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425查看
  • 5回复

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一般会出现的问题【收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0-2011 1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1.汽车空调 分为制冷和制热
制热 过程如下 :
当汽车的发动机 水温度起来的时候 汽车的发动机的水泵把水泵进入到 暖风水箱 水箱中的水 通过鼓风机 与汽车中的空气进行冷热交换 就是这样了
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压缩机工作时,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压缩,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并被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内,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把热量传递给经过冷凝器的车外空气而液化,变成液体。液态制冷剂流经节流装置时,温度和压力降低,并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内,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吸收经过蒸发器的车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变成气体。气体又被压缩机吸入进行下一轮循环。这样,通过制冷剂在系统内的循环,不断吸收车内空气的热量并排到车外空气中,使车内空气的温度逐渐下降。
从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制冷剂在系统里不断循环流动,每一循环包括四个过程: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节流过程、蒸发过程。
1、压缩过程
当压缩机工作时,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低压低温气态制冷剂,经过压缩后变成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并排入冷凝器。
2、冷凝过程
在冷凝器,制冷剂与车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制冷剂的温度比车外空气高,所以高压高温的气态制冷剂放出热量,并把热量通过冷凝器传递给流经冷凝器的车外空气,而自身冷凝变成高压高温的液态制冷剂,并流到节流装置。
3、节流过程
在节流装置,高压高温的液态制冷剂变成低压低温的液态制冷剂,并进入蒸发器。
4、蒸发过程
在蒸发器,制冷剂与车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制冷剂的温度比车内空气低,低压低温的液态制冷剂吸收流经蒸发器的车内空气热量,而自身蒸发变成低压低温的气态制冷剂。
上面 只是简单的工作原理 还有就是 汽车有各种控制空调 工作的元件 可以正常的让 发动机与空调系统 良好的配合工作
主 要的毛病 就是
暖风方面:
1.水温 .2. 管路是否畅通 3.是否漏风4.某些控制元件是否工作正常
冷气方面:
1.系统是否有制冷器以及制冷剂是否比较纯 没有变质
2.冷凝器是否散热正常
3.管路系统是否 有堵塞
4.压缩器和节流器是否正常工作
5.控制冷气 系统的所有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最后就是操作问题了 是否正常的操作汽车上门的 空调系统元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1 积分 +4 收起 理由
与狼共舞 + 1 + 4 好资料!加分鼓励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10-2011 21: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原理讲的不是很清晰,但是还是学习了,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10-2011 21: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工作流程讲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7-2-2020 10:45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9-5-2017 13: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得都对,都是基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12-6-2017 10:1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12-6-2017 10: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知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9-8-2017 07:57
  •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11-12-2017 13: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好好和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5-11-2024 11:05 , Processed in 0.34705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