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没了主,青岛数十家韩企欠薪撤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家在华韩资企业出现非法撤离现象。
1月12日,烟台世刚纤维有限公司3000多名职工一夜没了“主”,40多名韩国高管半夜从国内多个机场出境回国,国内大批原辅材料供应商损失惨重,数千名职工工资被拖欠。
在韩资企业集中的青岛,工人一觉醒来发现韩国老板半夜逃逸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2007年,青岛共有87家韩国老板卷资逃跑,韩资企业在中国出现信誉危机……。
【记者调查】在华韩企半夜逃逸真相 韩方进入青岛等地调查
国际先驱导报1月28日报道 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是否正在以“半夜逃逸”的方式撤离中国?按照韩国产业资源部的计划,1月21日由该部和韩国外交通商部、劳动部、法务部、大韩商会等共同成立的“无故撤离应对特别工作组”开始进入青岛、广州等韩国企业集中的地区展开实地调查。
此前一段时间,“中国经营环境恶化”“亏本”“撤离”等字眼接连出现在韩国媒体上。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近来在华 投资的韩国企业因为付不起职工工资或者负债而“无端撤走”的现象很多。
“半夜逃逸”为哪般
韩国媒体报道称,由于中国转变税收政策,加强了对环保方面的限制,加之不断上涨的工人工资和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使在华的韩国中小企业劳动成本负担可能会增加50%以上。这对为“赚取劳动成本”而进入中国的韩资企业产生直接冲击。
而这些韩国企业撤资时,不愿意走正常程序,而是选择留下工厂设备,单身撤离。这就是所谓的“半夜逃逸”。韩联社报道称,在青岛附近的胶州,目前已有103家韩资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撤离,这种现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
韩国媒体称,这些企业之所以“半夜逃逸”一是觉得中国的清算“手续繁杂”,二是需要返还当初进入中国时接受过的各种优惠。
“撤离潮”言过其实
韩国媒体甚至提出了“撤离潮”的说法。《中央日报》的报道称,目前在华投资韩国企业约2万家,其中有20%连年亏损,预计将有4000余家亏损企业撤出中国。
“海外的报道有点夸大了,实际撤离中国的企业很少。”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实际上,受到税收、劳务等政策改变压力的不仅仅是韩资企业,还有日资和台资企业。张燕生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日韩企业在中国的结构很相似:其中50%的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30%的企业返销母公司或者本土,20%出口海外。这其中,只有那30%和20%中的低端边缘企业可能撤离。”
宋泓介绍,根据去年年底他到韩日企业比较集中的青岛和厦门考察了解到的情况,“他们都投资很多,不会说走就走,真正离开的很少”。
据了解,目前倒闭、逃跑、转移的韩资企业,大多是皮革、成衣和缝纫玩具等加工型小企业。它们更为依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就难以生存。
政策调整需渐进过渡
“中国从2005年开始调整外资政策,力度越来越大。韩企撤离是个迹象,表明外资企业感受到政策压力了。”宋泓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现在有些外资企业有撤离的考虑。但政策对这些企业的现实影响远远没有海外媒体报道的那样大。张燕生认为:“这些企业试图通过媒体报道渲染气氛,发出声音,通过有关部门来影响中国政策。”
“政策对新入外资影响更大,现在那些想进来的外资企业开始观望、权衡,它们觉得中国投资的机会少了。”宋泓说。
中国外资政策的调整是渐进的,执行起来也应平稳过渡。张燕生指出,中国应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帮助不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转型和获得社会支持。这样才能避免类似韩企那种“半夜逃逸”现象的发生。 (作者:李琦、张皓雯)
(新华社(北京))
【专家视点】韩资企业集体欠薪逃离中国 重创韩国形象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家在华韩资企业出现非法撤离现象。在韩资企业集中的青岛,工人们一觉醒来发现韩国老板半夜逃逸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使韩资企业在中国出现信誉危机。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调整官赵兑烈2月14日在记者会上说,为讨论帮助韩国企业圆满撤离的方案,中韩双方启动了所有的磋商渠道。中国社科院韩国问题专家朴键一15日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采访时说,韩资企业从中国非法撤离这一现象如不妥善解决,可能对整个中韩经济合作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在华韩企已现“诚信危机”
在华韩资企业“连夜逃逸”现象此前就见诸中韩两国媒体。现在,这种现象仍在持续。去年11月,在上海就曾出现过中国工人因担心韩国老板半夜逃逸而扣押7名韩国职员的情况。在韩资企业集中的青岛,韩国老板半夜逃逸的更是屡见不鲜。
韩资企业的逃跑行为不仅引起直接受害工人的不满,也在旅华韩国人中都遭到了强烈谴责。环球时报接触到的韩国人社团就批评说,“即使要逃跑,至少要发完工资”,这些企业的行为使韩资企业形象受损,其后果则由留守中国的其他企业承担。韩国产业资源部也曾表示,“部分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撤离,但是在拖欠工资、贷款以及正常税收的情况下擅自撤离,给其他韩国企业和旅外韩国国民造成恶劣影响。”
当环球时报记者向一位在韩国知名企业中国办事处工作多年的中方职员问及此事时,这位员工显然略显激动:“我的工作也受到这些事的干扰了。”这位朋友对记者说,虽然撤离的都是韩国中小企业,但目前韩国在华的大公司也在密切关注着中国的经营环境,因为这些“不守规矩”的企业行为给在中国的韩国企业界都造成了不利影响。
记者这位朋友在那家大型韩国企业的市场部工作,她说:“当我与对方洽谈业务自报家门时,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其他欧美在华企业,不少都‘面露难色’,经常让我感到不自在。”她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有的企业在生意交往中被韩国的中小企业欺骗过。她说,有不少所谓的“在华中小韩企”,其实就是个体企业,有的甚至就是在韩国卖了房子,拿着一两千万韩元到中国来“投资”的普通韩国人,在通过正常的经营没法赚钱的情况下,就钻中国“优待外企”政策的空子,专事“倒卖项目”。“虽然这些不是普遍现象,但对在华韩企形象的伤害是实实在在的”。
韩国要对“非法撤离”负主要责任
在分析韩国在华企业非法撤离原因时,中国社科院韩国问题专家朴键一说,中韩两国都有需要检讨的地方,但韩国要承担主要责任。他分析说,从韩国政府的角度来讲,在整个韩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过程中,韩国政府就没有很好地处理如何使国内中小企业转型的问题。在中国投资的韩国企业中,95%的都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能耗的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在韩国没法生存的“夕阳产业”。而在韩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没有主动地出台政策措施帮助这些企业升级,而是全部将其推向市场。从这些中小韩企的角度来看,它们当中有不少都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各种优惠措施及便利,在中国生产,然后将产品销往韩国,丰厚的利润也使它们缺乏改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的动力。而且,整个在华韩企在本地化方面一直做得都没有欧美企业好,它们在中国的发展更显得“水土不服”,其表现往往就是经营不善,在应对外部经营环境变化时无所适从。
“与此同时,在这一问题上,中国也有值得检讨的地方,我们的制度建设还远没有跟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朴键一说。该专家分析说,长期以来,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做得很好,措施优惠,制度完善,而且程序便捷。但是在外企撤资方面却做得不够,各种手续、程序都非常复杂。对此,有韩国媒体就曾报道说,“与开始投资时的‘一条龙’服务不同,转移手续必须得到审查部门变更登记”,这些政策就使那些嫌麻烦的韩国企业干脆“溜之大吉”。此外,朴键一还认为,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就业、税收等考虑,对外企撤离设置种种限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朴键一强调,投资和撤资本来是正常的经济活动,但是在不遵守投资对象国的法律的情况下撤资,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损害的不仅仅是在华韩国企业的形象,也有可能对整个中韩经济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环球时报记者 雷志华)
[ 本帖最后由 lixin123 于 21-3-2008 09:5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