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我现在也在做这个,于是想发表一下我的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其实其他客车厂用什么软件,用到什么程度,我不清楚,就我接触的客车厂来说,主要还是用2维,为什么呢?不为什么,我觉得那些工程师一天到晚都在为画图纸疲于奔命,估计是没空学(学会不难,用到得心应手就要多花那么一点点时间了);厂家又在为生计犯愁,哪有钱买这些贵东西哦???因此,大家还是用2维吧 ^,^ 。
但是实上,这种情况也不绝对。因为我们就曾经为那些厂家做过3维,我们和他们是一个集团的。我们用的就是CATIA,当然我们也有工程师用PRO/E。对不起,我只会用catia,pro/e也学过,但我基本不用pro/e,实际工作没用过,就等于不会。其实他们和ug一样,都是工程设计类的软件,会一个就够了,除非你换了个公司,新老板要你换软件用。
我们当时用catia来建车身骨架,很简单,照着原有的图纸建,局部修改由厂家的工程师提出,我们照着做就好了。建来的模型用于有限元分析。我的同事用catia来做过客车底盘的总布置。其实这些工作都不难的,我不是工程师,我是搞造型的,但就我参与的骨架建模来看,这点工作算不上什么难度的,说白了,整个过程大部分就是在用拉伸命令。如果是做到轿车的车骨架,那才有点挑战性。哦,对了,我用得gsd模块,做面的,有限元分析只需要个骨架形状,不需要做成实体。现在我们又要出图纸了,我们的工程师设计结构就直接用catia实体建模了。其实用3d真得很方便的,特别是专门的工作用到专门的模块,比如钣金和管道。
从我的工作经验来看,国内用3d做客车应该没什么问题的,因为3d软件其实并不难学,倒是缺乏有经验的总工程师来指挥一切,像我搞造型的,就经常由于工程师那边的尺寸问题,不断的改模型,就其原因,就是缺乏一个中心人物领导一切。没有一个正规的流程,自然在制作过程中会不断地冒出很多问题来。很多如总布置、设计硬点、标准设定、人员搭配、任务分派、协同工作、进度控制、数据管理等等的工作,都需要有个人在上面指挥。因此国内的汽车行业,一碰到做那些如轿车车身等复杂的冲压件时,就没办法开展工作了。
但话又说回来,国内还是有高手的,在billwang、icax等专业论坛上,我还是找到了很多强人,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具体在那里高就,他们不单只对软件精通,而且对汽车也十分的了解,对比他们,我还差的太多了,需要努力。如果他们看到了我的这番发言,请不要笑我的肤浅。
我是搞造型的,顺带提一下我用的软件。画概念图,我用photoshop,其实alias的2d绘图我个人觉得并不是很好用,不过这个和我个人的画法有关,如果你是个徒手绘画高手,那么alias也挺好用的。我们单位还有3dpaint,但是工作忙啊,再加上我总觉得软件是工具,能用一个就行了,所以呢,根本就没去研究它,罪过罪过,那可是花钱买来的啊。如果是出主视图,我就用coreldraw,毕竟这个东西矢量的容易画些,也好修改。造型建模么,我用的是alias,其实我们单位有cdrs(都成PTC的天下了),但是我不喜欢用。领导叫我下一个项目用它……晕死……除非和我合作的工程师用PRO/E我才会考虑考虑。
客车厂一年开发多个车型,加上人手不够,的确限制了工程师向3D过渡,但是对于“尤其是出了问题修改起来的时候,参数一但丢失了,改的东西非常麻烦,而且很可能影响了别的东西,你改的时候都不知道”这点,我就有点不明白了。
我倒是认为,3D的结构设计由于有参数驱动,修改起来反而方便。当然罗,如果做出来的模型的父子关系过于复杂,修改的时候出现问题的几率自然会高一些,但我们不能由此认定3D不好修改,恰恰相反,出现了问题,很可能说明了你修改后的结构在现实中不可行。如果结构可行,那么可能是尺寸链出了问题,这个时候,也不能怪软件不好,应该说那个工程师在建模的时候没有预先规划好建模的思路,在一些容易发生设计变更的地方没有使用绝对尺寸,而是采用了相对尺寸,这样的话,出现问题的纪律是非常大的。相对尺寸很多时候能帮助我们通过父子关系、尺寸链快速的修改整个模型,但前期如果没有规划好,那么它就变成了让你出了问题找不到问题所在的罪魁祸首。如果是多人协同工作,设计变更时相互间的模型装配出了问题,这个和图纸之间的对不上号不是一样的么,而且2D图纸更不好发现问题,我们宁愿是把问题隐藏起来,还是在设计阶段就消灭它呢?
天涯朋友说的参数丢失,估计是不同软件间转档后的通用格式文件,这个也不能怪3D不好,应该说这恰恰反映了项目管理的不善。任何一个单位,由于历史原因,都不可能只采用一个CAD系统的,不同CAD系统间转档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由于转档造成了参数丢失,影响了设计变更,那么应该责问的是,有参数的原始档案到哪里去了。
对于“CAD已经足够用了,大家为什么一定要用3D的东西呢”这点,我的看法是,2D是绝对不够用的。3D档案可以继续作有限元分析,可以做运动校核,可以做虚拟演示等等,这些2D档案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很多时候,现在的工程师发现骨架某个地方强度不够,就直接加焊一块加强板上去,怎么加,加多少,完全凭经验和想当然,这就是我在客车厂实习的时候见到的事实,但如果用有限元分析一下,作为加强的依据,不是更科学一些了吗?另外,我们照着图纸重建模型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些图纸的某个部分是错误的,这正是人工把一个三维零件转化为2维图纸的局限性,如果用建好的3D模型来出图,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对于天涯朋友对我那番修改模型的牢骚的评价,我想天涯你是误会我了,应该怪我,我没说清楚就是了。我说的修改造型,不是说做设计一轮就可以成功,我的意思是,如果有一个规范的流程,有一个有经验的统领核心,那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返工。很多情况下,作为工程师一方,对一个新项目完全没有一点概念,只是叫我们先做着看看,结果到后来,问题慢慢的出现了,这个时候,由于结构、尺寸、外协件等方面的原因,我们会把我们原有的概念改的面目全非,但是这不代表我反对修改设计,我只是认为,如果这些出问题的地方,能在立项的时候,在概念设计过后的深化阶段,能够及时地提出来,我们不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不就是在帮他节省开发成本么?当然,工程师那边在立项的时候也不可能对这个项目有太多的明晰的想法,毕竟这是一个新项目,但是一个有经验的项目主管,他会清楚有哪些问题应该是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必须限定和解决的,这些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在往后的工作中,设计师和工程师的衔接才不至于出现反复,甚至推倒重来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