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18-6-2015 07:30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话题不绝于耳。9月上旬,参加由有关部门举办的高级专家理论研究班的钟志华,心里有了满意的回答: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此刻,作为我国汽车技术领域仅有的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之一,早曰实现民族汽车工业腾飞的梦想,已经在他的脑海里逐渐清晰、明了……
用智慧和创新书写民族汽车工业进步
在瑞典留学期间,一件小事让钟志华耿耿于怀。瑞典一家电视台在播放介绍我国秀美的桂林山水时,把镜头切换到漓江边上的农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里,出现了牛耕人作、炊烟袅袅的画面,电视旁白却很不协调:这个东方古国,早在我们之前就已发明了锄头扁担。可直到今天,中国的农民依然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些刺耳的话至今还在他的耳畔回响。
从小就怀有科技强国梦的钟志华,是在迎来科学的春天时迈进大学校门的。1982年,他被派往瑞典留学,从此与汽车结下不解之缘。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提出具有原创性的仿真理论和方法,使其导师和同事大为惊讶;由他撰写的有关“机械系统接触碰撞过程设计、分析与仿真理论及技术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30岁时,被瑞典林雪平大学聘为“终身副教授”,并成为瑞典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后来,钟志华的一些研究成果被国外大公司采用,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和子项目负责人,他参加了欧盟高科技项目,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际知名高校也向他发出了任职邀请信……
此时展现在钟志华面前的,无疑是繁花似锦的前程。他却做出了人生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选择:回国。1995年,心系民族汽车工业的钟志华回来了,回到了阔别12年的祖国。
一回来,钟志华顾不得把家安顿好,便把妻子留在北京,只身一人回到母校——湖南大学,一头扎进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研究上。在得到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方面的经费支持下,钟志华和同事们开始扑在汽车技术的研发上。
为了民族汽车产业的早曰崛起,钟志华这位汽车界科技拼命三郎,带领精锐湘军开展了艰难攻关。夜以继曰的科技追赶和呕心沥血的学术创新,使风华正茂时年36岁的钟志华频添白发。今年44岁的他,已经过早地爬上了花白头发。可是,他乐此不疲,义无反顾地投入汽车设计与制造的探索中。
天道酬勤,厚积而发。几年来,钟志华和他的课题组在汽车碰撞安全技术、车身冲压成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研究出多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新工艺和新装备,为我国汽车和模具等行业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先后申请了16项国家专利,并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论文120多篇,出版著作3部,SCI他人引用200多篇次;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部级技术发明和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
这些创新成果在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他在汽车车身冲压成型工艺与模具技术和汽车碰撞安全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应用到湖大三佳模具、湖南同心实业、上汽通用五菱、柳州五菱、上海通用、重庆长安和长丰汽车等汽车和模具企业的生产装备国产化、本地化和新产品的开发中,涉及新增产值已经累计超过60亿元人民币!有专家评价说,这些研究成果“对提高我国相关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43岁的钟志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担任湖南大学校长。繁忙的社会活动和行政事务,并没有影响他对汽车研究的钟爱;社会兼职多了,学术地位变了,可他对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志向没有变。他仍一如既往,为了发展民族汽车工业挥洒着智慧和汗水!
民族汽车崛起迫切需要各类创新人才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汽车。留在年轻车辆工程专家内心的只有深深的痛。对此,钟志华并不回避。他说,我们必须首先回答为谁创新、创什么新这一关键问题。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技术储备和积累,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汽车设计和制造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打破陈旧观念,建立起新的机制,大力发展民族汽车工业。
汽车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的实力和水平。钟院士感到担心的是,目前国内仍存在实质上重硬件、轻人才的状况。汽车工业要崛起,必须靠技术创新,而创新人才是最重要的。创新人才是个很大的群体,管理、工程师、技术人员缺一不可,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人才都很重要。
正因为如此,身为院士和校长的钟志华,今天仍活跃在教学第一线,坚持给大学生上课。他总是教导学生要敢于创新,走出为学习而学习的封闭模式。他对学生说,没有想象,就不会有科学的创新。从解决生产难题再概括上升为高深谨严的理论,钟志华身体力行进行科技和教学创新,这就是他开设“大学生成才之路”课程给当代大学生的最好教育和启示。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和车辆专家,钟志华最了解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软肋。因此,在攻克计算机仿真技术、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技术的同时,他还从创新角度,以20多年的坚实专业基础和不息的探索精神,设计出世界第一个类菱形电动概念车,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创新例子。这辆并无参照物的菱形车,从底盘、车身及内饰都是根据想象设计的。他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不断创新,让科技落实在产业上,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作为大学校长,钟志华深感高校所担负的重任。高校是我国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也是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主体。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汽车的设计和制造生产,从个人单兵作战到创新团队的攻关,再到科技队伍的集团冲锋,钟志华早已把视线投向更为遥远的未来。他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民族汽车工业一定会实现重大的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