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299查看
  • 0回复

客车行业新企业品牌建设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4-2008 09: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客车行业新企业品牌建设之路
??  品牌宣言:没有品牌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品牌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必须考虑自己的实力能否支撑起想要的品牌效果,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而考察品牌建设效果的最佳标准就是:品牌的溢价能力。新企业及中小企业的问题很多,质量和管理问题必须走在品牌建设前面,请认清这一点,不要将有限的资源投错了重点。
??  
??  前言 近三年来,随着竞争的加剧、集中度的提高,客车行业一直处于整合之中,留给新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长城、三一的倒下,美的、福田的效益不佳,已经明确表现出:客车市场竞争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新企业想依靠其他行业的品牌优势,参与客车行业的竞争,完全行不通。
??  
??  
??  客车行业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后,在一线企业特别是“三龙一通”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大小客车企业争相进行品牌建设,致使缺乏品牌知名度的新企业,更难在客车行业立足和发展。
??  长城、三一和福田均是汽车领域的成功者,汽车行业品牌优势非常显著,企业管理和服务站建设也很完善,而美的在家电领域的地位可谓家喻户晓。以上四家企业都是高调进入、规模经营、高薪挖人,但最终的结果是:长城、三一果断调整战略,退出客车行业;美的昆明基地开始转向,并再次流传其有退出客车行业的想法;福田依靠海外出口,勉强保留了一点希望,但与当初的目标遥不可及。四家企业失败的原因各有千秋,但最简单的共同点就是:四家企业在客车行业没有任何的品牌知名度,特别是美的收购的客车企业,长期效益不佳,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太低,并且品牌美誉度可能还要低于知名度。依靠这样的品牌,新企业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地生产和营销,希望短期内获得高回报,结果可想而知。
??  今天的客车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如果没有品牌的支持,新企业只能在亏本的边缘徘徊,甚至做的越多,亏的越大。只有吸取失败企业的教训,深入了解客车行业的详细情况,并且参考成功企业的品牌发展方式,新企业才能够在这个行业有所成就。
??  近几年来,客车行业相对成功的新企业有:江都宏运、金华青年、上海申沃、无锡安源和上海申龙等,通过分析他们成功的经验,笔者总结出新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方式如下:
??  
??  一.代工学习,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代工,简单的说就是贴牌生产,也就是现在流行的OEM,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增强企业在业内的综合竞争力,为日后发展自主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客车行业,能够得到这个机会的企业寥寥无几,特别是一线企业产能大规模扩充后,没有特殊关系的话,很难再有代工企业产生。
??  
??  典型案例:江都宏运,当年客车行业的一匹黑马,通过给苏州金龙代工,不但积累了前期所需的资金,锻炼了队伍,完善了管理流程,更重要的是通过代工,让客户认识到:该企业是给金龙做代加工的,质量肯定没问题。通过代工,企业没有花一分钱广告费,不但有了品牌知名度,让客户知道了自己,同时也提高了品牌美誉度,让客户相信自己,为以后的自主品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  二 .合作引进,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合作,而不是单纯的合资:前者保留自主品牌,只是借得品牌、技术与管理资源,促进自有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高。中国客车行业的发展,完全是贯穿在合作中进行的,远至国内引进匈牙利“依卡路斯”的公交产品,成为各个企业仿制的蓝本,近至宇通、黄海和MAN的合作、金龙和SCANIA的合作等等;后者,在目前的情况下,合资往往成为自主品牌成长的障碍,合资的过程基本就是自主品牌消失的过程,最典型的当属亚星奔驰的合资悲剧。只有掌握自主权的企业,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即使引进的产品必须使用别人的品牌,即使自己不是大股东,但是必须掌握经营自主权,这也是通过合作推动品牌发展的关键。
??  
??  典型案例:金华青年,一个高速发展令客车行业震惊的企业,无论是合作方式,还是营销模式,可以说是震古烁今。笔者特别佩服的是:金华青年是如何打动neoplan的心,竟然在拥有完全自主权的情况下,能够引进neoplan的最先进产品,而反观日野、五十铃和北方等企业,长期滞后的原因就是:引进中国的都是趋于淘汰的产品,特别是外形最少落后国内产品五年以上。笔者相信中国客户的审美观还是趋于正常的,拥有怀旧艺术感的人仅仅是少数,这也是金华青年能够异军突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  
??  三.终端反推,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正常的新企业发展模式,是先制造产品,而后推向市场,得到客户的定单后再组织生产,但是,有些新企业的成立,却是通过相反的发展模式,先有客户,后有产品,甚至企业也是因此而投资建成。客车行业是定制生产,每个客户的需求都不一样,拥有了客户就是拥有了成功,特别是客车行业进入海外扩张期后,海外客户的大单足够支撑三线中小企业的发展,致使一些有海外销售渠道的新企业开始出现。
??  
??  典型案例:无锡安源,一个令中国客车行业骄傲的企业,率先批量进入美国市场,让发达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客车的水平,让中国客车开始摆脱低档车的整体形象。无锡安源当初的成立原因,笔者判断就是因为拥有出口渠道和订单,其在国内销售量非常小,到了今天也仅仅是总产量的一半。没有经历风雨的企业是长不大的企业,特别祝福他能够真正长大,为新企业树立一个成功的榜样。
??  
??  四.市场标杆,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客车行业,产品按照结构状态分,主要分为公路和公交两大类;按用途分,又可分为客运、旅游、团体、公交和特种车等几类;按燃料分,又可分为柴油车、汽油车、电动车、天然气车、混合动力车和氢能源车等等。综观国内各大品牌,金龙笑傲于旅游市场,宇通雄居于客运市场,黄海问鼎于公交市场,从中可以发现,每个成功的品牌,必然在某个细分市场拥有过人之处,此类例子数不胜数,特别是在二线企业中,能够生存并发展起来的,必然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河南少林专心于中巴车,中大金陵致力于双层客车,重庆恒通崛起于天然气公交市场等。
??  
??  典型案例:上海申沃,率先引进了低地板的豪华公交车,至今仍然占据着国内公交车的顶层,虽然由于产品线和价格等原因,致使企业发展出现过波折,但是在上海世博会的带动下,上海公交补贴政策的落实,再次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至今在公交客车领域,申沃品牌是行业公认的豪华公交车的代名词,也是大中城市示范线路的首选。
??  
??  五.区域为王,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客车行业近年成立的新企业,既不是资本不足,也不是市场环境过于恶劣,但是却鲜有成功的案例,笔者分析出的原因很简单:大部分新企业雄心勃勃,希望一飞冲天,可惜没有搞清客车行业的情况,不约而同地遇到了挫折,如同兵法所云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遭遇挫折后,投资方和员工就会失去信心,最终企业也就失去了再次发展的动力。
??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先在某个或某几个区域市场取得相当大的优势,通过优势市场的占有量,带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展,当积累了足够的竞争资本后,再向全国市场发力。这也是新企业必走的一条路,除非直接用资本换市场,才有可能全面出击,但是需要的资金不是一个新企业可以承受的,并且风险与收益严重不成比例。分析各企业的主要市场可以发现,除了三龙一通等形成全国销售的企业,其他企业基本都是靠着区域市场在发展,典型的有申沃重点在华东市场、恒通重点在西南市场以及京华重点在华北市场等。
??  
??  典型案例:东风扬子江依托华中的公交市场,特别是湖北市场近乎垄断的地位,在有了基本的销售保证和市场占有量后,陆续向周边省份扩展,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开始进入南京等华东市场,特别是其10米公交产品的销售量,令人称赞。
??  
??  六.“攀龙附通”,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部分新企业成立以后,在宣传品牌时,往往攀附一线品牌,使自己的品牌能够在短期内被客户认可,典型的做法有:产品模仿、人力挖掘、渠道借用和品牌攀附等。
??  产品模仿:新企业为了让客户认可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往往会模仿一线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外形和内饰方面。
??  人力挖掘:通过招聘一线企业的人员,构建新企业的班组,向客户展示实力,提高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往往以失败告终,值得行业深思。笔者认为:人才只是整个机器上的一个零件,靠几个零件,是不可能把整台机器运作起来的,况且,一只狮子可以领导好一群绵羊,但是一群狮子在一起,估计打完架以后,才有精力考虑工作。
??  渠道借用:新企业通过借用一线企业的代理和相关渠道,提高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推动产品销售。
??  品牌攀附:宣传新品牌时,通过和一线品牌的联想,让客户自发地产生一种心理暗示,认可该品牌的价值,行业出现过的案例有:金龙和银龙,金龙和金凤,三龙二通一大等。
??  
??  典型案例:中大客车,入市时高调宣布“降价20%”,要做市场的“搅局者”,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并且制造的A9产品引发了2006年和neoplan的官司,让产品模仿一事成为客车行业的焦点,最终结果是庭下和解,不了了之。中大客车在此过程中,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A9产品的销售量也随之而上扬。
??  
??  七.创新活动,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通过创新活动,高调推动新品牌的发展,让市场和客户对该品牌能够形成一个深刻的印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创新活动,既包括产品创新,又包括服务创新,甚至还有活动创新、商务政策创新等等。例如西沃880、990系列客车新上市时,推出了“司机+柴油=运营”的3年售后服务保障政策;金华青年产品的 “赢利能力分析”和“油耗经济分析”,是打动客户的主要原因;南车集团掌握电动车核心技术,成立电动汽车公司等。
??  
??  典型案例:宇通广告登陆央视,开了中国客车行业的先河,让众多竞争者一时间黯然失色,等于直接向中国宣布了宇通品牌是中国第一品牌。此次活动,虽然耗资巨大,但是无论是对品牌形象的提升,还是对于产品销售的推动,所起的作用无可比拟,特别是配合“莱茵之星”的宣传,使宇通品牌的形象和金龙品牌持平甚至开始超越,所获得的收益大大超过了广告的投入。
??  
??  以上是行业新企业发展品牌的主要方式,还有一些非典型性操作方式,一般的新企业难以实现,如无锡安源大批量出口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中大连续收购多家客车企业,并号称要收购30家;上海申龙产品服务十七大以及大批量销售泰国市场等。
??  
??  介绍了上述新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方式后,笔者阐述一下新企业的品牌建设之路究竟该如何走,也可以作为中小企业的品牌发展参考。
??  品牌的含义,至今没有一个完善的解释,并且包含的内容太广泛,笔者水平有限,在此不加以学术论述。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件事:为什么我们要做品牌?答案在现实中有很多例子,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样的车贴不同企业的商标,价格可能悬殊很大,这就是我们要做品牌的原因,即做品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
??  客车行业目前对于品牌的认识上,存在一块误区:做品牌就是为了更好地卖产品,更好地提高产品的利润率。此种认识,使品牌自身的价值被忽视,企业重心又回到了产品销售上,最终造成企业内部对于品牌建设是否有效的疑问。品牌,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有价值的,只不过很多企业不知道如何去评估,所以无法判断出品牌建设是否成功,或者简单认为,品牌知名度就是企业品牌的价值,浪费大量资源去做许多全国性的活动。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将品牌差价从产品价格分解出,建立以下的产品价格计算模型,用来评估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的有效程度:
??  单车价格=单车成本+加工利润+造型差价+做工差价+品牌差价
??  其中:单车成本,指企业各项费用分摊后,平均生产该车型一台产品的价格;
??  加工利润,忽视一切影响因素,以代工身份完成单车加工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  造型差价:和其他企业同类产品比较,客户愿意为造型差异而支付的差价;
??  做工差价:和其他企业同类产品比较,客户愿意为做工差异而支付的差价;
??  品牌差价:和其他企业同类产品比较,客户愿意为品牌差异而支付的差价。
??  根据笔者的经验,单车成本+加工利润的报价,也就是所谓的底价,可以假设这个价格经过人为处理后,同档次的企业相差不会太大。差价最大的地方是内外造型、细节做工和品牌价值,一线企业在此三点比二、三线企业每点要高1~2万,综合起来就是3~6万。至于售后服务和宣传营销等费用,笔者并没有算在内,原因很简单:如果产品质量稳定,售后应该是赚钱的;品牌销售等费用只要属于一般水平的,退税等基本可以平衡。对于新企业,初期可能要在单车成本中加入此块费用,但是在和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只能自己消化。
??  抛开品牌的忠诚度等因素影响,笔者认为,品牌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获得品牌差价,评估品牌建设效果的重要参考就是不同企业、同样配置的产品,客户认可的销售价格差,也就是品牌溢价。
??   通过分解以上的目标,我们可以发现,产品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品牌差价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要实现品牌差价,必须先实现前面几项,也就是说,品牌是受企业综合因素影响,最终在客户心中形成的一种特征,而不能脱离其他因素,单独存在。笔者一直认为:品牌的基础是管理,一线企业品牌建设的成功和前几年的管理发展是一脉相承的,而二、三线企业管理方面存在太多的问题,甚至连品牌的生命——质量,都不能保证,品牌建设也就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  质量→管理→品牌
??  上述流程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必须要走的流程,质量做不好的企业,管理水平也不可能高,管理水平上不去的企业,品牌也不可能得到客户的认可,行业很多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根据这一特点,笔者给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划分下述品牌发展的三个阶段流程:
??  (注:笔者在2007年“中国品牌与市场论坛专题”发表的《中小型客车企业如何提高品牌竞争力》一文中已经详细阐述了前两个阶段的发展,下面不再多述)
??  
??  第一阶段——质量阶段(新企业起步期,年产量在500台以下)
??  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提升产品质量包括做工质量,最终使产品档次提升,能够领先于竞争对手,从而提高企业品牌在客户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阶段其实还停留在产品营销阶段,而不是品牌营销,在此特别谈一下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的关系及作用:
??  很多行业人士会说某企业搞的是产品营销,不是品牌营销,但是对这两者的区别又讳莫如深。笔者认为,对于一个新企业,前期必然是产品营销。产品是品牌存在的基础,对于客车这种赢利性的工具,客户最初必然是先认识产品,再认识品牌。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的区别也很简单,前者重点是宣传产品,典型案例有宇通的“莱茵之星”宣传活动,给客户的影响是“莱茵之星”的印象要大于宇通品牌印象;而后者重点放在了宣传企业品牌上,典型案例有金龙联合的“大金龙发现之旅”,该活动的实质是“龙威”新产品的巡展活动,给客户的影响是“大金龙”的品牌印象要远大于“龙威”产品印象。以上两种宣传方式的结果分析很简单,前者重产品,后者重品牌,而品牌可以影响该品牌下的所有产品,反之,一个产品的好坏,对该品牌下其他产品的影响较小,因此,金龙联合的“发现之旅”可以作为标准的企业品牌宣传推广案例。但是,宣传的重点究竟是产品,还是品牌,需要因时而定,因品牌需要而定。宇通当初给客户的品牌形象是中低档产品生产企业,与金龙的中高档产品生产企业的品牌形象,存在一定的距离。通过宣传“莱茵之星”,让客户认识到,宇通也可以生产世界顶级的豪华客车,颠覆了心理上的传统宇通品牌形象,塑造了宇通品牌的高档新形象,成功地重新定位了宇通的品牌,此次活动可以作为品牌重新定位的典型案例。因此,新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初期,必然是将重点放在产品营销上,而不是品牌营销。
??  此阶段的品牌建设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好产品识别。产品是品牌的基础,是品牌的依附,而产品识别是让客户从认识产品过渡到认识品牌的桥梁,因此,品牌建设第一步就是要做好产品识别。其次,根据产品在市场中的口碑以及品牌在客户心中的初步印象,做好简单品牌定位,提炼品牌核心竞争力,并在以后的品牌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着他们展开。
??  此阶段的品牌宣传,主要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为主,宣传目标是要让客户知道“我是谁”。广告可以小量分散投入,并跟踪观察投放效果,做到重点市场知名,区域市场传名。特别注意的是,此阶段的客户口碑非常重要,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引导,并做好相关的回访工作。
??  
??  第二阶段——管理阶段(新企业发展期,年产量在500~2000台之间)
??  此阶段的主要目标:建设完善的企业管理流程,打造高效的企业团队,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带动企业与客户相关的工作质量提高,提升品牌在客户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此阶段的品牌建设工作,主要是深化品牌定位,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以及加强品牌形象塑造,让客户在心理上完全接受企业品牌。此段时间,最忌讳的就是品牌定位含糊不清,自身都无法说清品牌的优势,或者超出品牌实际的定位太多,例如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品牌发展思路,朝令夕改,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或者争做XX专家,超出了现有品牌承受力太多,给客户留下不诚实的品牌形象。
??  此阶段的品牌宣传,重点是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开始打造品牌的影响力和忠诚度,宣传目标是要让客户知道“我有什么优势”。根据前期传播投入的观察效果,加大优势传播渠道投入,做到重点市场驰名,区域市场著名,全国市场传名。
??  
??  第三阶段——品牌阶段(新企业腾飞期,年产量在2000台以上)
??  此阶段的主要目标:提高品牌的影响力,融入各种因素特别是市场文化,使之成为一定形象的代表,让客户在情感上更倾向于购买该品牌的产品。如宇通的“中国宇通,全球共享” 和金龙联合的“中国客车专家”,前者展示宇通品牌为国际品牌,塑造国际级大品牌形象,期望品牌溢价能力超过其它国内客车大品牌;后者则暗示金龙品牌为国内大品牌,隐含有最佳之意,塑造国民车的品牌形象,既打了民族感情牌,又巧妙地将“中国客车专家”作为盾,去防守宇通品牌这把“国际形象”剑的进攻,毕竟两者都是在中国制造,没有在海外扩张,所以全球共享的还是中国产品。
??  此阶段的品牌建设工作,已经是企业的重点工作,脱离了前两个阶段仅仅是辅助工作的地位,企业的品牌建设也开始腾飞。品牌工作的重点就是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品牌溢价能力。
??  此阶段的品牌宣传,重点就是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引导客户承认企业的品牌价值,宣传目标是要让客户知道“我有什么影响力”。此阶段可以在一些全国性的传播渠道上投入一定的宣传,并赞助一些大型的活动赛事,高调举办一些新闻发布会等,做到区域市场驰名,全国市场著名,海外市场传名。
??  
??  
??  通过以上三个流程的发展后,如果企业能够进入二线梯队,后续的品牌建设工作建议交由专业的品牌公司操作,因为企业的经验和人员水平很难支持庞大的品牌建设工作,并且发展思路也开始枯竭,必须借助于外力来推动。新企业无论在哪个品牌发展阶段,都必须要记住:做品牌不是烧钱换名声,而是为了得到更多利润,提高品牌的溢价能力。一个新企业品牌建设的成功与否,最终判断的标准不是知名度提高多少,不是活动举办多少,更不是奖项拿到多少,而是做品牌前后,和主要竞争对手比较同样配置的产品,单车成交价格的差值扩大了多少,这是考核品牌建设工作效果最直接的标准。此方法最适用于新企业和中小企业,而对于控制价格顶端的一线企业来说,对比效果不是太明显。
??  最后,特别提醒新企业和中小企业一句话:没有品牌是万万不能的,但是品牌并不是万能的,品牌建设初期切不可急功近利,过度宣传推广,因为没有质量和管理的支撑,品牌是没有多少溢价能力的,甚至可能是负值,仅靠单纯的知名度是支撑不起企业品牌发展的!
??  
??  
??  后记 笔者应朋友之邀,为“2008年中国客车品牌与市场•客车与客运论坛征文活动”写下此文,耗时巨大,但是始终感觉在品牌门边徘徊,无法理解透彻,最终成文难免存在谬误之处,还请行业同仁批评指正。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12-2024 22:46 , Processed in 0.39481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