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65查看
  • 0回复

[分享] 柴油机水温异常影响及故障排除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3-2010 12: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柴油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不在规定范围(85℃左右),会有很多负面影响。比如:温度过低会引起缸套、活塞摩擦副早期磨损;润滑油对强制润滑部位不能达到理想的润滑效果;喷入燃烧室的油雾不能很好地和空气混合,使燃烧不完全、爆发力减弱、油耗上升,同时加剧气门、活塞顶及环槽处的积炭。温度高不仅会引起缸套活塞摩擦副早期磨损,温度太高还会造成拉缸;温度高会使润滑油粘度下降,油膜被破坏,不管是强制润滑还是飞溅润滑,其效果都显著下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发动机温度过高会造成工作的热效率降低,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控制发动机冷却水温度在给定区间,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造成发动机水温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为方面的因素
  一是严重超载,长时间低档位、大负荷行驶。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山区,坡长路陡,发动机处于长时间大负荷运转,势必造成冷却液温度偏高,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
  其次,冷却液选用也相当重要。通常情况下,驾驶员都是在沿途路边加水,殊不知这些水绝大部份都是硬水,含有各种盐类,易在水套及水箱散热管壁上形成水垢,影响热量传递导致水温高,更为严重的加上房顶露天蓄水,水里很多杂质,进入冷却系堵塞水箱,阻碍冷却水循环,发动机冷却水套的水不能较好地通过水箱散热而温度急剧上升。
  三是散热器、风道、导风罩及发动机表面脏污严重阻止发动机本体热量的散发,特别是当机件表面沾有机油时,尘土和机油结成的脏物,其导热系数比水垢更差。
    二、发动机本身的因素
  发动机冷却水套狭窄,冷却液在水套里的循环不畅或水套里储存的冷却液量不够,同样会引起水温过高。若不能正确地使用和维护车辆,问题会进一步恶化而无法解决,最终只有换整机。
  冷却水泵、风扇、节温器工作不良及供油时间不对也是造成水温高的常见原因。水泵的泵水量除与转速、冷却系内部压力有关外,还与冷却水的温度、水量、流动阻力和水泵状态有关,发动机运转时,水泵进水口处的压力最低,会产生一定的真空度,水的沸点随压力的降低而下降。当水温过高时,水沸腾而产量大量蒸汽,使泵水量急剧下降。此外,水泵本身损坏或转速不够,泵体内水垢沉积过多,通路变窄都会使冷却水流量减小,散热性能降低,发动机温度增高。
  风扇转速不够、叶片变形、装反、节温器卡死在半关闭或关闭状态,都会不同程度引起发动机水温偏高。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细致的分析、检查。有些故障原因不是肉眼能辨别的,可采用比较法鉴别,比如风扇变形情况,可用新的同种风扇叶进行比较,看叶片相对旋转平面的夹角是否变小,因为这个角度过小,抽风强度就不够。风扇皮带过松出现打滑导致风扇转速过低,抽风效果同样会减弱,节温器卡死在半关闭或关闭状态,阻碍或取消冷却水的大循环,水套的冷却水不能通过水箱冷却,机体温度就会上升。发动机供油时间过大,不仅会造成起动困难,最高工作压力降低,热损失增多,功率下降,油耗增大,而且会导致发动机过热。因此必须保证发动机的供油时间在规定范围,发动机的供油时间决定正时齿轮的相互啮合间隙,主轴瓦、连杆轴瓦与轴颈的配合间隙,喷油泵凸轮与滚轮的磨损情况等。
冷却水(液)不足,冷却水箱中的空气没有排干净。
  三、汽车厂家装配因素
  汽车厂家装配不当,引起发动机冷却液温度高的故障我处遇到多起。冷却强度与发动机功率不匹配,即散热器容量过小,发动机功率又较大,发动机冷却液散热不充分,会出现温度过高。
  其次是散热器前部风流量不够,原因是散热器罩设计太小,或是罩子通风孔没有完全与散热器对正,导致自然风流进散热器的量不够,散热效果变差水温升高。
  再次是风扇叶片与水箱的距离不当,风圈与风扇叶的配合间隙不合理,即散热器罩、水箱、风扇叶片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在最佳状态,抽风力度显著下降出现水温高故障。
  以上三方面的分析肯定不能包含所有高温产生的原因,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例外情况,对于具体故障,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总结。
备注:本文转自网络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7-11-2024 06:14 , Processed in 0.42237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