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搜索附件  
汽车工程师之家 附件中心 商用车/摩托车/工艺/试验/标准 『生产制造-工艺模具』 拧紧技术-螺拴的受力分析,扭矩工艺的确定part3.pdf

拧紧技术-螺拴的受力分析,扭矩工艺的确定part3.pdf

 

发动机的装配工艺:
如题,现在国内很多厂家和国外是一样的零件,但是装配出来的发动机就是千差万别,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装配工艺不行,工人的装配质量达不到要求,所以我想开个帖子专门讨论发动机的装配工艺,以及为什么要那样装配,希望进来的都说一下心得,有问题的也都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我现说一个问题,我们厂的工艺上,要求写着活塞的1.3道环朝向排气,2.4环朝向进气,我只知道活塞环开口应该错开,但是这个为什么第一道环朝向排气?
我就不懂了,你们有这样的问题吗?
我们厂只有三道环,是相互错开120°
原帖由 CaiYou 于 2-9-2008 21:01 发表
我现说一个问题,我们厂的工艺上,要求写着活塞的1.3道环朝向排气,2.4环朝向进气,我只知道活塞环开口应该错开,但是这个为什么第一道环朝向排气?
我就不懂了,你们有这样的问题吗?

工艺的编订首先要考虑对发动机本身性能的影响,还有就是制定一个标准,让工人“有法可依”,你们这样规定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如果1、3环朝进气,2、4环朝排气的话也没有什么影响。
原帖由 CaiYou 于 2-9-2008 21:01 发表
我现说一个问题,我们厂的工艺上,要求写着活塞的1.3道环朝向排气,2.4环朝向进气,我只知道活塞环开口应该错开,但是这个为什么第一道环朝向排气?
我就不懂了,你们有这样的问题吗?

呵呵,这个只错开180度就可以了,可能你们的工艺员这么写容易操作。
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扭矩管理,发动机装配中我认为相当重要的环节。我们现在有角度控制法和扭矩控制法两种。像油底壳、上罩盖、缸盖等都是打紧机同时拧紧,并用转角控制。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来控制?
现在是力矩法和转角法并存,不过正在推行转角法,比如三大力矩
一般设备上较关键的连结螺栓,其扭紧的松紧度是有一定的要求,显然螺栓的联接力与扭紧过程施加的扭紧力矩有直接关系,与连结表面和螺栓、螺母等接触表面粗糙程度也有很大关系。在施加相同的扭矩时,接面越粗糙,螺纹连结力则越小。为了确保螺纹实际的联接力,在旋紧螺栓时,先以一个较小的扭矩将螺栓靠紧,然后再将螺栓旋转一个规定的角度,利用螺栓的弹性变形,来确保连结力达到规定的要求,这就是转角扭矩法。
请问转角扭矩法有理论依据吗,还是要靠经验值??想学习呀。
发动机缸盖螺栓拧紧工艺研究,供楼上和大家参考:关于扭矩法和转角法的对比
好东东!理论有点多!
我们一,三环开口在排气侧,二,四环开口在进气侧。这主要是考虑到活塞侧应力的作用,就跟活塞销偏置一定距离差不多。
发动机的装配工艺内容繁多,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我也一直在找这方面的资料,至今还未找到.
我们3道环也是各错开120度。。
残余力矩监控是控制拧紧质量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
关键中国人在细节上作得比老外差
扭距和转角双重控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为什么我们装出来的产品质量比不上国外的呢?我觉得主要是加工件的尺寸精度不行,包括缸盖,缸体,曲轴、凸轮轴等,也包括气门等外购件
"螺拴的受力分析,扭矩工艺的确定" 供大家参考.
"螺拴的受力分析,扭矩工艺的确定"
关于发动机缸盖螺栓的拧紧力矩我妈公司是采用的转角法 拧紧的 40Nm加两个90°的方法
大家也可以说说你们的拧紧法的
主要原因是国内的装配工艺和装配技术还不行,工艺文件编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关键螺栓力矩操作上不够科学
装配的精度不够前进,装配工的技术和素质不行。
同行同行,收下了,谢谢
装配质量不好不能推到工人身上,我们好多人在做工艺的时候都不考虑工艺的可行性,工时节拍,工装工具等因素。
我买公司的活塞环开口是这样装置的:
1、 有三道环,两道气环,一道油环。
2、第一道环开口偏向副推力面45°第二道环与第一道环的开口错开180°。
油环的上刮片开口偏向助推力面45°,下刮片开口与上刮片开口错开180°。
装配工艺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定位、间隙啊,太多太多
谢谢上面螺栓拧紧技术资料了哈
我司的装配工艺  大多数是用的扭力。按工艺要求的力矩。  
  特别是缸盖拧紧螺栓,都是一起用拧紧机一起拧的。
学习一下
在扭矩控制中,无非旋转角度和转速的控制,同时还要考虑到材料,不过这个材料选择是PE的事,当材料发生变化时,其实可以通过一些试验来验证相应的变化。可以建立一个二维或三维的坐标来控制,从而可以大致了解某种特定螺栓的扭矩特性!以便生产中更好的控制扭矩!
谢谢分享
看完材料再讨论!
本人认为装配的关键是
1、保证机加工件的精度。
2、装配时扭矩的保证。
3、装备环境。
4、设备的稳定性
哪位有的话,希望分享。
原帖由 liu_weiyt 于 2008/12/25 20:40 发表

呵呵,这个只错开180度就可以了,可能你们的工艺员这么写容易操作。


活塞环的开口一般发动机设计时就确定了,不是由工艺定的。工艺要做的是如何保证安装时环口位置的正确性。
另外环口相互错开是为了形成迷宫,减少漏气(窜气);一般相邻两道环口错开120度以上即可,同时同一纵向位置应避免两道或多道环口,以免缸壁起线。
看了你们的记录,收获很多呀
好像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活塞环在安装中,开口不得对准活塞销。
学习学习,请大家多多指教
活塞环的朝向主要是为了不同的功用。 因为环的尺寸并非对称。
好帖。严重支持12楼,22楼和40楼
发动机太复杂了,新手啊,还是不太懂
发动机螺栓一般有三种紧固方法,即扭矩法.角度法.拉伸法。现在的大部分厂家要求螺纹部分涂抹机油或润滑剂,还有螺纹胶。
螺栓的拧紧方式一般都是采用转角法和扭矩法两种。转角法主要适用于拧紧设备,人工装配主要采用扭矩法。转角法相对精确度要高些,因为扭矩法受螺栓与被紧固件接触面粗糙度以及螺栓清洁度有很大关系。例如螺栓不够清洁的话,力矩扳手显示达到了规定力矩,但实际紧固值还没有达到,只是因为有杂物卡住或摩擦力增大才导致力矩扳手打响。而扭矩转角法就没有这个问题。但扭矩转角法无法用人工控制。
我们是关键技术使用力矩值后加转角法拧紧,一般位置采用力矩值法。我们是马自达工艺
发动机装配内很简单,也很繁琐,关键是关键重要特性的控制方法
主要是细节的东西  ,,发动机质量在装配上是没有多大差距的  主要是在设计上面
回复 51# guoshixu


      现在发动机的装配中, 扭矩+转角的方法完全可用人工来拧紧,在装配线上当然用拧紧机拧紧。但在小批试制阶段,都是用人工进行扭矩转角法的拧紧,包括对连杆、缸盖和飞轮等螺栓的拧紧,而且有的是在塑性区拧紧控制预紧力大小。发动机关键螺栓的拧紧,表面看是装配工艺问题,实际涉及发动机的整机设计结构,等等。
    现在品质好的螺栓在使用时无须加如何润滑油,螺栓表面已进行摩擦控制工艺处理。
发动机确实是复杂,装配工艺怎样标准化呢?
工艺关键其实还是人的问题,现在好点的单位,设备跟国外差距不大。
一环朝向排气门一侧,目的是减小环的开口处对缸体的侧压力,既减小开口对缸壁的划伤.因发动机用功时,在作功行程活塞是靠在进气侧.进气侧对缸壁的压力大.
回复 CaiYou 的帖子

单说朝向的话太简单了,个人认为我们做工艺一定要做细,要与产品达成一致,在作业指导书上写上开口角度,这样才有法可依。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学习
7楼,深有同感,不过我们主要的螺栓会加转角控制。
liying069 发表于 16-3-2009 12:41
"螺拴的受力分析,扭矩工艺的确定"

这些资料能不能直接打包 搞成一个供下载得?我们下了很费积分得,哥哥
下载附件需要好多分啊!!!!
中国正处于野蛮制造 都要经历的
CaiYou 发表于 2-9-2008 21:01
我现说一个问题,我们厂的工艺上,要求写着活塞的1.3道环朝向排气,2.4环朝向进气,我只知道活塞环开口应该 ...

其实错开就是保证密封性,防止窜气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4-7-2025 21:33 , Processed in 0.1545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