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655查看
  • 0回复

[国内标准] 汽车制动器 温度测量和热电偶安装QC/T 556—1999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0-1-2016 13:3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3-9-2008 10: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部标准

                              QC/T 556—1999

             汽车制动器 温度测量和热电偶安装 代替JB 3936—85


    --------------------------------------------------------------------------------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制动器性能试验时的温度测量。

    1 测量装置

    1.1 热电偶:应合理选用热电偶材料,优先选用标准化热电偶丝(推荐热电

    偶材料见附录A)。其直径为0.3~0.5mm,并符合产品出厂技术要求。

      推荐两种热电偶结构型式:

    1.1.1 摘塞式热电偶(参看图1)。


    1.1.2 铠装热电偶:由偶丝、绝缘材料和金属套管三者组合加工、焊接、装

    配而制成的热电偶,可根据需要向生产厂订购。

    1.2 显示与记录装置:合理选用显示和记录制动器动态温度的二次仪表。

      电子电位差计,直流数字式电压表,数字式温度计、磁带机,光线示波器等。

    其示值误差应小于测量值的5%,仪表动态响应时间应不大于0.2s。

    2 热电偶安装

    2.1 热电偶在制动衬片(块)上的安装

      在靠近制动衬片(块)长宽方向的中心处,钻一通孔(孔径随安装的热电偶

    型式而定),并应避开筋或散热片。将热电偶测量端固定于孔内,不得松动,偶

    头距摩擦表面为1.0mm。图2,图3分别为插塞式热电偶在制动衬片和衬块上的安

    装示意图。


    2.2 热电偶在制动鼓(盘)上的安装

      在制动鼓(盘)摩擦面宽度方向的中心,钻通孔(孔径随安装的热电偶型式

    而定),将热电偶测量端固定于孔内,不得松动,偶头距摩擦表面0.3~0.5mm,

    将热电偶引出线与集流环连接。图4为插塞式热电偶在制动鼓(盘)上安装示意图。


    2.3 测量制动液温度时,热电偶安装于制动轮缸的放气螺钉上,如图5。装用

    之前,需作压力试验,经过半小时,不得有泄漏现象。压力试验应为制动轮缸最

    高工作压力的1.2倍。


    3 测量方法

    3.1 试验准备

    3.1.1 分别按2.1、2.2、2.3的要求安装热电偶。

    3.1.2 安装温度测量仪器,用适当的导线与热电偶连接,并根据需要将热电

    偶的自由端置于冰点器、恒温器或较稳定的室温内。当需要采用补偿导线时,应

    注意补偿导线与热电偶材料的匹配。

    3.1.3 用光线示波器或磁带机记录时,必须用标定设备对所用的热电偶与记

    录仪器一起进行标定。

    3.1.4 调整测量仪器,使其工作正常。

    3.1.5 记录环境温度。

    3.2 制动试验时,测量并记录制动器的温度。

    3.2.1 制动衬片(块)的温度测量:开启记录仪器,记录制动过程中的温度

    变化,需要时可记录制动鼓(盘)停止转动后(制动动作不解除)15s内的温度

    变化情况。

    3.2.2 制动鼓(盘)的温度测量:开启记录仪器,记录制动过程中的温度变

    化情况。

    3.2.3 制动液的温度测量:开启记录仪器,记录试验中的制动液温度变化并

    在试验结束后(制动动作解除),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温度开始明显下

    降为止。

    3.3 当热电偶自由端不为0℃时的温度补偿。

    3.3.1 修正系数法:


    3.3.2 调仪表起始点:使测量线路断开,将仪表的指针调至tn处,测量时,

    闭合测量线路。

    4 记录并绘制曲线(与制动试验记录表格和曲线一并处理)。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提出,由长春汽车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吴忠义。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3-11-2024 03:45 , Processed in 0.33909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