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建立数学模型
要点及难点:以加工出来合格的零件为最终目标,在满足零件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CAM的要求建立合理的CAD数学模型。
CAD工作的关键在于要建立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方便CAM编程的零件模型。
该零件在工艺安排上首先要进行四道车工工序,然后外圈和内径要进行铣花边工序,如果直接按设计图进行建模,外圈和内径上的花边、孔系将干扰车削模块的正常工作,导致选不中所需要的加工边界。因此,本着建模为加工服务的宗旨,零件模型不能直接根据设计图所给尺寸进行建模。而应在车工工序完成后,总高度上还留有两毫米余量以便于铣花边工序的加工。同时,由于数控车床上进行的车削工序并不牵涉孔系等几何特征,因此在建模时应排除孔系,仅对车削所需的边界进行建模。法国SNECMA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上对于曲线部分只给出了部分离散点,首先要在modeling中选中toolbox下的curve菜单,然后选中spline图标,选中through points(通过点)下的points from file项建立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时候要对根据离散点构造的B样条曲线进行光顺,以满足设计要求。在排除花边、孔系等几何特征后,该零件可看作是回转体零件,但形状较为复杂。由于该零件是回转体零件,仅需做出一根母线回转360°即可将零件外形做出,因此整个零件用UG的SKETCH(草图)功能处理较为有利。在SKETCH中将所有的尺寸和几何约束定义好,然后到modeling里选body of revolution图标将刚才构造的零件SKETCH曲线旋转360°形成实体。(见图2)
图1 零件总体效果图
图2 建模实体图
3 CAM加工
根据工艺分析得出的结论,开始进行加工车削程序的编制。在10、15工序粗车中,由于毛料不均匀,应首先对毛料较厚的部位进行处理,使毛料余量基本保持一致。否则,不是空走刀浪费大部分加工时间,就是切削深度太深导致刀具打刀。在具体操作时我们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不考虑这一问题,先做其他部分的走刀轨迹。在做轨迹时应注意到由于零件材料的切削性能不好的特点,刀具轨迹不能从头一刀切到尾,否则刀具磨损严重,根本无法加工。同时,在尖角部分应将零件边界适当延长,以便将切削产生的飞边切除。全部几何尺寸车到仅留1mm余量。在留有1mm stock的时候,零件表面的最小曲率半径会产生变化,刀具直径的选择应注意这一变化的存在,合理选择刀具直径,避免由于刀具直径比最小曲率半径大而造成的局部余量大给后续加工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应注意的是:UG中engage/retract的默认值是自动圆弧进、退刀(auto circ),在一般情况下,采用该值是比较合理的,它可以使进、退刀点重合消除接刀台,并避免刀具扎刀。但是,采用什么进、退刀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在本零件中如果一味采用默认值,将造成刀具打刀。(见图3)
然后,将相应加工轨迹改名拷贝一份。编辑该轨迹,在STOCK中将STOCK值设为切削时在所选边界上都能吃刀的一个值。然后将切削刀数(number of pass)给定,应确保第一刀吃刀且切削深度合理。然后选择part geometry中的edit项下的edit项,将边界start点和end点进行按比例的或按长度的拉伸或裁剪。以便将加工范围局限在毛料较厚的部位。正面粗车进行完毕后,进行反面的粗车。在粗加工完成后,由于零件壁薄和零件材料易变形及粗车产生的表面应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零件变形较严重。因此要在精车进行之前,进行约两周的自然时效,使表面应力尽可能地释放,避免零件在后续加工中产生较大的变形。在自然时效后,可以进行零件的半精、精加工。由于零件的最小壁厚仅2.33mm,因此在重要部位要进行半精车,留0.2mm的余量给精车即可(即在stock中输入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