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192查看
  • 2回复

关于面缺陷的加热修复讨论(覆盖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0-6-2015 19:2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5-8-2008 22: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一高级技师资料介绍,表面微小凹陷可用中性焰加热浮起解决,不知适用于何种材料,合金铸铁可以采用吗?

      请大家介绍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8-2008 22: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介绍采用加热的方法来加热模具凹陷表面(微小凹陷),可凸起0.1---0.2mm,然后检测修复加工至恢复表面精度,但是不知是否应用于铸铁模具,如果可行,不失为一高效快速的修复方法,请大家介绍一下,以明其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5-8-2008 22: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所说的利用中性火焰进行局部热处理,使其凹陷重新平整,那个高级技师说的很对。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工艺只对产品生产后,出现的缺陷进行补救措施,但应用到模具上是不现实的。而且使用效果不一定不明显,而且局部受热还能引发其他缺陷。特殊模具材料,受热变形大的,也有可能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补救处理。
    一般模具磨损,可以采用特种焊条进行补焊 ,然后打磨光滑,油石研模。
    以上仅为个人想法,欢迎讨论,下面是一些铸铁热处理,希望对你有用。

    由于目的不同热处理的种类非常多,基本主要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组织构造不会经由热处理而发生变化或者也不应该发生改变的,第二则是基本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者。第一热处理程序,主要用于消除内应力,而此内应力系在铸造过程中由于冷却状况及条件不同而引起。组织、强度及其它机械性质等,不因热处理而发生明显变化。对于第二类热处理而言,基地组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可大致分为五类:(1)软化退火:其目的主要在于分解碳化物,将其硬度降低,而提高加工性能,对于球状石磨铸铁而言,其目的在于获得具有甚高的肥力铁组织。(2)正常化处理:主要用改进或是使完全是波来铁组织的铸品获得均匀分布的机械性质。(3)淬火:主要为了获得更高的硬度或磨耗强度,同时的到甚高的表面耐磨特性。(4)表面硬化处理:主要为获得表面硬化层,同时得到甚高的表面耐磨特性。(5)析出硬化处理:主要是为获得高强度而伸长率并不因而发生激烈的改变。

    (1) 铸铁之种类:

    铸铁可以当作是一种在基地上含有高硅与高碳成分的钢,同时有石墨与雪明碳铁散布在基地内部,此石墨与雪明碳铁系在凝固过程中晶析出来,而此类析出物可以称为共晶石墨或共晶碳化物。基地内主要含石墨者称之为灰铸铁,主要含雪明碳铁者称之为白铸铁,如果在基地内,同时含有石墨与雪明碳铁,一般可称之为混合式铸铁。白铸铁由于具有很高的硬度与脆性,所以用途较少,主要还是用于耐磨材料。灰铸铁的主要性质,是共晶石墨的形状与大小而定,而这些石墨无法经由热处理予以改进。事实上,具有非常低的强度及硬度。石墨析出的形状,无法在以热处理加以改变,最多在热处理过程中,令碳化物分解,游离出来碳形成石墨。

    一般而言灰铸铁内的石墨,主要以层次状析出,可称为层次状石墨铸铁。若将铁水与镁及稀土金属可以使石墨在凝固过程中以球状析出,此类铸铁称之为球状石墨铸铁,在完全相同的石墨数量下,此种基地组织状况,对于材料性质则有甚大的影响,球状石墨铸铁,所具有的性质与基地相同的钢接近,故其强度可以提高至380~1000N/ ,弹性模数亦比灰铸铁高出很多,而伸长率可提高到30%,如果以镁合金处属处理的份量不足则不会形成球状的石墨,而形成累积性的石墨称之为蠕虫状石墨其特性大致介于灰铸铁和球状铸铁之间。

    (2) 铸铁之正常化处理

    正常化处理的目的是不论铸造组织为何,均令基地上形成波来铁组织,此外经过正常化处理可细化波来铁,相对于铸造组织,韧性不降低而可获的甚高的强度,此外正常化处理可使材料达到均质化的目的,对于合金性铸铁而言,可使其强度、韧性同时提高,正常化处理的第一个阶段,事实上就是石墨化退火,因此经过正常化处理后,原则上应无共晶碳化物的存在,由于铸件的基地组织在经过正常化处理以后将完全为波来铁。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2-2025 13:16 , Processed in 0.52950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