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341查看
  • 6回复

华晨宝马换帅的背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4-2007 19: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华晨宝马换帅的背后
    虽然宝马在进入中国之初没有将奥迪看在眼里,但在4年后,宝马不断通过对奥迪市场策略的复制表明了对它的尊重。

    ◇产能不足、国产化率不高是宝马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生产环节的控制管理。吴佩德此时出任华晨宝马总裁,也就不难理解。
    施润博(Eberhard Schrempf)走了,吴佩德(Alfred Rupp)来了。
    从2003年5月成立时算起,吴佩德已是华晨宝马的第三任总裁。同两年前他的前任施润博接手时面临的困境不一样的是,吴佩德即将执掌的华晨宝马,情况显然已经好了许多。
    2004年,宝马在华国产一年后销量不升反降,比一年前只是依靠进口时的总销量还下降了16%,从而导致华晨宝马首任总裁普莱斯勒下课。这个倔强的德国老头回国后不久,即宣布了退休。
    施润博似乎比他的前任幸运得多。在他的治理下,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出现大幅增长,2005年共销售2.4万辆,增长52%;2006年达到3.6万辆,再次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如果说两年前普莱斯勒的下课还在人们预料之中,那么施润博的离去则让人有些意外。毕竟,施润博在位仅仅两年,而且他任职期间成绩不错。
    2006年,包括奔驰中国首代、雪铁龙中国首代在内的多位跨国高管进行了人事更迭。据事后观察,这些跨国汽车公司换帅之后,其中国战略往往发生较大改变。如果按照这个规律,吴佩德执掌华晨宝马后,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其实,从吴佩德与施润博二人以往的工作经历来看,大概可以判断出宝马人事调整后的良苦用心。
    产能不足之忧
    在来中国前,施润博曾担任宝马德国本土和海外的销售、财务规划和生产领域的管理职务。从2002年至2005年,施润博一直担任宝马德国零售网络总监。执掌华晨宝马后,施润博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同时行使销售大权。     
   与施润博相比_吴佩德则大相径庭。根据华晨宝马提供的资料,吴佩德的职业生涯更多与生产联系在一起。
   吴佩德已在宝马集团工作了9年,在德国及海外担任过各种不同的职位,但都没有离开生产范畴。吴佩德在任职英国宝马和南非宝马副总经理期间,所有当地宝马的新车型生产都是由他负责。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吴佩德的长项在于拥有非常丰富的“新车”和“生产”方面的经验。
    其实早在去年6月份,吴佩德就已经来到中国,担任华晨宝马主管生产方面的高级副总裁。在正式接任总裁职务后,吴佩德肯定将在生产上大展拳脚。
    实际上,将“生产”的吴佩德调任华晨宝马,也反映出宝马中国战略之转变。
    在宝马中国2006年3.6万辆的总销量中,国产后的华晨宝马共销售了2.25万辆。对此,宝马负责全球营销的副总裁格纳尔博士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宝马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然而,2.25万辆已经逼近华晨宝马工厂最初3万辆的产能设置。如果今年宝马继续保持50%左右的增长幅度,3万辆产能显然不够用。如何在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中有效提高产能。成为华晨宝马领导者的新难题。
    在离任前,施润博曾经谈到这个问题。他否认了之前有关建设第二工厂的传言。匆忙上马第二工厂,不符合德国人一向稳重踏实的作风。在施润博看来,近期内解决产能不足的问题应从现有产能中做文章。
    华晨宝马已确定将在目前设计的3万辆产能基础上对生产线作出调试,通过优化生产线,实行三班工作制,将产能提高到4.1万辆,满足50%的市场增幅要求。
    此外,虽然华晨宝马在车身、刹车系统上正在进行国产化,但据宝马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宝马国产化率还不到20%。这与国家要求2008年前国产汽车达到40%的整车特征政策目标还相差甚远。华晨宝马必须加快宝马国产化进程。为此,宝马今年在华的本土采购额将从去年的8.9亿元提升到30亿元。
    产能不足、国产化率不够是宝马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与生产环节的控制管理。因此,吴佩德在这个时候出任华晨宝马总裁,也就不难理解。
    销售构局之困
    由于吴佩德具有浓厚的生产管理背景,这表明今后华晨宝马的决策者将把精力更多用于提高产能和本土化率等技术层面的问题。施润博时代那样华晨宝马既管生产、又负责销售的局面将成为历史。此前,国产宝马和进口宝马的销售分别由宝马大中华区和华晨宝马共同负责,华晨宝马的销售由施润博执掌。
    在这场华晨宝马人事更迭的背后,还隐藏着第三个身影,他就是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史登科。
    实际上,史登科已经集三权于一身。他既是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又是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从去年9月份开始,他还兼任宝马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此前,史登科全权负责宝马集团在大中华区市场的运营,包括进口车的销售、市场营销和分销以及宝马同华晨就合资公司的协调工作。
    在重新确立华晨宝马领导人的职责后,宝马大中华区显然希望将国产宝马的销售权一并纳入手中。
    集权的好处显而易见。此前宝马大中华区和华晨宝马的之间的管理和业务架构互相重叠,如果此次宝马将华晨宝马的销售权拿下,宝马在品牌推广、市场拓展上都将更加主动。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反应速度无疑将加快。
效法奥迪之变
整合销售网络,统一销售权力,宝马此举不由得让人想起去年年初奥迪成立奥迪事业部时的情景。
    去年1月份,一汽一大众成立奥迪销售事业部,由事业部统一了奥迪进口车和一
汽一大众奥迪国产车的销售权。改革前,虽然奥迪国产车和进口车已经并网销售,但两项业务分别由一汽一大众销售公司和奥迪中国公司负责,这与宝马现在的情形非常相像。
    不同的是,改革后,奥迪在华的合资公司一汽一大众奥迪事业部整合了奥迪中国的销售业务,而宝马则是由宝马中国整合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销售业务。
    熟悉跨国公司发展的汽车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奥迪、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整合行动凸显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薪策略。中国豪华车市场虽然增长迅速,但是竞争也曰益加剧,如何能够对市场和消费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扁平化管理结构下的集权成为—种必然选择。
    虽然手法不同,但两家公司一前一后整合销售权的目的非常相似:通过扁平化管理,加强品牌与经销商的沟通协调,同时更及时准确地反馈市场信息。
    虽然宝马在进入中国之初没有将奥迪看在眼里,但在4年后,宝马不断通过对奥迪市场策略的复制表明了对它的尊重。
    实际上,宝马对奥迪最大胆的效仿在于去年年底宝马推出5系加长版。奥迪A6L针对中国二次开发,加长轴距取得的巨大成功令宝马眼红。因此宝马在去年11月份推出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5系加长版。虽然各方数据表明,加长后的5系在运动性、安全性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后排舒适性得到了增加,但宝马的拥护者至今仍在用“宝马还是不是宝马”的疑问质疑宝马对市场的妥协。令这些铁杆宝马迷们意外的是,市场就是市场,据宝马中国内部人士透露,5系加长版的销售甚至好于他们的预期。
    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与奥迪一样,宝马正在不遗余力地努力将新车型引入中国。2006年,在奥迪史无前例地接连向中国引入07、S8、TT等最大量创新车型后,2007年,宝马似乎计划将车型大战推至高潮。3月份,华晨宝马推出3款新宝马5系车型,通过此举,国产宝马的产品增加到10个。与此同时,包括新X5、X3、7系在内的多款进口车型即将在年内亮相。此外,宝马入门车型1系的引入也已在考虑中。
汽车电子技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4-2007 15: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济背后的的改革是必经之路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5-4-2007 1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又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0-7-2007 13: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7-2007 11: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tonywong1212 的帖子

宝马是什么?为什么要谈宝马,离我们老百姓太远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8-2007 23: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决定一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4-9-2007 09: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妈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买的起宝马?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12-2024 21:25 , Processed in 0.39159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