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查看
  • 0回复

[座舱安全] 如何评价智能座舱的好坏之指标拆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12-2023 18: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作为老汽车人,我很喜欢我老丰田车机的质朴而纯粹,但不妨碍老婆孩子坐在智能车沙发上看大屏时的两眼放光。

于是,在智能座舱这个领域,我再也不能通过各种参数和专业术语让她们懵懵懂懂后心悦诚服了。

好在2023年6月份中汽研发布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规程(-ICAP) (1.1 版)智装座舱测评规则》,本文会对其指标拆分进行快速解读,以便让我们再次成为“内行”。

1、评价的整体逻辑

最基本的评价思路是进行加权量化打分(100分制)。

测评规则的打分逻辑如下:



    拆分指标:将座舱整体特性拆分为5级功能点指标,并定义第5级指标的不同表现对应的分值。

    测试打分:通过标准化测试程序,对每个第5级指标具体打分(100分制)。

    计算得分:将第5级指标的分值乘以系数后相加,可得到第4级指标得分。同样的算法,可依次得到第3级指标、第2级指标、第1级指标和座舱总体得分。


其中,拆分指标讲的是如何将难以把握的座舱整体逐级拆分为可把握、可测、可量化的子级功能点指标;测试打分描述了实操层面的环境搭建、测试步骤、测试工具等内容;计算得分的思路很简单,就是不断乘法后相加,不多展开。

本评价规则的重点就在于前二者:拆分和测试。但由于测试属于标准化的操作,规则中描述清晰,也限于篇幅,本文重点讲指标拆分。

2、座舱的5级指标

为了能够对整个评价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我们可以先通过以下思维导图看下5级指标,后面小节会进行展开。

如何评价智能座舱的好坏之指标拆分?w2.jpg

3、智能交互(60%)

智能交互的权重最高,占比 60%,这与我们对座舱最直接的认知符合,智能感主要来源于各种交互,是各车企拉开差距的环节。

二级指标按照权重依次分成了语音(50%)、触控(40%)、无线(10%)。

3.1 语音交互

很显然,语音交互更安全,尤其是用车最多的场景——驾驶,但要考虑噪声且断网环境下不同位置的唤醒和应答效果。

同时,还要考虑能不能听得懂各种方言。

3.2 触控交互

触控直接面向大屏。

首先,我们要看点击、滑动是不是足够丝滑,这也是大家坐上车的第一惯例。

当然,清不清楚、亮度能不能自适应也是基本静态要求。

然后,还要看调空调和收音机是不是便捷,因为这种低头转头操作时间长了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另外,通过手机蓝牙、WiFi或者Carplay之类的投屏与车辆交互是非常频繁的场景,自然也是要关注的。不过呢,规则里的权重仅有5%,或许是考虑到比较成熟,没有区分度。

3.3 无线交互

无线交互主要是三大块:手机APP操控与查看、无钥匙解锁和人脸识别。

这部分适用场景有限,而且评测维度也单一,也就是看能否使用及成功率高低。

4、智能护航(30%)

一级指标中,智能护航权重其次,包含全景环视、抬头显示、防眩目这三大部分(三级指标)。量不大,但涉及到安全性。

4.1 全景环视

全景环视明显拔得头筹,占比85%,这对于我这种没有倒车影像不敢倒车的人,举双手赞成,但还是要看其效果,比如,激活时间、拼接质量等。

4.2 夜间抬头显示

夜间抬头显示是个增加安全感和舒适感的配置,主要关注显示效果和显示内容丰富度,比如,前者会涉及到亮度、尺寸、重影等的评价,后者则是看实时车速、限速、AR效果、目标物识别等能否显示。

4.3 防眩目

防眩目讲的不是后视镜防眩目能力,而是中控屏和氛围灯,它们二者作为主动的光源,要避免前方视野、后视镜区域、中控屏区域不能太亮,也不能有屏幕假影。

5、智慧服务(10%)

智慧服务实际上是有一些比较实用的功能的,常用的有后视镜自动伸展、离车自动落锁、座椅记忆等,但这部分前装率较高,各家的区分度不高,所以一级指标中占比最低(10%)。

智慧服务总共分了3个场景:迎宾、送客、驾乘。不用看具体的内容,也知道驾乘肯定是最必须和最频繁的场景,权重也达到80%。

5.1 迎宾场景

迎宾场景包含解锁后后视镜自动伸展和车机IP管家。

后视镜很容易理解,也是个实用的功能。

车机IP管家则属于花活了,看是不是有一个实体或虚拟的拟人化形象(如蔚来的NOMI),以给人更强的交互感。

另外,支持更多的个性化交互声音也成为一个亮点。

5.2 送客场景

送客场景定义更清晰,仅离车自动落锁一项,评价也只是有无的区分。

5.3 驾乘场景

驾乘场景内容相对多一些,但理解也很容易。

座椅是否有通风、加热、记忆、按摩或特色模式功能。

空调是否有自动监测车内空气并进行换气的功能。

车机APP数量是不是够多以及是否有氛围灯和氛围灯能否自适应调节。

6、全文小结

智能座舱评价的思路就是,将座舱整体拆分为12345级指标,然后针对每个5级指标打分,最后按照各指标的分值乘以权重后相加的方式,逐级得到座舱总得分。

在本文第3、4、5小节,将拆分的方式、权重分配的思路以及评价的手段进行了整体的串联,以便读者能够有一个整体性的认知。

7、写在最后

功能安全等级低,法规限制少,花哨程度又首屈一指。

座舱的这种投入产出比给这几年的汽车软件产业链带来了一阵癫狂之风。

但风总是要停的。

现在,测评规则的颁布实际上也让我们看到,智能座舱的技术方案正走向成熟,并将走进规范化运作。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0-11-2024 19:24 , Processed in 0.35102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