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1573查看
  • 2回复

管理思想之演变的总趋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6-4-2008 19: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一、世界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一)创新

    当前和今后管理的主旋律

    跨世纪的年代是多变的年代,变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最后被创新的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当前对管理创新发展趋势的研究主要有这么几个观点:①管理创新的内容: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几个方面。把创新渗透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②组织中的个体都是创新的主体,随之而来的是需要一个适合其创新的环境和机制。③企业个性化,因为竞争的激烈性,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模仿别人是难以生存的,所以,成功的企业必须注重自己的独到之处。即具有独特个性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经营管理方式。

    (二)知识

    管理中的重要资源

    世界经济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发展使得知识已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在信息的催化之下,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如何具有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知识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获得知识,如何使用知识,如何使知识变为更多的知识,如何把知识直接的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都是知识经济中管理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需要考虑的问题有:①知识经济构成的机制是什么,有什么规律,传统的经济理论在知识经济中还有多少人价值。②知识经济中的企业应该是一个什么形态,其机制是什么,应遵从什么规律。③知识经济中企业的终极目标是什么。④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性有什么改变,在这样的人性下面,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最为合适。这一系列问题都将引导着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

    (三)企业再造

    企业中的一场管理革命

    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企业再造革命,被喻为是“从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也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后的第二次管理革命。

    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可·哈默在1993年所提出的企业再造,到1994年年底的调查显示,在600多家欧美的大型企业中,有七成正有推行企业重建计划,其余也有半数企业正在积极考虑。随着企业再造运动的发展,亚洲国家一些公司也在开始重新考虑企业的构成模式。企业再造运动主要在两个方面和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同:一是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变成为信息过程的增值管理模式,即衡量一个企业的有效性的主要标志是当一个信息输入企业以后,经过企业的加工然后再输出,信息所通过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其管理环节对此信息的加工的增值是多少,从工业的新产品链到信息的价值链,形成一个企业的价值的增值过程。如果不对该信息进行增值就要进行改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企业管理机制观念的改变;二是企业再造不是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的渐进式改造,而是强调从根本上着手,“要改变企业的运作模式就彻底改造,把旧的全部忘掉、全部抛弃,唯有破除过去,才能创造新机”(宋子敏,1995),这样的企业再造革命是建立在信息网络遍布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基础上的,在企业的内部职工可以得到与自己有关的任何信息,这样大大减少了信息流动所带来的时间损失,不仅提高了效率、精简了人员,还使得每个员工都对企业的全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企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四)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出现奠定了未来的企业模式

    技术和知识在急剧地增长,其无论多么先进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淘汰,因此一个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的更新知识。学习型企业是美国麻省工学院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不仅要求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终身不断的学习,不断获取新知,不断超越自我,而且要求企业也要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超越。要达到学习型组织需要有这几个方面的扎实功基础:①系统思维,这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企业在处理问题时要扩大思考的空间,通过电脑模拟把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考虑到,建立系统的处理模式。②自我超越,这是五项修炼的基础。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最理想的环境,不是用降低理想来适应环境,而是用提升自己来达到理想,这需要创意和耐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超越。③改善心智模式。强调每个人都要以开放求真的态度,将自己的胸怀扩大,克服原有习惯所形成的障碍,不断的改善它,最后还要突破它,这样才能以一个全新的心智模式出现。④建立共同目标前景,这里是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组织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未来的目标才能完成的。⑤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组织中沟通与思考的对话工具,强调彼此不在本位,不自我防卫,不预设立场,在不敬畏的情况之下共同学习。团队学习是适应环境聚变的最佳的方法,唯有大家一起学习、成长、超越和不断的进步,才能让组织免于失败,创造出不断成长的绩效来。

    (五)快速应变

    “十倍速时代”的新挑战

    市场的复杂多变,且变化的速度在日益加快,这是当今被人们称之为“十倍速时代”的主要特征。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迅速就化的市场的需要,是当今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企业只有快速反应、快速应变才能生存。企业行为不仅是比价格、质量和服务,还要比反应、比速度、比效率。在这商机稍纵即逝的时代,谁抢先一步谁就把握了获胜的先机。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建立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管理工作效率的持续提高成为衡量组织效能的首要标准,敏锐的观察力是预测和预见未来的首要条件,抓住时机果断决策使企业始终和市场的变化同步,不但要建立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生产体系,而且还要尽可能建立其处于警状态的高效率、有战斗力的团队以期能迅速及时处理因为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新课题,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六)权力转移

    所谓权力的转移就是组织结构的倒置

    传统的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型的,最上面的是企业的总裁,然后是中间层,最后是基层。指挥是从上而下,决策来自最上层,下面是执行层,但是接触最多的是基层。在多变时代,顾客的个性化日益突出,当上层的决策和用户的要求相矛盾时,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是执行上面级的决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正好相反,在金字塔的最上层是用户,然后是第一线的基层工作人员,最后才是中层的最高层领导者。

这个倒金字塔不仅仅是把组织结构进行一下简单的颠倒,而是要求员工的知识、能力、技术等方面都必须得到持之以持续地发展,能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管理才干。这样一种转变是整个管理观念的变化,上层从领导转变为支持服务,员工从执行转变为独立处理问题。

    (七)战略

    实行全球战略是企业决胜的关键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国与国之间甚至是洲际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在单一折区域内进行,而是以全球作为竞争的舞台。竞争的全球化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受到它的冲激,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全球化为企业施展才华提供了新的空间。这里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①企业的竞争战略是否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来思考的,或者说企业是否把自己看成是地球村的一员。②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企业是否从人球范围内统筹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即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利税和不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技术发展水平和优势设计相应的技术了展中心,组织技术开发和根据经营需要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③注意全球的协调,不仅注意国内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更重要的是不断建立国际间的技术协调型研究开发机构,提高综合技术竞争能力。④建立基于国际分工协作的高效的生产体制。⑤完善全球营销网络的建设,启用当地的人才尽量使销售本土化。⑥做好全球的战略整合,建立起全球战略管理超级系统。

    (八)交融与冲突

    指的是跨文化管理中的交融与冲突

    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必然带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管理活动受从头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准则、社会习俗的全面影响,当其与不同的文化相结合时,就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文化和管理风格。典型的美国式以“法”为主的管理,强调个人价值、强调严格的制度、理性决策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等等。而典型的日本式管理是以“理念”为主的管理,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下协商的决策制度,员工对组织忠诚与组织对社会负责。而中国式管理则是以“情”为主,注重发掘人的内在价值和积极性,强调管理的人和效应,对制度管理比较松懈,理性精神严重不足。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通过对日本的管理模式的反思,企业的经营理念在不断的变化,开始重视社会效益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及职工的稳定,而日本也在强化人事的竞争机制,摒弃论资排辈,开始强调能力至上的观念。中国应该如何建立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吸纳人类一切先进文化成果的管理文化模式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九)战略弹性

    战略弹性是企业竞争的制高点

    企业面临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必须具有快速的经营反应能力。获得这个反应能力必须建立自己的战略弹性。战略弹性是企业依据公司本身的知总值能力,为应付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由人员、程序、产品和综合的系统所构成。战略弹性由组织结构弹性、生产技术弹性、管理弹性和人员构成弹性所组成。战略弹性来源于企业本身独特的知识能力,而企业人的知识本身的构成和其组合方式是构成战略弹性的关键。一旦企业建立起自己的战略弹性,企业即形成了组织的活性化、功能的综合化、活动的灵活化,这一切即构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从而就建立起别人无法复制的战略优势,竞争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十)管理最优境界

    管理最优境界的实现是管理的终极目标

    没有管理的管理是管理的最优境界(张今声1997)。没有管理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使管理进入更高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而未来的社会由于员工的知识更加的丰富,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的便捷,这样就可能形成全新的管理模式:①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重大的决策,员工即是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②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员工不是在制度的约束之下进行工作,而是自动自学觉的把工作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③通过管理文化的构建,创造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合的氛围,使企业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④遵循形式,顺应社会经济运行的自然法则,使管理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这样就使企业成为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有机整体,企业因此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这里和管理行为就达到管理与被管理的完全重合,不同文化和谐的融合及个人理性和组织理性的高度一致,由此,管理的最优境界就实现了。

    二、关于近年国内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综述

    由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国的管理理论研究和世界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世界管理理论的主流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的管理,管理中的主要研究对像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而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间很短,所以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二是西方的管理思想是一种自由竞争式的充满学术气息的理论,管理大师们以建立各自的学派为目的,而我国始终用比较统一的思想和理论指导管理工作,这样对学术本身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三是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在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然后提升为理论形态的科学认识。可供研究的案例的匮缺和研究经费的不足,使得中国管理学研究还处在较低的阶段,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要形成,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尽管如此,我国管理理论界对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还是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介绍西方理论多,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少;二是学院味较浓,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足,这和我国的教育科研体制有密切的关系;三是没有形成管理理论的流派,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上,基本上还是单兵种作战为主,没有能形面协同效应,所以在管理理论研究上整体效应不高;四是受政治影响较大,没有把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政治理论分开,这样就无法形成独立性较强的学科,从而也影响了整个管理科学的发展。

    我国管理理论的研究各有侧重,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以学派为标志加以划分。

    “我国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众多的学派,从其代表作来看,可分为企业模式学派、管理现代化学派、质量中心学派、新管理过程学派、新经验主义学派和机会论为核心的当代管理学派等六大学派”(曾德聪、仲长葺,1997)。进一步我们可以归纳成下述四个学派:

    1、管理工程学派

    这一学派主要是把自然科学中对系统研究的成果向管理领域移植,以取得对理科学研究的深化。尽管我国的管理科学起步较晚,但是进入80年代以来,一系列自然科学研究的生重大理论突破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现代系统理论的建立。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全息理论等等这些跨学科的科学理论的建立为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方法,从而促进了管理科学的系统学派的发展。

    2、中国经典文化管理学派

    这一学派在挖掘中国古代灿烂管理思想并结合当前的管理实践需要方面作出贡献。其主要从事两方面的研究,一个是从事古代兵法智谋对当今经营管理借鉴研究。另一方面是把我国的儒家思想和现代管理理论研究联系起来,试图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的管理思想结合起来。

    3、中外比较管理学派

    自八十年代初,西方学者研究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发现了日本企业管理中文化优势后,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样文化对管理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方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东方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东西方文化融合对管理的影响(郭咸纲,1998),这些都成为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并逐渐形成重要的研究领域。

    4、管理模式学派

    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企业试图摆脱粗放经营管理模式,寻求由经验型管向科学型管理转变,各种管理模式应运而生。管理模式是在管理人性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整套具体的管理理念、管理内容、管理工具、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论体系并将其反复运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G管理模式人+制度+创新》提出“多维博弈人性假设”认为,管理行为人性的表现具有多维性,在特定的管理场中,管理行为人根据其他行为人的人性表现调整自己的行为取向,从而形成管理互动。

    就管理学的发展来说,出现管理丛林是管理学研究繁荣的表现,各种管理理论可以在比较中得到互补和扬弃。丛林是大综合和大发展的基础,是大突破、大飞跃的前奏。因为管理具有两重性,导致管理理论只能是有限的统一,管理理论的个性是理论了展的大趋势。对东西方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创新、提高是实现管理理论飞跃的必由之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16-4-2008 16: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啊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4-4-2009 17: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优秀的作品,谢谢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6-11-2024 01:44 , Processed in 0.23420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