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527查看
  • 11回复

影响轿车玻璃升降的因素有哪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3-5-2009 23: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影响玻璃升降的因素有哪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5-2009 1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程序问题,玻璃巢,升降器电机老化,升降器托架磨损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5-2009 12: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尼槽 密封条 玻璃三者的配合关系 玻璃升降器的安装位置 玻璃升降器本身的性能 等等 挺多的 个人认为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3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2009 14: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问题是各综合问题,解决起来比较费时也很困难,可以说从根本上解决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改善。现在就自己做过了类式的整改项目谈谈自己的愚见吧。1、车门的弧度、玻璃升降器的弧度、玻璃槽架的弧度三弧度是否统一(任何一弧度不同会增加玻璃上升的阻力)。2、玻璃升降器本身的电动机是否选用得当(应该考虑玻璃的重量、玻璃密封条的阻力等等)。3、玻璃导槽结构与玻璃贴合处是否合理等等。以上三点仅个人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8-7-2009 21: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升降器也是汽车的一个难点,首先设计上要保证是正确的,例如:
1玻璃导槽的弧度,玻璃弧度,一致,
2叉臂式玻璃升降器定滑槽中心必须同动力臂旋转中心共线
3球铰转动极限,间隙设计
4玻璃泥槽的摩擦系数,排水槽设计
5内外切水条植绒的质量,
6车门内护板对玻璃的作用力不能太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saiba + 5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9-7-2009 22: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车型的导轨质量似乎都不高啊  时间一长就不好用  不行就换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8-2009 09: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泥槽的摩擦系数,也就是说涂层的状况要良好。还有就是车门的一致性一定要保证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9-8-2009 14: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1.电机的性能,国产电机和进口电机差别很大。
2.玻璃导槽、玻璃、车门上框的弧度是否保持一致。
3.门内外夹条的摩擦系数要小,老化后尽快更换。(据我长期售后服务跟踪,内外夹条老化造成摩擦系数增大而造成的玻璃升降困难是主要故障模式)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5 回帖有奖【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6-6-2015 10:2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1-8-2009 10: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升降问题在车身设计中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由于它和门锁一样属于运动部件,所以制造精度和使用中问题较多。其影响它的因素要分设计阶段、制造阶段、使用(维修)阶段来分析。
    一、设计阶段
    1、玻璃导槽中心线和玻璃侧面中心线曲率半径要一致(玻璃升到任何位置都要一致);
    2、玻璃导槽内的胶条断面结构尺寸和材料的设计(既要防尘密封又要与玻璃的滑动摩擦系数最小);
    3、玻璃升降推力点的设定(玻璃重心位置加玻璃两侧摩擦力差的修正值);
    4、计算推力大小(要加上窗口沿内外密封条的摩擦力)选择玻璃升降器的形式和电机大小(要有过载保护功能。如果制造工艺先进可以将过载力设计的很小,这就是防夹功能。车身制造工艺不高不能考虑防夹功能);
    5、确定升降器在车门内板上的安装位置,给出尺寸图。
    二、制造阶段
    冲压件形状精度控制采用亚毫米工程控制也要比机械加工零件精度差得多。
    1、玻璃曲面制造精度;
    2、门内板与玻璃导槽焊接部位的曲面精度以及导槽本身制造精度;
    3、门内板玻璃升降器安装位置与前后导槽位置精度;
    4、门外板与门内板合门时窗口轮廓的位置度精度。
    5、配门时车门与车身的内侧间隙精度控制(为保证通过淋浴试验,工人会调整车门窗框)
    6、导轨胶条制造时的硬度保证(形状由口模控制易保证,而硬度对摩擦力影响较大)
    三、使用维护阶段
    1、车门框使用中变形(与玻璃曲面不符)阻力增大;
    2、窗口沿及导轨胶条老化(摩擦力增加);
    3、升降电机质量影响使用寿命(推力不足或烧毁);
    4、升降机钢丝绳限位块损坏(塑料件)维修时可采用黄铜件更换;
    5、门内板密封薄膜维修中被撕掉或损坏,造成灰尘进入门内污染升降器传动机构(钢丝绳上有润滑油)加速磨损和增大运动阻力。
      个人经验之谈,仅供网友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4 积分 +15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4 + 15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2-8-2009 16: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shengk 于 1-8-2009 09:36 发表
    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泥槽的摩擦系数,也就是说涂层的状况要良好。还有就是车门的一致性一定要保证好。

    请问泥槽的摩擦系数指什么?是滚压件的涂层摩擦系数吗?滚压件的槽里都是要嵌入橡胶条的啊  而玻璃就是在橡胶条内上下滑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6-6-2015 10:2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4-8-2009 08: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误解了七楼的意思了,“呢槽”是汽车制造厂一些工艺工程师习惯叫法,当然不规范。他的意思就是指玻璃导轨槽里的橡胶条。由于有的橡胶条在与玻璃接触的胶条表面有一层呢绒(以降低胶条摩擦系数)所以他们习惯简称“呢槽”。由于这些呢绒是采用静电植绒工艺粘到胶条上面去的所以胶的涂层质量对呢绒摩擦系数影响很大,他才因此有此一说。
    另外,多说几句。由于呢绒易吸附灰尘和干、湿时摩擦系数变化很大。所以现在很多车不采用“呢槽”了,采用橡塑胶条并且在与玻璃接触的表面增加几个纵向条纹(我一般采用三条),这样玻璃就和胶条形成线接触了。同样可以达到既防尘密封又减少摩擦系数目的,而且效果更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6 专业回复【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9-2009 23: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以下补充:
    1、装配工艺对玻璃升降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玻璃支架与玻璃之间装配定位要准确,对应的标识要对好。装配时先将螺母带上去,不拧紧,然后将玻璃升降两次,在玻璃停止在最上端时,拧紧螺母,装配完成。这样可以使玻璃根据其所受阻力情况自动调节到阻力最小最恰当的位置。
    2、车门的制造精度对玻璃升降影响较大,特别是两端玻璃导槽不平行,玻璃胶条装配后将会产生非常大的阻力,导致玻璃升降困难。
    3、玻璃升降是否缓慢必须有一定标准。一般情况下,在发动机工作且散热器风扇不工作的情况下(供电量要大一些)若玻璃从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小于2.5~3.5秒即为正常,若发动机不工作仅靠电瓶带动速度会慢一秒。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2 积分 +8 收起 理由
    清雅轩 + 2 + 8 专业人士【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2-2025 15:45 , Processed in 0.683108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