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730查看
  • 0回复

[附件] 各种车型汽车附属设备详细介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6-2008 19: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的附属设备主要包括仪表、照明及信号装置、风窗刮水及清洗装置、防盗装置等。同样,这些附属设备都是维持汽车正常行驶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主要以相关跑车设备为实例为大家介绍。

    仪表

    仪表功能是使驾驶者能够随时掌握汽车及各系统的工作状态。

    宝马M6跑车仪表控制板

    在仪表中比较重要的引擎转速表、时速表、引擎温度表、燃油表。其中引擎转速表决定排挡时刻,当指针到达红色的危险区域时就意味着引擎转速过高,应该换档了;时速表显示当前行驶速度,如果过高则应该注意行车安全;引擎温度表显示当前引擎的工作温度,如果过高则应该立即停车检查冷却液状况,以免导致引擎过热损坏;燃油表显示当前油箱内燃油量,如果过少就应该及时停车加油,以免导致引擎断油而无法继续行驶的尴尬局面。另外,位于中央控制台上方的LCD显示屏一般都作为GPS卫星定位系统的显示媒介。

    照明及信号装置

    主要功用是用以照明道路,标示车辆宽度,照明车厢内部及仪表指示和夜间检修等。

    阿斯顿马丁V12Vantage跑车主照明系统

    前大灯主要是照明道路的灯具,可发出远光和近光两种光束。远光在无对方来车的道路上以较高速度行驶时使用;近光在会车时和市区明亮的道路上使用。前大灯为四灯式前大灯。前小灯主要用以在夜间会车行驶时,使对方能判断本车的外廓宽度,所以还叫做示宽灯。前小灯也可以作为近距离照明使用。另外,位于车辆后方的后灯一般灯罩为红色,便于后方行驶车辆的驾驶者判断前车的位置,以免发生追尾事故。

    除了主照明系统,汽车还设有信号装置,包括转向信号灯、制动信号灯、倒车信号灯、故障停车信号灯等等。当代汽车跑车多数将上述信号灯整合在主照明系统之内,但是分开工作,互不干涉,提高了整车外观的美感。汽车照明系统的控制端全部在驾驶室内,大部分位于转向盘后面,也有部分车型控制整合到多功能方向盘上。

    风窗刮水及清洗装置

    主要功用是清除驾驶室风窗玻璃上面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雨水、雪花及尘土等污物、维持驾驶者的正常驾驶。目前汽车上所用的刮水器有电动式和气动式两类。

    电动式风窗刮水器用电动机驱动。当我们接通刮水器开关时,电动机驱动减速机构旋转,通过驱动杆系作往复运动,带动刮水刷臂和刮水刷片左右摆动,刮刷风窗玻璃。在玻璃上有不易刮除的污物时,我们这时可以启动风窗清洗装置,将水或洗涤液体喷射到风窗上,配合刮水器来清洁风窗。风窗洗涤器主要包括电动机、洗涤液泵、储液罐和喷嘴等相关部件,储液罐多数位于引擎附近,在洗涤液体用完后我们可以随时加注。具体的结构我们不再叙述。

    防盗装置

    当今汽车的防盗能力越来越强,防盗装置也是多种多样,工作原理也是越来越复杂。除了出厂配备的普通门锁以外,有很多高级轿、跑车都采用数字雷达防盗技术,也有采用语音及指纹识别生物防盗技术,更有趣的是,有的车主干脆为汽车驾驶的相关部件加上机械锁,例如为转向盘和排挡杆加上锁止装置。
转向盘锁止机构

    现在我们比较常见的就是中央控制门锁,其特点是:

    1、中央控制

    当驾驶员锁住其身边的车门时,其他车门也同时锁住,驾驶员可通过门锁开关同时打开各个车门,也可单独打开某个车门。

    2、速度控制

    当行车速度达到一定时,各个车门能自行锁上,防止乘员误操作车门把手而导致车门打开。

    3、单独控制

    除在驾驶员身边车门以外,还在其他门设置单独的弹簧锁开关,可独立地控制一个车门的打开和锁住。

    中央控制门锁都附送无线遥控装置,功能是指不用把钥匙键插入锁孔中就可以远距离开门和锁门,其最大优点是:不管白天黑夜,无需探明锁孔,可以远距离、方便地进行开锁(开门)和闭锁(锁门)。其工作的原理是:从车主身边发出微弱的电波,由汽车天线接收该电波信号,经过车载计算机识别信号代码,再由该系统的执行器(电动机或电磁经理圈)执行启/闭锁的动作。该系统主要由发射机和接收机两在部分组成。

    同样,中央控制门锁可以是出厂配备,也可以由车主选装。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4-2025 15:25 , Processed in 0.29954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