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782查看
  • 3回复

内饰豪华的车污染更大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3-8-2006 20: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装修热、买房热引起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关注与争议的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车进入家庭,车内空气质量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90%的轿车存在空气质量问题在北京持续购车热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国装饰协会室内空气监测中心检测了200辆新车,检测结果发现,若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有近九成的汽车都存在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的问题,大部分车辆甲醛超标都在五六倍以上。
     据监测中心工作人员分析,空气中的超标甲醛多是来自座椅沙发垫、车顶装饰布内衬等装饰材料,而苯则来自胶粘剂。 除此之外,经专家调查证实,在车厢内还存在着大量的细菌以及胺、烟碱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导致乘车人头晕、恶心、打喷嚏,甚至引起更严重的疾病。特别是空调车,由于开空调的时候车窗紧闭,大约有65%的司机驾车经常会出现头晕、困倦、咳嗽的现象,导致司机感到压抑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据监测中心宋主任介绍,这种“新车的味道”危害极大,因为车内空间狭小,有害气体不易挥发,加之乘坐者还会排出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司机若长时间在这种污浊环境中驾驶,极易引起不适,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宋主任说,监测中心大连分中心就曾对一起司机在驾驶中因气味感到不适而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过检测,发现车内有害气体含量超标。

     污染源自何处室内环境专家根据多年检测分析,车内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新车内装饰材料中含有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这些有害物质在不知不觉中使人出现头痛、乏力等中毒症状。专家认为,内部装饰豪华的轿车更容易产生污染,其内部装饰选用的真皮、桃木、电镀、金属、油漆、工程塑材等材料处理不当,会辐射出有害物质。
     二是汽车发动机产生的一氧化碳、汽油气味,均会使车厢内的空气质量下降。
     三是车用空调蒸发器若长时间不进行清洗护理,就会在其内部附着大量污垢,所产生的胺、烟碱、细菌等有害物质弥漫在车内狭小的空间里,导致车内空气质量差甚至缺氧。
     四是人体自身的污染,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5%时,人就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感。车内空间较小,更容易造成污染。
     五是乘客的交叉污染,另外,专家在车厢内的拉手、背扶手、车窗等部位,均检出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唾液、汗液等。

     车内空气污染怎样避免那么,怎样解决车内的空气污染呢?室内环境监测中心的专家给出的建议是:首先,司机在行车时要注意空调蒸发器和通风管的清洁护理,以保障驾车人、乘车人的身体健康。
     其次,司机在驾驶新车的前6个月内,最好不要在行驶时紧闭车窗,而应让车内保持良好的通风,以防影响身体健康和发生意外交通事故。 再次,车窗要适度打开,通风换气,保持车厢内空气新鲜。保持车内空气新鲜,良好的车内环境会给人以良性刺激和舒适感,有利于车内人的身心健康。
     另外,应该采用有效的净化车内空气污染的措施。通常情况下,车内有异味,司机往往用空气清新剂或香水来掩盖,实际上空气质量并没有改善。宋主任特别提醒说,一些司机认为汽车香水可以消除污染的想法实际上是个误区,香水只能遮盖刺鼻的气味,而无法改变有毒气体浓度,更无法消除有害影响。
     最后,要定期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北京东城环保学会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已开展这项业务。据悉,目前市场上的检测价格在500元左右。大多数人认为,既然几十万元的购车费都潇洒付了,是不会在意500元检测费的,不过也有车主说,希望检测费用能再低一些,因为检测次数多了,这也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1-2008 11: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2-2008 14: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有道理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31-5-2008 23: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有道理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1-2025 04:49 , Processed in 0.27205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