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主动安全性:汽车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包括汽车的照明,前后视野,制动与操纵稳定等性能.
被动安全性:发生事故时,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常称为碰撞安全性.决定于汽车的结构安全性与乘员约束保护系统。
机械系统:比例阀分配、盘式制动、串联式制动总泵;
电子系统:制动防抱死ABS、车身稳定系统VSC、
牵引力控制TRC、制动辅助BA、电子制动力分配EBD、防滑平衡系统 TSC等。
距离检测自动巡航控制
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与前车的距离,由电脑轮胎气压不足警示系统
计算出在不同车速的安全距离,从而控制制动系统的工作,始终自动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当轮胎气压由于泄漏或其他原因低于标准值 时,此系统的主控电脑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并向驾驶员提出警示信息。
车速感应型动力转向
根据车辆在低速时需要较大的转向力,而在高速时则需要较小的转向力这一原则,电脑根据车速自动控制转向力大小,提高高速行驶时转向的稳定性。
二次碰撞是指乘员与内饰组件之间的碰撞,它是造成乘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安全气囊的组成: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
原理:
当汽车受到前方一定角度内的高速碰撞时,装在车前端的碰撞传感器和装汽车中部的安全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到车突然减速,并将这一信号在0.01秒之内传递给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电脑。电脑在经过分析确认之后,立即引爆气囊包内的电热点火器(即电雷管),使其发生爆炸,这一过程一般只需0.05秒左右。点火器引爆之后,固态氮粒迅速气化,大量氮气化,大量氮气立即吹涨气囊。
以前,安全气囊只是高档轿车的标志,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也把气囊当成卖点,大加宣传,所以2气囊、4气囊、6气囊、8气囊纷纷登场以标榜自己车辆的安全。诚然,通过配置安全气囊,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可以减少乘员伤害,吸引消费者,本应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但让汽车厂家始料不及的是,与安全气囊有关的纠纷明显增多,厂家的解释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消费者又无能力证明自己的怀疑,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那么,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到底有多大?怎样才能确定安全气囊产品有质量问题?在处理最终用户投诉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通过本次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作用
自检功能:控制器具有对自身和气囊系统工作状态的检测能力。在工作前4-6秒种,将对整个安全气囊系统进行检测;
黑匣子功能:ECU具有自身的状态记录设置,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控制器会对自身运行参数和各种严重颠簸或碰撞的加速度数据进行记载;
功能可配置: ECU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设计时采用全功能设计,再通过软件设定来满足特定要求。可轻松实现单气囊、双气囊、安全带预涨紧、副驾驶员开关的功能的自由配置;
实时检测功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对外部部件的连接情况(断路或短路)和内部部分电路进行实时检测,并可根据客户要求设计不同的处理方式;
碰撞输出功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时,ECU发生信号用于打开中控门锁或切断油路的功能;
通讯诊断功能:可以用手持诊断设备对ECU进行数据和故障诊断。
副驾驶员前安全气囊
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的保护副驾驶位乘员的头部和胸部,防止乘员与挡风玻璃及仪表台发生二次碰撞。
侧面气囊
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来自侧面撞击导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侧,以及胳膊的伤害,保证身体上肢的活动能力和逃生能力。
膝部气囊
在意外发生的瞬间能够有效保护乘客的膝盖和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
前排乘员提供正面碰撞保护的辅助约束系统,配合安全带起到对前排乘员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避免前排乘员受加速度影响产生的二次碰撞对头胸部的伤害。安全气囊并不是在所有碰撞中都起作用,其有效的保护范围是正面左右各30度角范围之内的碰撞。见下图:
如果车辆受到侧面或后方撞击或翻
覆,或者低速前方前方撞击,驾驶员
和前排乘客前安全气囊在设计上不会
起爆。
如果车辆偏离前方的斜角碰撞,或是撞在卡车后下部,安全气囊可能起爆也可能不起爆都属于正常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