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350查看
  • 0回复

台湾眼中苏-30与歼-11B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2-2006 2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20世纪末,军事迷相当关心的大事,除了美国F-22、JSF计划;欧洲EF-2000计划外,大概就是俄罗斯的苏-30战斗机系列了。他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他是一种与美国F-15E同级的战机,再加上他被卖给了中国、印度等国家,因此备受瞩目。即使1999年巴黎航展中一架苏-30MKI发生事故,这系列飞机的名声也没有动摇。这系列飞机目前主要有基本型苏-30MK、卖给印度的苏-30MKI、卖给中国的苏-30MKK。其中苏-30MK是本系列最早型号,由伊尔库次克厂发展,苏-30MKI是印度出部分经费,由伊尔库次克发展的;而苏-30MKK则是共青城厂为外销中共发展的。衍生型应该是以初期的苏-30MK为基础,再跟据各国要求发展的。本文对苏-30MK的来源做一概括性介绍,再将重点放在中国空军采购的苏-30MKK上。

冷战时期为了抵抗美国以B-52战略轰炸机为中心的攻击队伍,苏联国土空军暨米格-25后又发展另一种超高速拦截机,米格-31,那是一种专职的拦截机,被被昂贵的电子系统如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等,除了可以拦截,他甚至还可以以多架合作进行类似预警机的功能,在超视距攻击能力上,同等于甚至大于美国海军F-14,但却相当昂贵,是不可能装备太多的。当时苏联的做法是由米格-31搭配苏-27以及米格-29作战,而又以较不必依赖地面指挥的苏-27为主。经过实际操作,发现单座型的飞行员要顾虑太多东西,实在很难在飞行的同时,专心于复杂的拦截任务,因此提出在苏-27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双座型拦截机,用以协同米格-31并指挥苏-27作战。因此,为苏霍设计局生产苏-27UB的伊尔库次克飞机制造厂(IAPO)便以苏-27UB双座战斗教练机为基础,改良内部设备,发展出苏-30K拦截机。

然而,他的命运相当坎坷,当他还是个初试啼声的小牛时,已经接近红色帝国瓦解的曰子,苏联解体后,有限的国防经费当然尽量配给空军,导致国土防空军地位下滑,因此防空军没有经费大量配备苏-30K。

印度空军的苏-30K,在印度的苏-30MKI合同中,由于俄罗斯无力快速交付苏-30MKI,所以最早交付的一批苏-30是较差的K型。当全部苏-30MKI交付后,这批K型将返回俄罗斯省纪委MKI型。

在另一方面,苏联空军体认到,他们长期在为与美国新一代战机(F-15)抗衡而努力,忽视了对地攻击武力的发展,当时的攻击主力只是苏-25这种前线短程攻击机,对于庞大的苏联,这似乎不是什么好事,因此军方需要新的攻击武力。这时苏霍集团新西伯利亚飞机制造厂将苏-27IB修改成苏-34战斗轰炸机;而发展苏-30K的IAPO则将苏-30K进一步改装使同时具备战斗轰炸能力,改称为苏-30M。但是,不像苏-30M那样多用途,苏-34是专门设计于长程攻击用的,攻击性、战略性都大大高于苏-30M,这比较吸引缺乏强大攻击火力的俄国空军。是故,苏-34在这一场比赛中脱颖而出。


经历上述两个事件,IAPO真是倒楣到底了,开发苏-30K,因为防空军经费不足无力采购新机而只获得少量订单;想要藉由战斗轰炸机挽回局势而发展苏-30M却又败给了苏-34。这简直就是中国人说的“十年寒窗无人问”,当然,也因为先天设计优异,他的“春天”也不远了:为了回收经费,IAPO打算将苏恺三十推进国外市场,因此他们进一步针对苏-30M改良,让功能更加健全,以符合世界上一机多用减低.作成本的潮流,这就诞生了苏-30MK。简单的说,苏-30MK是具有空战管制能力的战斗轰炸机。

在苏-30MK后,苏或设计局又进一步将再苏-33、苏-35上发展成熟的三翼面构型用在苏-30上,更加增强其运动性能,犹有甚者,还有加装向量推力的改型出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众所周知的印度苏-30MKI。


  这是是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以发展苏-35的经验,以苏-30MK为基础修改而成。但不是像印度买的苏-30MKI那样大幅修改且搭配法、印航电设备的先进战机,原因可得自下面的讨论。约在1990年代中期,中俄就开始谈判苏-30的采购案,当时炒得很热的机种是苏-30MK2,是一种极可能加装前翼与向量推力,与印度买的苏-30MKI同级的机种。1999年定案的机种是现在要介绍的苏-30MKK,仅与基础的苏-30MK同级。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俄国的战略考量:他们一方面与中国达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又觉得中国是可见的未来中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故军方不愿意那么快出售像苏-30MKI那样采用先进气动布局、向量推力、更先进航电系统的攻击武器。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本身的考虑:至1999年(正式确定采购苏-30MK的那年),苏-30MK系列只有基本的MK型与印度的MKI型,其中印度的MKI型由印俄共同出资、俄方发展,俄国不能在未经印度许可下出售MKI,因此,若要做所谓苏-30MK2,顶多只能用苏-30MKI的机体,而内部设备则必须另型配置、测试等等,这势必延迟交机时间;另一方面,若使用新的飞行性能的战机,飞行员还要花时间适应,会影响形成战力的时间。故中国退而求其次,买了气动构型与苏-27UB几乎相同、而内构又与苏-30MK基本型相差无几的苏-30MKK,因此,得以迅速交机(1999年订,2000年12月交机,仅一年多,而印度的MKI则因内构的整合问题,从1996年订定,到1999年才接收全配备的MKI型,而于1997年交机的则是苏-30MK的小改型,由此可见若中国用MK2势必不只等一年),也很快的达成一定的战力(2001年1月第一批成军并成功试射精灵武器,此后在演习中频繁的出现)。


中国空军购买的苏-30MKK,其外形采用与MK型相同的常规布局(MKI采用三翼布局)。据说所谓歼-11B就是苏-30MKK的中国编号。

根据媒体报导,在这个采购案上还有一些后续发展。俄方预定再几年内逐渐将苏-30MKK升级成三翼面配置的型式,进而加装向量推力发动机。此外俄方也同意将来让中国自行生产苏-30。由于苏-30与苏-27有相当多共用零件,因而再这条路上不会走太久。未来中国国产侧卫战机中,苏-27S将称为歼-11,苏-27SMK称为歼-11A,苏-30MKK则为歼-11B。


所谓歼-11就是指中国组装的苏-27SK战斗机,27SK的最大特点就是既具备对空能力,对敌方面只能使用常规炸弹和无知道火箭弹。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推测,MKK型与MK型没有太大的差别,否则不太可能交机那么快。很可能是,IAPO因为要生产MKI,因此卖给中国的MK交由共青城生产,然后共青城再以一些新进的技术改造MK成为MKK。以下介绍的是MKK的数据。

外型上,这是以苏-27UB为基础修改内部来的,因此外型上与苏-27UB几乎没有差别,比较明显的差别是,将风档前的光电球移到右侧,以增加飞行员视野(大部分改良型都有这个更动),且在左侧加装空中受油管,空中受油管平时可收起以减低阻力。在武器挂架上,每个机翼有4个挂点而不是基本型的3个;前起落架换为双轮(苏-27系列除基本型,都已改用前双轮)。使用苏-35的垂尾,顶端因此没有下削,是相当明显的特徵(可以分辨共青城厂与IAPO的苏-30MK以及中共现有的苏-27UB、也可分辨IAPO的苏-30MKI与共青城的苏-35UB)。除了这几点外,与空优型几乎完全相同,因此在气动力性能上,与苏-27UB相当接近。


结构上,像一般空优战机改装成战斗轰炸机一样,苏-30MK加强了结构,此外其起落架设计也允许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起降。


航电系统是改良的大重点


1、座舱配置接近玻璃化座舱,除了抬头显示器、备份用的姿态仪、高度表、速度表等仪表,其他都由两个6x8平方英吋彩色液晶显示器取代。前驾驶舱中,两个显示器位在同一水平面;在后座,两个显示器则垂直放置。


附带一提,2001年,俄罗斯还在苏-30MKK的某型原型机上测试新型智慧化座舱,由“拉缅斯基”仪器设计局研发,2001年8月公布,该总设计师卡温斯基认为,新型驾驶舱中配有先进的电脑设备,可与机载的探测、武器控制和飞机驾驶系统相连。这种电脑能够自动识别目标﹐选择武器和控制武器发射,帮助飞行员选择躲避敌军攻击的最佳方案。卡温斯基认为﹐安装了新型驾驶舱的“米格-29”和“苏”系列战机可在约15年内继续保持优良的作战性能。


2、飞行员任务配置上,前座飞行员执行飞行、发射空空导弹等空战任务,后座飞行员负责对地攻击、空战指挥等任务。


3、导航系统方面,加装一部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接收美国GPS信号也可接收俄国GLANAS信号。导航精度小于100m。


4、加装中央指挥系统,使一架苏-30MK能同时指挥4架苏-27作战。


5、换装更精密的全向电子警告器,可以满足Kh-31P反辐射导弹的发射需求,并可显示4个最具威胁的地面目标。


6、机上的360度红外线导弹警告器相当特别,可以作为警告系统,也可作为射控系统的一部分。当飞机被敌方锁定并以导弹攻击时,他会向飞行员提出警告,同时将敌方导弹的数据输入射控系统计算机,使飞行员可以发射导弹拦截敌方导弹,当我方导弹发射后,这个红外线导弹警告器又发挥射控系统功能,负责导引我方导弹攻击。


这系统安装在苏-30MK的机背上,有别于前视光电探测器,这是一种固定于机身上的传感器阵列,类似最近流行于红外导弹上的〝凝视焦平面阵列感测装置〞,属于第三代红外探测系统。由统一的计算机处理不同传感器的信息,可以做到全方位被动探测、热成像、以及武器导引工作。与现有的光电探测器相比,这种装置省略了瞄准用稳定机械,减低重量以及成本,是新世代战机将普遍使用的被动探测

机上测试,不过从其他方面已经可以证实这种能力。例如德国新一代空空导弹IRIS-T就装备了焦平面阵列导引头,其工程师就说该导弹具备拦截空空导弹之能力,并表示拦截空空导弹之性能并非发展此装备之预定目标,是意外发现的。


如此看来,一批新一代缠斗导弹都有焦平面阵列导引头,或许也都具备反空空导弹性能,若然,或许又带来一场空战革命:例如说,用能量空战观点被认定是“活靶”的正在进行过失速机动的飞机,就能用这一能力拦截来袭空空导弹。这或许言之过早、也许实用性还不大,但是千万别忘了,这个红外警告器的主要任务是“警告”而不是“反导弹”。


笔者观察苏-35的照片发现,这种系统应该在苏-35就已经开始实验。各位不妨注意一下苏-35的机背,在天线以及减速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球状物,从与飞行员头盔大小比对来看,该球状物比头盔小一点点。从球状物的位置与形状,说是〝全周界红外线接收器〞是很可能的。(美国雷神公司公布的一种全周界红外线接收器夹舱,其接收器也是一个很小的近似球状)目前发现,苏-35除了原型机之外,都有该球状物,而711号(曾被称为苏-37然后又改回来)机则没有。再者,同是共青城厂生产且比苏-35晚问世的苏-30MKK、苏-33UB、苏-35UB都没有球状物。因此应该是已经被整合到机身里面(凝视焦平面感测装置是可以这么做的),此外,很可能是以分散在机身周围的方式布置的,就像美国X-32与X-35就是将类似的装备分散再飞机的六个角落。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12-2024 15:51 , Processed in 0.27045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