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谁有变速器的中英文的对照资料(10000英文字符或是2000汉字),谢谢帮我传一份,小弟谢过了。我的邮箱
wzy9138@163.com
谢谢了,能帮小弟传一份吗? 我现在正需要一份。。。。。。邮箱是:
zxmlyp245010@126.com
你好楼主,请给我发一份,我正急需,非常感谢!邮箱:
llvmaoqi@163.com
为什么没有d..............
在如今的经济状况下,企业和个人一样,其主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地来自于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独创性知识。不同的企业和个人获得公共知识的能力和途径可能没有差别,但对事物的独特理解所带来的特殊价值才是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第一个发现有机会在两个不同证券市场间进行套利操作的证券交易商可在其他交易商也发现这个秘密之前获得巨额回报。如果一家公司深谙在某个地区市场(比如中国)的竞争之道,就会比其他无此能力的公司拥有更大的优势。
简言之,在整个公司内部共享有关客户、竞争对手、产品、生产技术和新兴研究项目等的独到见解,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利用这类知识要比个人的难度大得多。作为个人,他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之中,可随时运用;而作为公司,包括小公司,要利用几百名员工头脑中的知识会很困难,尤其是当员工分散于各地时。对于多元化的大型公司,这一工作更牵涉到分布于多个专业领域、多个地区甚至多个国家的成千上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虽然利用好如此分散的知识可能很难,但这种大规模的知识共享一旦成功,其产生的力量会使最聪明的个人和最高效的团队都相形见绌。
知识管理的误区
很多企业长期以来习惯于用电话和传真机这些普通技术手段分享知识,效果也还过得去。过去十年以来,通讯、软件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为快速高效地共享知识开辟了全新的天地。随着这一趋势的发展,众多领先的企业、学者和管理咨询人员越来越相信,未来属于能够管理好知识的大企业。为了能将企业的全部独创性知识应用于企业面临的每个问题或事务的处理上,企业高管们已经在“知识管理”这一新型管理理念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
当然,知识管理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如果目标是要用企业最佳的独创性知识解决其所面临的每个问题,那么目前大多数应用中的知识管理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有些回报。多数企业的知识管理无外乎以下三种模式,其成效各异。事实上,许多企业是三管齐下。
1. 盲目建设式
有些企业的知识管理完全依赖于投入巨资开发文件管理系统、共享服务器和其他技术解决方案,认为这样就足以让员工分享他们的知识,所达成的结果却只是低下的效率。如今,大型企业的文件多不胜数,而且很多文件要么已经过时、要么质量不高、要么难以加以分析利用。即便有耐心努力地去搜寻,最终获得的有价值的、便于利用的知识也可能寥寥无几。
2. 自上而下式
大哥你好,我很需要这个,请也给我发一份,非常感谢。
zgywtz@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