条件来保障。如果将其看成是可有可无,就难免不发生诸如车到中途无油、车出故障忘带工具等笑话,甚至于干出用划火柴去查看油箱存油情况而酿出火灾事故来。
交通法规和安全知识可以说是司机的生命之课。驾驶操作技术再娴熟,如果不了解交通法规,缺乏安全常识,其后果将是十分可悲的。轻者违反交通规则遭到处罚,重者酿成事故害人害己,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因此,凡是有志从事汽车驾驶职业的人,一定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正确地处理好理论学习与驾驶操作的关系,决不能单纯地为驾驶而驾驶,各项基础及配套学科应齐头并进,都要很好地学习和掌握,为汽车驾驶提供优质的操作保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4-12-2008 18: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汽车驾驶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二)

学习汽车驾驶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二)

    3、训练时间与训练质量的关系
    参加汽车驾驶专业训练,从宏观上讲,应该是时间越长越好。越长学的东西越多、越扎实,这是毫无疑议的。但是在具体的训练方法上却并不是这样。它要求训练时间必须与学员的接收能力相适应,必须要有一个允许学员潜移默化的过程。
我们不妨做下面一个实验:有二个学员同样参加85个摩托小时的驾驶训练。学员甲采用按教学计划同其它人一起按部就班,每天参加1个摩托小时的训练,用了3个月时间完成驾驶操作训练;学员乙采用突击式训练,即将85个摩托小时连续运用,每天训练六个小时,用了十四天多一点的时间完成训练。则二个人的训练质量是大不一样的。学员甲掌握的就比较系统扎实,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单独驾车工作。而学员乙则完全不同了,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训练课时应达到的要求就相差的太远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驾驶技术的学习是一个过程,急于求成不行,必须要有一个消化理解、潜移默化的吸收过程。否认这个过程,不是唯物主义。搞速成训练、抛弃这个过程,必将使训练导入歧途。因此在训练中通常采用一车多人的办法,这完全是必要的。一台车七八个学员,每个学员单独驾驶实习的时间少了,但并不等于被他人所占用,实际上是给了你必要的消化理解时间,一定要把它利用好才对。
    4、实际操作与观察思考的关系
汽车驾驶训练在车上实际操作的时间总是少于参加训练的总时间,这不仅是难以避免的,而且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如学生上学一样,一天学的总是一个课题,易使人头脑发胀。如果采用间歇进行,变换课题,上节语文,下节算术,调整脑筋、即可以保持精力,又可以争得消化理解的时间。必须应给予充分的利用。在训练的间歇时间里要求做到:
    1)认真总结前次操作的成功和失败之处,查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2)确定改进方案,反复默念。准备下次到车上去实践去检验,再次总结和提高。
3)仔细观察其它学员操作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尤其是失败之处。因为成功的动作是由数个具体动作的组合,不向失败时原因体现的那样明显。他人的不足往往就是自己也同时存在的缺点,而自己却很难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观察他人的操作,了解掌握训练中的问题,在下次上车实习中加以纠正,是驾驶训练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
    观察与思考是驾驶训练中一个重要的训练内容,是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促进驾驶技术提高的原动力。有实验表明:想与做结合的训练效果要比只做不想的训练效果可提高效率35%左右。
    5、身体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关系
汽车是一种比较普及的交通运输工具,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从事的一项职业。在司机身体标准上根据专业的特殊要求,有着许多明确的具体规定。大量的实践证明,这些规定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一些同志对身体条件的有关规定总是不甚理解,甚至不以为然。免强进入驾驶行列,很容易大吃苦头。科学是实践的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身高条件
要求在1、55米--1、75米之间最为合适。由于驾驶座位的设计是以平均身高为主要对象考虑的,过高过矮都不适合驾驶工作。过高,身体在驾驶室内活动受到局限,影响对机件的灵活准确操作,会危及行车的安全;过矮,手脚的有效长度不够,很难建立稳定的身体支承点,“悬空”操作影响动作的准确。尤其是由于视觉点较低,使观察的盲区加大,很难准确地判断车体周边的实际情况,同样会危及行车的安全。
    2)视力条件
要求裸眼视力在1、0以上。视力是安全行车的第一道防线。有研究表明,运动中的观察能力要比静止时的观察能力明显降低,车速越快,视觉能力就越降低。如果视力低于规定标准,显然不能适应高速运动时对观察能力的要求。个别同志对视力标准时常不予重视,觉得视力低一点也无所谓,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不仅很难完成高速行驶的准确观察,同时也使在明暗变化条件下的观察判断能力大为降低。要知道司机的驾驶工作是没有时间划分的,黑夜行车、白昼交替、各种灯光闪烁的街道,复杂情况处理等几种情况,对视力的要求几乎达到了极限运用。因此,视力低下者是无法满足这种驾驶观察的特殊需要的,也是不能保证行车安全的。
    3)色盲条件
    驾驶工作要求司机必须要有准确的颜色分辨能力,以识别用以表示各种特定内容的交通信号。色弱也不行,有人单色分辨力虽然似乎可以,可当夜间进入城市面对各种灯光闪烁,交通信号与其它光源混杂在一起的时侯,常常不能准确地判断信号显示。因此,色弱者也是不宜从事汽车驾驶工作的。
    4)立体视条件
眼睛的立体视力现在还不为人们所普遍熟悉,所造成的职业限定通常也不易被人理解和接受。正常人的眼睛所观察的事物是一个立体的景像,而患有立体盲的人所观察的事物通常是一个平面的景像,只有大小和形状区别,很难判断出那个远那个近。如果没有生活经验基础,在几十米以外是很难分辨出“树是在墙前还是在墙后”之类问题的。当变换为运动观察时,其准确程度就更是可而知了。因此患有立体盲的人也是不能从事汽车驾驶工作的。
    立体视的正常标准是:立体视锐度定量阈值为〈60';立体交叉视差的极值为〉100',要求在5分钟之内通过;非交叉视差的极值为〉100',要求在5分钟之内通过。
    5)智力条件
驾驶工作要求司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智力条件和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四肢活动正常,无残疾。智力低下,头脑简单或情绪不稳定型的人均不益从事汽车驾驶工作。
身体条件是从事汽车驾驶工作的重要素质基础。为了他人的安全,也为了自身的幸福,如果身体条件达不到标准,一定不可免强从事驾驶职业。
讲述这些就是想帮助学车的朋友自己了解一下,是否合适于汽车驾驶工作,因为要接触车了,了解一下汽车驾驶的“内幕”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2-2008 12: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总结的很好!
楼主总结的很周全,许多话看似很简单很平常,其中的涵义深刻的。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1-2009 19: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总结的很好!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6-12-2024 22:41 , Processed in 0.40570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