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3892查看
  • 3回复

发展我国车用发动机的战略思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8-6-2015 07:30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31-12-2006 13: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汽车自主创新
    1、车用发动机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汽车自主创新
      车用发动机是现代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构成部分,在众多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中,车用发动机也是其技术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要求具有优户的安全性、智能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能。而发动机往往直接关系到车型的更新换代,与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相关。
      车用发动机事实上已成为现代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成为带动上下游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车用发动机不对汽车工业自身发展具体本质的推动作用,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结构变革,与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休戚相关。我国汽车工业正在控索的“跨越式发展模式”,其车用动力系统的创新、向氢能社会转变的战略选择中,车用发动机也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非石油基车用燃料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正在改变着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的格局,也将改变我国汽车工业的今后发展方向。
      2、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概况--汽车自主创新
      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在上世纪80—90年代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国外先进车型陆续引进、各汽车公司的产销量不断增加、新产品开发以及引进车型国产化,促进了国内车用发动机在数量上及技术水平上相应提高。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内车用发动机行业随着我国引进车型的不断增加而呈现活跃的态势。可以说,最新引进的国外车型及其匹配的发动机在数量上、技术水平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据统计,1985—2002年我国车用发动机产量增长了3.7倍,平均每年递增9.5%,其中车用柴油机产量增幅远高于车用汽油机增幅。1985—2002年车用柴油机产量增长了13.2倍,平均每年递增16.9%;车用汽油机产量增长2.4倍,平均每年递增7.5%。迄今我国已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汽车发动机企业,大多数企业的产品都是引进技术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目前,我国轿车汽油发动机生产主要有3种方式。每一种是由轿车整车公司自制,或都由整车公司相关发动机厂制造;第二种主要由国内非合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的专业汽油机厂采用单独生产、独立开发或合作开发,或许可证生产的方式;第三种则属于直接采用进口发动机装配整车的方式。国内汽油机行业基本上可以分为轿车发动机、微型汽车发动机和轻型汽车发动机3大类。据统计,2003年的汽油发动机企业共有29家,其中产量超过5万台的共有13家,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只有8家。从生产集中度比较,这8家企业2003年共生产汽油机218.36万台,占汽油发动机行业总产量的78.78%。
      对于整车厂而言,车用发动机可能是自制件或外购件。对照国际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整车公司的自制率一般保持在适当水平,关键总成部件和发动机,均属于自制件,如上海大众汽车、上海通用汽车和东风汽车公司发动机都为自制件。而我国有不少汽车厂由于技术水平和许多相关原因,车用发动机作为外购件。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都为我国轻型车企业提供汽油机。
      随着不断引进国外新产品和新技术,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升级,但无庸讳言,如果我们不能尽快在吸收国外选进技术的基础上完成自主品牌的创新,那么,失去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经营,最终只能导致国内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而发动机行业对国外产品技术依存度不断增加,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将最终被淘汰出局。这是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整车合资,技术引进和合作等多种方式,在引进世界整车产品和技术的同时,也包括引进了一批汽车汽油机和柴油机产品和生产技术。随着引进产品的国产化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我国发动机产品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发动机无故障时间加长,发动机升功率提高,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提高,而排放污染物不断降低。国外许多选进技术在国产发动机上得到应用(例如多气门、废气涡轮增压、汽油机电控喷射系统、柴油高压喷射、废气再循环、可变气门升程与正时系统、三效催化转化器、采用双顶置凸轮轴结构等)。国外选进机型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大大缩短了我国车用发动机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的差距。我国还以技术引进及合资方式引进了一大批发动机零部件生产技术和产品,为我国车用发动机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
      较先进机型逐步取代旧机型。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492Q汽油机是我国当时轻型车主力机型,当时年产量几十万台,现在大多为新机型所替代。
      广泛应用现代发动机技术。汽油机多气门技术、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系统、双顶置凸轮轴、可变进气管长度技术、三效催化转化装置、废气再循环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柴油机涡轮增压、中冷技术、汽油机增压技术已在国内有关机型上获得应用。
      特别要提出的是,多气门机型升功率高、效率高、油耗低、性通好,目前国内已在不少机型上应用。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技术已在国内机型上出现。
      汽油机电喷技术广泛应用。目前我国轻微型车、轿车用汽油机都应用了电喷和三效催化转换器,排放达到欧I或欧II标准,有的引进车型达到欧III排放限值标准。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等合资生产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包括电喷装置,除满足国内大部分需求外,还少量出口。目前国内已有若干家企业生产三效催化转化装置。
      3、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发展前景--汽车自主创新
      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已经不断充实壮大,有力地支持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是,我国车用发动机核心技术,特别是乘用车的发动机技术主要是通过合资、技术引进建立的,缺乏自主开发的机型和品牌,而且随着我国即将颁布《乘用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第一阶段限值将从2005年7月1曰开始实施(新车型);别外,2004年7月1曰起我国全面实施II排放标准,2005年北京、上海等城市将提前实施欧III排放标准。预计在全国全面实施将在2007—2008年左右。因此,新一轮的技术引进或继续技术引进势在必行。而在发动机高新技术的竞争中,预计对汽车整车公司、对汽车发动机企业会产生强大冲击,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混合动力汽车和氢能源汽车的研发的实用化也在加速发展中,但在未来的数十年中,至少在2020年前,石油能源仍然是车用发动机的主要燃料来源,其中汽油、柴油仍将是我国乃至世界汽车的主要燃料。燃油汽车的技术发展不仅没有减速,而继续向前发展。我国的燃油汽车和新动力汽车将继续不断跟踪世界发展的步伐,根据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按照国家发布的排放标准和燃油耗标准的进程,实施新一轮开发和生产。
      加大力度提高车用燃油品质
      目前我国的燃油品质尚不能满足汽车排放实施欧III标准的需要。根据欧盟规定,满足欧III排放标准的汽油,含硫量应低于0.015%,烯烃含量低于18%;而我国1999年12月公布的无铅汽油标准规定的含硫量不大于0.08%,烯烃含量不大于35%。相应的欧盟柴油标准规定的含硫量不大于0.035%,多环芳烃不大于11%;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车用轻柴油标准,市售的车用柴油的含硫量一般在0.2%—0.3%。因此,提高燃油品质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加速开发清洁高效率的车用柴油机
      由于柴油机具有燃烧效率的优点,它的燃料消耗和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同等功率的汽油机减少30%以上。国外随着柴油机直接喷谢技术和高压共轨燃油系统以及废气净化的后处理技术的飞跃进步,车用柴油机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缺少石油资源的欧洲,据统计柴油汽车已占商用车的90%,占乘用车的32%以上,其排放水平达到相应欧洲标准(欧II、欧III),并且将开发出满足欧IV、欧V的柴油轿车。
      发展压缩天然气汽车(CNGV)
      我国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我国气层资源蕴藏量为38万亿m3 。已探明的地质储量为1.52万亿m3 。2000年的产量达到262亿m3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计划到2005年将覆盖2600个城市,将为大量推广使用压缩天燃气汽车提供资源条件。北京、上海都已确定将达到欧II、欧III排放标准的天然气汽车作为今后公交车的主要车型,估计还有一些有资源条件的城市也会陆续采用天然气汽车。因此,天然气汽车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引起我国汽车界的高度重视。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新一代压缩天然气发动机。
      开发二甲醚(DME)发动机
      二甲醚(DME)是可以从煤、天然气中制取,无毒性,常温下为气态,在5个大气压下即可液化。DME的十六烷值大于55,适合于压燃式发动机。
      在国际上二甲醚汽车开发以国际能源开发署(IEA)为中心大力推进。早在1999年丹麦就进行二甲醚大客车的车队试验,在曰本对二甲醚发动机研究也曰趋活跃,并开发出样车进行实车试验。我国对二甲醚发动机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将DME作为柴油机燃料,在保持原机效率的同时,碳烟、氮氧化合物和微粒都有大幅度降低。我国几所高等院校开展二甲醚发动机研究已有数年。“十五”期间,期望将这些研究成果与汽车公司或发动机制造企业结合,进一步索二甲醚作为汽车燃料的技术经济可行的方案,拓宽我国煤基汽车燃料与天燃气燃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加速开发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发动机
      从世界能源供应和我国能源结构出发,我国车用发动机的主要领域,即车用汽油机和车用柴油机两大领域在世界汽车工业的竞争中面临着严峻形势,因此,从产业发展的略高度和世界能源供需状态,特别从我国的能源安全和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开发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十五”期间将之纳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项目。上汽在研制燃料电池发动机方面也已获得一定成果。但是,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这正是我们要努力的。要加强国内产、学、研的合作,同时也加强与国外合作。
      鼓励开发和使用环保节能汽车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预计将从2002年的2000万辆上升到2005年3000万辆。在未来20年内,汽车消费增长将成为中国石油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据统计,1998年全国汽车的耗油总量在4293万t—7156万t之间,占全国石油消耗总量的21.7%—36.1%。预计随着汽车保有量增加,到2020年,公路部门的石油需求将占全国总量的57%。造成汽车耗油巨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汽车技术整体水平比国外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老旧车比例高达25%,汽车百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高20%以上。因此,鼓励开发购买和使用环保节能汽车、代用燃料汽车、新能源汽车,鼓励国外环保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已成为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并发展汽车工业的当务之急——而车用发动机担负着主要的责任。
      加强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的综合配套能力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电子电气等行业的技术合作。继续培育和壮大我国车用发动机自主开发力量和主要总成部件的配套能力,进一步依靠CAD、CAE、CAM等先进技术及先进测试手段与设备;为了配合2004—2005年我国将实施欧II排放标准和制订欧III排放标准,我们必须在排放标准(法规)方面做出研究,对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的排放标准(法规)及其趋势进行研究,以确定制定最适宜于我国国情的标准。要尽快建设一批能够进行相当于欧III标准的检测试验设备,为研究和实施新标准提供基本条件。
      加强车用发动机新技术的追踪和研究
      由于我国车用发动机的技术水平提高与对国外引进技术的依存度高,为了加强自主开发力量,一方面要继续追踪传统的车用发动机技术发展动向,而另一方面,对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应用而我国尚未应用的新技术进行追踪和研究,例如: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先进压燃直喷技术(CIDI)、均质弃量压燃(HCCI)技术等。
      4、上汽集团车用发动机的发展战略--汽车自主创新
      上汽集团是我国工业特大型企业集团和汽车工业三大集团之一。2003年,上汽集团继续领跑全国汽车行业和轿车市场,集团整车全年销量达到78.2万辆,其中轿车达到59.7万辆。主导产品主要有上海大众的桑塔纳、帕萨特、波罗、高尔、上海通用的别克君威、凯越和赛欧,上汽通用五菱SPARK和上汽股份的赛宝,实现了多平台、宽系列的产品结构。目前上海大众已具备了年生产轿车45万辆的生产能力,而上海通用年产量也达到20万辆。2004年7月12曰,上汽集团以2003年度117.2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名列第461位。
      面对竞争优势和产业环境变化,上汽集团应继续前瞻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趋势,关注全球汽车业购并重组的动态,借鉴和跟踪跨国汽车集团成熟技术和前瞻技术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轨迹,审时度势,寻找机遇,瞄准目标市场和世界起跑线项目,探索技术路线,把握自主产机技术,实现联合开发,超前开发和自主发展,获取上汽集团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上汽集团车用发动机发展战略要以市场导向和政策法规为依据,要与集团整车发展战略相一致。进一步发展与大众公司和通用公司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进一步整合两个合资公司的技术资源,同步建立自主品牌汽车的配套发动机平台,建立发动机自主开发体系和生产基地,提升集团总公司对整车和发动机的自主开发能力。
      近期战略主要发展中高级轿车和经济型轿车发动机。发动机产品采用适合国情的“适用、先进”技术,满足排放法规并具有节能优势,高端产品具有国内一流水平,低端产品具有高性价比。为自主品牌汽车配套的发动机更具有成本竞争力。使上汽集团整产品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并实现一定程度的出口增长。
      中期战略要开发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系列车用发动机产品(包括高级轿车汽油机以及一部分柴油机),并进一步发展自主品牌,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和法规要求,提升整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上汽集团路跻身世界汽车工业之林。
      远期战略是继续保持上汽集团车用汽油机产品和市场的领先优势,根据政策法规(节能和排放)和各种相关技术的发展形势,发展替代燃料和未来动力的开发和产业化,实现车用发动机多能源、多品种,进一步满足全社会节能、环保和用户市场对汽车品种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使上汽集团成为具有全球产品市场的国际一流汽车集团。
      上汽集团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实施“规模提升、国际经营、科技强身”三大举措,重点做强“整车、关键零部件、自主产品和服务贸易”四大核心业务板块。坚持能源节约与资源开发并举、降低排放和发展清洁汽车并举、生产制造和服务贸易并举、对外合作和自主开发并举、本地发展和对外拓展并举。内部切实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外部积极开展国内兼并重组,在世界上稳步推进国际经营,实现上海汽工业全面、持续、可协调的发展。


    电喷发动机电脑的维修技术

    电容对汽车音响的重要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2007 14: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了外国巨头,上汽集团什么也干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8-3-2007 14: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不疼不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9-3-2007 23: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3-2-2025 08:53 , Processed in 0.36599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