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966查看
  • 10回复

中国汽车,你要赚多少?(转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7-2008 18: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卡罗拉也就值5万,按30%利润计算
  首先说明一下,我在汽车行业干了几年了,所以我有个坚持:我三年之内不会买车,有两个原因:
  第一, 我没钱,我是工薪阶层,而且是汽车行业的工薪阶层,中国的汽车业工薪阶级一般是买不起车的。这是主要原因,如果我有几百万,也不会在乎中国汽车的黑幕暴利,反正我有钱。
  第二, 就是我在汽车业内部工作,其间的暴利让我自己都觉得太黑暗,按这种利润,普通工人一个月发个万儿八千都只能算九牛一毛。
  在这里,我简单的对比一下同样车型进口和国产的巨大的成本差别:
  1、 在进口车中,每辆车的成本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研发成本,一个优秀的车型的研发需要一个很大的团队用几年的时间研发设计,比如奔驰宝马换代时间是五六年,这一代车型发布的 同时下一代车型已经投入研发,而这种投入基本上都是上亿美元甚至更多,这一点可能大家更清楚,这一部分成本分摊到每辆车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毕竟现在的车型寿命和产量不可能 象老甲壳虫那样创造神话了。而反观国内厂商,这一部分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记,唯一要付出的就是现成的图纸和技术的转让费,这只是相对较先进的车型来说的,象一些基本被淘 汰的车型的这些费用是很低的,如果厂商说很高的话这里面就有不公平的黑幕。可能有人会说国内厂商也有研发费用,比如某些厂商花3亿对某个老车型进行21项改进,大家觉得怎 样?反正我的感觉就两字……可笑。从研发这一项来看,每辆车的国产成本就要低几十到几百美元。
  2、 在生产设备和厂房等硬件投入方面,国内厂家基本上是在原来的厂房上修修补补然后就生产,然后等钱赚的饱得开始打嗝了才吐出一点建设新厂房什么的。至于生产线,即使是与国际 同步的车型,生产线与国外的也存在天壤之别,这些可以从汽车本身的工艺和调教精确度看出来,国内厂商基本上是用的淘汰生产线,然后关键加工和工艺设备才是进口的(这中间也 不乏垃圾)。而且国外生产线到一定年限强制报废,而国内二流厂商的生产线基本上能开动就行,用上二三十年也不过分,我所在的汽车发动机生产厂也是一个有名的合资企业,设备 几乎是最头疼的问题:外国垃圾成了让人兴奋的进口线,很多很好的进口设备由于使用保养和备件问题开动率还不如国产设备,勉强能运转的里面的零件基本上都是made in china。从设备成本看国产车成本又要低上每辆几美元到几十美元的成本。
  3、 批量成本,这一点可能是国产车成本高的原因,国内主流厂商产能低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无形中可能将整车成本提高10-30%,尤其对国外厂商,大量的研发和设备资金投入后 一旦产量上不去,很可能亏本。象法拉利等低产量车无性价比可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量低,无形中成本就上去了。国内厂商有时候就拿这一点叫苦,实际上如前面所说,只要他们 的产量达到生产线设计值的一定比例,他们就没有批量成本这一概念,亏本更是瞎叫唤。
  4、 零件成本,这一点水分太大了,在这一行干了几年,只能用黑暗来形容。一款轿车刚投入生产基本上就是组装,零件80-90%都是进口,进口件由于关税运费等费用的确很高,一 旦国产化后成本将狂降。举几个我知道的例子,一个电磁阀进口件可以接近500,最低最次也要200-300,国产后不到一百,而一些螺栓垫片油封等看似小零件的东西相差可 能会更多,国产件一般是进口件价格的20-60%,这里所谓的国产件包括彻底国内厂家生产的、合资生产的,我曾经将我们公司的发动机算了一下(以下价格为按比例改变了的) ,我将所有零件单独购买(市场能买到的按市场价,买不到的按公司进货价),如果是2万,然后花钱请高级技工装配出来,再试验,花去2000,而这台机子在市场上的价格是6 万,实际上很多我按市场价购买的零件厂家自制或者批量采购会更低。由此看来,国产车上面的电机、CD、座椅、钢材等等所有一旦国产,成本暴跌。赛欧3.5-4万的成本已经 公开了,我一个朋友在风神兰鸟,我得到几个数字:顶级配置的兰鸟驶下生产线时不到10万,兰鸟的前保险杠服务站最初报价是1800,厂家进货是200-300。
  5、 最后还有一个成本,员工工资成本。有人认为微不足道,看看国外厂商为什么不断裁员,德国本土车为什么成本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工资福利成本。国内一个普通员工每小 时工资加福利为1-5美元,而在美国,由于福利发达,每个员工每小时工资和福利在20-50美元,这又是多大一部分成本。
  6、 发展成本,国际大汽车集团要不断发展和推陈出新,要扩张,这一部分成本我没有研究过,从一个小作坊几十年发展到年产几百万汽车的打集团,除了好的领导阶层,发展成本绝对也 不是小数目,我觉得F1等赛事就是这一项里面的,没有哪个车队是靠此赚钱,基本上就是为了发展和壮大品牌。国内厂商呢,几大汽车厂建厂时就是靠国家政策和老一辈中国汽车人 的奋斗,现在仍然是国家政策的扶植,生长在温室中,他们只管拼命卖车和数钱,发展的事和他们无关,可悲啊。
  综上所述,在国际上每辆家庭轿车除去以上所有成本后利润就几百上千美元,甚至几十美元,高档一点的也不过几千美元,利润率在5-10%左右,国产车就不用说了。
  现在很多厂商打着和国际同步的幌子,很多人也兴奋不已,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象大众的某些车型的确在价格上同步了,但成本同步了吗?质量同步了吗?同配置的国产车综合成本只 有进口车成本的60-70%(这是平均值,还算保守的),质量就不说了,大家心里有数。
  最后我还是用通俗的办法数字解释吧:
  一辆25万的国产车,其同型号的进口车国际市场价是14万左右(这个假设基本符合事实吧),由于关税等等,在国内会卖到30万左右,高于国产车(这也是国内厂商经常宣传的 买点,都是TM欺骗中国人),返回来看看成本,进口车的成本是12-13万,国产车的成本是8-10万,由此看来:更好的进口车在国际市场只能赚2万,在中国可以赚10几 万,谁在偷着乐?表面上价格低,但中间的黑色暴利。。。。哎
  按道理中国厂商的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是不可能卖出车的,但中国人太多,美国2亿人,50%买车的话,中国12亿人,8%买就会卖出同样多的车,加上价格暴利,中国实际只要1 -2%的人买车就够厂商赚的了!而中国公务车太多,有钱人多,虚荣的人太多,所以厂商有的卖,他们看不到危机,就不会降价,放着大把钞票在那,谁还愿意去遵守市场规则。
  顺便说一下中国人的购车能力,中国普通工薪阶层收入只有国际发达国家的5-10%,车价却接近国际市场的两倍,我们买车多辛苦呀,还有比白杨树涨的还快的油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4-7-2008 22: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老百姓买车就根本不是理性消费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7-2008 11: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从很多方面去考量的,LZ还少算了通涨的成本,事实上汽车的暴利很多人都明白,但汽车行业的GDP在那放着,各级政府为了税收和政绩也不会管太多,现在RMB升值造成通涨,购买力下降,个人买车的成本会加5-10%。很不划算,国家对出租行业有燃油补贴,出租车费涨幅不大,出门打的比买车划算,因为不用为油价担心,不用为修理费伤脑筋。现在最怕油价和国际接轨,那死人多了,国内97#油每吨7千多,国际上是每吨1万3千多,现在连飞机都流行“在中国吃饱在走”的口号,大家可以算算,国家在现在的压力下很可能逐步取消对成品油的补贴,现在97#每升6.77元,以后可能涨到十几块,油价涨造成运输成本上升产品价也会涨,这些都是个人买车、用车的花费。不说我们赚多少,就算这里赚了,也会和别的方面拉平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cartech8.com + 4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7-7-2008 1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车就是不好用,反厂率很高,换个简单的汽油泵都差不多1000多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8-2008 11: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妈的,二汽的人都买了汽车和多处房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9-2008 1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是越赚越有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10-2008 00: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边是挣扎,一边却是悠闲的度着步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12-2008 14: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让国人放心买国产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12-2008 15: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汽车对中国人来讲还是奢侈品,不像国外那么普遍.就算是大家都有购买力的话中国的路况还是有待发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12-2008 15: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话,国人还比较贫穷,很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去消费昂贵的汽车呢,所以汽车既然是奢侈品就是暴利品,中国人若有美国人的汽车拥有率,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汽车若成为一个象现在电动车那样的普通消费品还要再等二十年或许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11-2024 16:38 , Processed in 0.50782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