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师之家--聚集了汽车行业80%专业人士 

论坛口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QQ:542334618 

本站手机访问: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域名即可 

  • 2052查看
  • 0回复

美国惊呼当心中国导弹厉害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1-12-2006 19: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零部件采购、销售通信录       填写你的培训需求,我们帮你找      招募汽车专业培训老师


《国际展望》杂志
  当心!中国导弹
  编者按:新中国建立后,为打破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战略威胁,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果断决策,投入重大资源,开展以导弹和核武器等为核心的国家战略防御兵器研究,经过几代爱国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战略安全。但是,在一部分美国右翼学者眼中,中国拥有的以导弹科技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战略和战术兵器无疑是很难接受的现实,因此,中国导弹科技的发展和现状,一直是美国部分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也是那些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的人士十分关注的领域。本文根据兰德公司美国空军资助研究项目报告《中国国防工业新方向》(2005年12月)第二章编译。本刊无意证实文中的报道和数据,仅供感兴趣的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敬请阅读本文时鉴别。

  伊万·梅德罗斯等 原著

  张宏飞 编译

  美国又闹“中国导弹威胁论”

  新中国建立后,为打破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战略威胁,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果断决策,投入重大资源,开展以导弹和核武器等为核心的国家战略防御兵器研究,经过几代爱国科研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战略安全。但是,在一部分美国右翼学者眼中,中国拥有的以导弹科技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战略和战术兵器无疑是很难接受的现实,因此,中国导弹科技的发展和现状,一直是美国部分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也是那些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的人士十分关注的领域。本文作为兰德公司抛出的研究报告的一部分,是美国“中国导弹威胁论”的一个代表。写作该文的背景是美国空军委托进行的研究项目,因此,透过此文也可以看出美国关注的中国的部分战略学者及军事专家在此一领域内的倾向和观点。 原文作者提出,过去10年来,弹道和巡航导弹一直在中国军事战略和作战计划中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军队对用于战略威慑、压制以及实战的各型导弹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导弹工业一直被视为在整个国防工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其研制能力是国防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在研究中国导弹工业的能力时,首先概述了中国国防工业中所有涉及导弹研究、发展和制造的部门构成情况,在此基础上评估中国导弹工业目前和未来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以及截至写作时的最新进展。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导弹工业组织结构及主要企业
  原文声称,中国导弹工业与其他国防工业部门不同的是,绝大部分导弹实际上是由两家大型控股公司的下属企业研制,这两家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然而,由中国航空上业第一集团公司(AVIC I)、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AVIC II)以及作为中国两家主要的地面武器研制厂商之一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NGC)的下属企业也参与导弹研发和制造。这三家企业研制了中国几乎所有空空导弹(AAM)及部分反舰导弹(ASCM)、地空导弹(SAM)与对地攻击导弹。 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组建于1999年7月,它由当时的中国航天集团总公司(该公司英文简称同样为CASC)分拆而成,而后者于1993年在对原航天工业部进行公司化改造的基础上组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报告原文认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控股公司。2002年,航天科技及其下属机构拥有约10-3万名员工。该公司下属8个研究院和制造“基地”(其中一些研究院和基地曰前已更名为“集团公司”)。这些研究院和基地也拥有大量附属机构,包括研究所、工厂和分公司等。该公司还直接控制l00多个研究所、工厂和分公司,其业务领域包括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卫星、载人航天飞船及民用产品等。
  与中国其他大型国防工业企业一样,航天科技所属机构(而不是控股公司本身)才是导弹研制的主体,其下属主要机构包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院)、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四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院)、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067基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八院)、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九院)、航天时代仪器公司(十院)和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062基地)。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CALT)是中国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主要研制机构,总部位于北京,拥有2万名员工,包括1万名“中高级技术人员、上程师和科研人员”。该院下属12个研究所,4座工厂及多家公司,主要研制液体和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和液体燃料运载火箭。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AASPT)是中国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主要研制机构,总部位于西安,拥有1万名员工,包括4000名“中高级”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该院下属6个研究所,4座工厂和多家公司,主要研制用于弹道导弹和地空导弹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AST)主要研制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船,它在中国载人航天项目(包括2003年10月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该研究院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拥有约1万名员工,包括1700名高级技术人员、工程师和科研人员。该院下属10个研究所,2个“其他机构”(估计是工厂)及多家公司,它主要研制通信、气象、地球资源、侦察、导航和科研卫星及载人航天飞船。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AALPT)是中国唯一研制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机构,总部位于西安,研制用于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多种型号火箭发动机。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SAST)主要研制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卫星、载人航天飞船、地空导弹和宅空导弹,总部位于上海,拥有2万名员工,包括6000名工程技术人员。该院下属40个“军品研究所和民品研制公司”及1家贸易公司。SAST(与CALT一起)参与了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研制,并(与CAST一起)参与了气象卫星和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该院还研制了红外制导便携式防空系统(MANPADS)、半主动雷达(SAR)制导短程地空导弹及半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CASET)主要为导弹和航天工业研制电子设备,总部位于北京,拥有5000多名员工,包括2600名工程和技术人员,下属2个研究所和3座工厂。
  航天时代仪器公司(ATIC)主要研制导航和制导系统,总部位于北京,拥有5200名员工,资产总值16亿元。该公司下属3家工厂及多家机构,产品包括惯性导航系统、光电产品、电子设备和零部件、精密仪器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四川航天工业总公司(SAIC)总部位于成都,拥有2万名员工。该公司下属30个“研究和设计机构及工厂”,主要产品包括多级火箭系统。考虑到该公司的规模,它肯定还在研制其他导弹系统。

  原文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下属6个研究院和基地及相当数量的小规模直属机构,总数约200个。该公司业务领域包括弹道导弹、反舰导弹、地空导弹、运载火箭、卫星、卫星零部件、电子产品、通信系统、信息技术、能源和环保等。2002年11月,CASIC及所属机构拥有员工10万人,该公司下属主要企业包括:中国长峰机电技术设计院(二院)、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三院)、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六院)、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江南航天集团(061基地)和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066基地)。


  中国长峰机电技术设计院主要研制地空导弹、弹道导弹、传感器和电子设备。迄今为止,该院只公开展示了一种型号的弹道导弹,可能是基于该院设计的某型地空导弹研制。其他产品包括红外探测器、卫星跟踪和信号接收机系统、微电子设备及照相电子设备等。该院“资产总值50亿元,拥有3万名员工,包括8000名工程师和一般技术人员”。该院下属105"专业研究所,3座工厂,9个综合性技术、制造和贸易公司及模拟中心、学校和医院各1所。”

  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CHETA)主要是研究、设计和制造反舰导弹和基于反舰导弹技术的电视制导对地攻击巡航导弹(LACM),其他产品包括动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设备、雷达电子设备、计算机零部件及红外激光设备。该院资产总值45亿元,拥有1.3万名员工,包括2000名科研人员和高级工程师及6000名技术人员。1996年,该院下属10个研究所和2座工厂。
  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主要研发、制造和测试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1999年8月前,该公司隶属干CASC所属的四院。该公司产品包括用于战略和战术导弹及运载火箭二级以上助推火箭的固体燃料发动机,用于可回收卫星的减速发动机,用于同步卫星的地球近地点点火发动机(EPKM)。该公司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拥有5000名员工,包括2000名专业技术人员iH400名高级技术人员,下属3个研究所,2座工厂和l座测量站。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是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机构,它主要为导弹和航天工业部门设计研究所、工厂和场地。
  中国江南航天集团总部位于贵州遵义,该集团资产总值38.6亿元,拥有员工2.7万人,包括8300名技术人员和860名高级工程师,拥有23座工厂,2个研究所,3个技术中心和3所学校。
  中国三江航天工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武汉,据信该公司主要研制DF一11固体燃料短程弹道导弹,其他已知产品包括导弹运输一起竖一发射(TEL)车和各种专用保障车辆。
  其他导弹研制部门
  原文称中国一航和二航所属机构负责研制中国所有空空导弹和部分反舰导弹。此外,CNGC负责研制线导对地攻击导弹及一种基于PL一9型空空导弹研制的地空导弹。
  中国一航和中国二航所属导弹研制机构包括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AAMRI)、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LIEOE)、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607所及其他机构。
  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主要研制“飞龙”系列反舰导弹。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是中国空空导弹主要研制机构;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负责研制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寻的头。607所可能为空空导弹研制主动雷达寻的头。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也为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及洪都集团研制的反舰导弹提供涡喷发动机。
  人力和财力资源
  原作者认为,单纯从统计数字看,中国导弹工业部门在获取人力资源方面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共计拥有员工20万人,其中包括8万名技术人员。此外,中国一航和二航也有大量人员从事导弹研发和制造。与之相比,洛克希德一马丁和雷声公司作为美国最大的两家导弹研制企业,共计拥有员工20万人,其中仅有约6万名科研人员和工程 师。
  中国导弹上业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可能不如其美国同行。虽然按中国标准衡量,前者当中的一些人收入相当可观(年收入1万美元),但那些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或中国外向型企业中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的收入相当于该数字的几倍。此外,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目前仍落后于西方,那些赴国外深造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通常是专业能力最强的人员)倾向于留在国外或在中国外向型行业中工作。
  中国导弹工业可用的财力资源难以评估。中国官方统计数字表明这种资源正在迅速增加。据称,1999年航天科技集团营业总收入84亿元,比上年增加25%。2002年,航天科技集团在中国前100家大型企业中排名第57位,营业收入达226.7亿元(约合27.4亿美元),在短短3年内增长170%。但与之相比,雷声公司2002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68亿美元。
  指责中国获取国外导弹科技技术
  原文一如既往高估了引进技术在中国导弹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原文认为,中国导弹工业长期以来一直得益于从国外引进的导弹系统和设备以及材料和技术。中国导弹项目获取的国外技术援助对其研发和制造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自行研制导弹,但这些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引进了法国和以色列技术。上世纪80年代末起,由于欧盟禁止向中国出口“杀伤性”军事系统,法国停止向中国转让导弹技术,但据报道以色列仍继续对华进行导弹技术转让。
  原文说,从90年代初开始,俄罗斯开始成为向中国提供导弹、相关产品及技术的主要国家。据报道,乌克兰航天企业也对扩展与中国企业的业务关系很感兴趣,这种双边合作是基于中乌两国于2000年签署的航天合作协定。此外,一些欧洲国家政府最近也表明它们希望恢复对华武器出口。刺激中国导弹工业继续发展的各种因素。原文认为,促进中国导弹工业创新的激励因素不断增多。这些因素包括:对导弹的需求迅速增加;导弹研制部门在国内面临军品和民品制造的竞争;导弹研制部门面向和参与全球范围内的航天产品和服务市场。就上述第二种因素而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国防工业部门的情况,后者缺乏基于竞争的激励机制用于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率。
  原作者认为,中国国内的导弹“市场”(即政府采购)近年来迅速扩大。但是,在研发、制造和推销多种型号的导弹系统时,也存在某些竞争。例如,DF—15和DF—11常规短程弹道导弹(SRBM)就是在不同机构相互竞争的情况下进行研发的。此外,在200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公开展出的B611型对地战术弹道导弹由长峰机电技术设计院研制,由此出现了第三家研制常规型短程弹道导弹的机构。
  除国内导弹研制机构之间的竞争外,另一种竞争压力来自于中国的导弹进口。自90年代以来,中国已陆续进口了性能先进的俄制导弹。这种情况意味着现有中国导弹的订货可能会因进口导弹而有所减少。但从俄罗斯进口的导弹仅充当着填补性能空白的使命。因此,国外进口对中国导弹研制机构可能仅仅意味着有限竞争(同时作为关键性技术来源,为中国未来导弹系统提供仿制依据)。
  中国载人航天项目的优先发展地位及可观的效益,为在运载火箭及相关技术发展过程中积极创新和改进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源自该项目的许多技术进展对中国导弹研制项目也产生了促进作用。此外,中国国内在宇航发射装置制造方面也形成了竞争态势,这对创新和提高效率进一步形成了激励。
  中国导弹工业部门的基本体制比其他国防工业部门显得更富活力。如前述,航天科工和航天科技与中国一航和二航的区别在于,前两者的研究机构与制造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研究院和基地的组织结构使制造企业和研制机构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并将提高订单数量的需求转化为进行及时和有效设计的压力。
  CASC和CASIC作为最高层次的控股公司,在促进机构之间的项目(超出单个机构的研制 能力)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SAST和CALT在研制洲际弹道导弹(ICBM)和运载火箭等方面进行了合作,而SAST和CAST在制造载人航天飞船和卫星方面也进行了合作。CASC和CASIC不再干预所属企业的曰常管理和财务业务,但它们控制各个附属机构的资本流动。通过发挥这种职能,它们能够促进和控制下属机构之间的竞争。
  CASC和CASIC提供的另一种重要的体制功能是一系列信息服务,目的是促进各种信息和构想的传播,这对规模庞大且处于分散状态的整个行业而言具有关键作用。
  最后一种影响中国导弹工业未来发展能力的体制性因素是研究和教育机构。除CASC和CASIC及其他从事导弹研制的大型企业内部的研究院所之外,与导弹研发与制造相关的大量应用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CAS)及一些高等院校实施,这些院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及华东科技大学等。
  ☆导弹工业的制造能力和产出水平
  原文作者写到: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导弹制造能力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即便如此,该行业在一些重要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与其他国防工业部门一样,其中一些薄弱环节正被逐步认识并加以改进。这种进展将最明显地体现于新型武器平台的研制以及这些平台不断加快的制造速度。
  中国导弹工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产品的繁多种类,目前部署的多种导弹系统具有非常先进的性能,与美军及其他国家军队的现役导弹相比毫不逊色。中国的战术弹道导弹在这方面可能具有最突出的表现,它们在与台湾对抗时能够满足中国大陆实施威慑、压制和实战的需要。
  弹道导弹:研发和制造能力的优势与劣势
  中国是极少数自行设计出全系列弹道导弹的国家之一。但在对中国弹道导弹制造能力进行认真研究后发现,这些导弹的性能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的同类武器。在许多方面,中国弹道导弹目前仅相当于美苏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水平。 中国从1961年以来就已掌握了独立设计和制造弹道导弹的能力,并于1981年成为第一个部署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中国家。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弹道导弹研制部门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美国于1961年部署了首枚洲际弹道导弹,比中国早21年。从1963年开始,美国新研制的洲际弹道导弹都采用了固体燃料,而中国第一种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DF一3l,可能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部署。美国从60年代开始就已具备潜射弹道导弹的作战能力,而中国可能刚刚形成这种能力。
    中国反舰导弹评估
  原文作者称,中国反舰导弹也引起了外界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曾于80和90年代向伊朗出口。
  1984年,中国研制了一种令新的反舰导弹鹰击一型(YJ-1),该弹出口型通常被称为C-80l,它采用固体燃料,体积和重量比基于P—l 5研制的任何型号都小得多。大约在1994年,该弹采用涡喷发动机的增程型YJ-2(C-802)服役。YJ-l在性能(和外观)上类似于法制“飞鱼”反舰导弹,而后者于1975年服役;YJ一2与美制“鱼叉”反舰导弹的早期型号性能相近,而后者于1977年服役。
  中国目前还在研制一系列其他型号反舰导弹。其中一种可能被命名为飞龙一10(FL一10),该弹设计由直升机或高速攻击艇发射。在2004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研制飞龙系列导弹的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展出了JJ/TL一10A和JJ/TL-10B两种导弹,它们可能与FL-10性能相同(JJ/TL一10A为光学制导型,JJ/TL一1 0B为微波雷达制导型)。洪都集团展出的另一种型号是体积更大并采用雷达制导的JJ/TL-6B型,它可能是FL-6型导弹。
  CHETA已研制了一种体积更小的反舰导弹,其性能类似于法制AS—15TT(或美制AGM一65小牛导弹的反舰型),该型导弹被命名为C-701。与FL一10一样,C一701设计由直升机和高速攻击艇发射,它显然是与伊朗联合研制。C-701已进行试射,但与飞龙系列导弹的情况类似,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能加入现役。
  中国导弹工业在研制反舰导弹方面的表现令人敬佩。尤其是YJ-1和性能更为先进的YJ-2分别是在性能相似的“飞鱼”和“鱼叉”服役9年和17年后部署。然而,与弹道导弹的情况不同,中国反舰导弹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军方需求,解放军海军采购饿制现代级驱逐舰就是明显证据,这些驱逐舰装备了SS—N一22“曰炙”超音速掠海反舰导弹,据报道该型导弹专门设计用于击败美国宙斯盾海军防空系统。
  地空导弹
  中国第一种主要基于本国技术的地空导弹为红旗一61(HQ-61),这种短程导弹主要攻击低空至中空目标,采用由SAST设计的SAR制导方式。据报道,HQ一61于1991年加入现役,舰载型于1992年服役。然而,这种型号显然未获成功。HQ一61目前仅部署于解放军少数地面部队,而且只部署于解放军海军的江卫I级护卫舰。
  SAST研制的另一种针对低空和中空目标的短程导弹(采用SAR制导方式)猎鹰一60(LY一60)大约于1995年服役。LY一60能够同时攻击3个不同目标,被中国军方视为性能远胜于HQ-61的导弹。该弹目前在解放军地面部队服役,有报道称它正在取代江卫I级护卫舰上的HQ一61,且可能装备于中国新型驱逐舰。
  长峰机电技术设计院显然已研制出HQ一2的后继型号KS-1,它针对低空至高空目标。KS-l系统采用了相控阵雷达并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据称KS一1目前正在生产。一种性能更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地空导弹正处于研制过程中,它就是射程150公里的HQ-9,该弹基于性能极强的俄制S-300PMU(SA-20)技术研制,其海军型将部署于中国的新型导弹驱逐舰。 据信中国还在研制两种反辐射地空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早期预警机和电子干扰机。其中一种为FT一2000,从表面看可能基于S一300PMU的技术研制。另一种为FT-2000A,可能基于HQ一2研制。目前尚不清楚这两种型号导弹的研制机构,它们都未加入现役。
  中国第一种空空导弹是苏制导弹的许可证生产型,即RS-2(AA—1)雷达制导空空导弹。中国将该型导弹命名为霹雳一型(PL-1),它于1964年服役。苏制R一3(AA一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是美制AIM一9B响尾蛇的仿制型,该弹也向中国提供了生产许可证,中国仿制型PL一2于1967年服役。AAMRI与当时的株洲飞机发动机厂(现在的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研制了PL一2的改进型并将其命名为PL一3,该弹于1980年服役。

  中国一航和中国二航所属某些研制机构(很可能以AAMRI为主)还研制了性能更为先进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这些导弹包括一种仿制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研制的怪蛇一3的型号,该弹干1997年服役并被命名为PL一8。另一种被命名为PL一9的新型空空导弹可能采用了法国马特拉公司研制的“魔术”空空导弹外壳,内部技术则采用了PL-8/怪蛇一3及其他项目研制过程中获取或研究的技术。AAMRI还研制了一种用f直升机发射的小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天燕一90。

  中国研制的第一种雷达制导空空导弹PL-11直到2000年才加入现役。与LY一60一样,PL—ll显然是基于意大利“蝮蛇”空空导弹(后者又是基于美制AIM一7E“麻雀”导弹的技术研制)的设计,但PL一11的服役时间比LY一60晚了几年。此外,在俄罗斯三角旗(Vympel)和玛瑙(Agat)
  设计局的帮助下,AVIC I和AVIC U所属研制机构(很可能以AAMRI为主)正在研制一种性能更为先进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该型导弹被命名为SD一10/PL一12。据报道,该弹于2004年已进行了4次成功试射,预计将于2006至2007年服役。据估计,PL-12的性能与俄制R一77(AA—12)及美制AIM一120型先进中程空空导弹(AMRAAM)相似。
  中国导弹工业研制短程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的整体能力应当受到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从法国和以色列引进的技术。PL-8在美国性能相近的AIM一9M部署约15年后加入解放军现役。而即将服役的PL-9的性能将优于怪蛇一3和AIM一9M。即便如此,PL一8和PL一9在性能上仍然逊于具有超强灵活性的红外制导导弹,如于1987年服役的俄制R一73(AA一11)、1993年服役的以色列怪蛇一4以及目前正在加入现役的美制AIM一9X。
  中国导弹工业的主要缺陷之一是一直未能研制出性能先进的具有发射后不管能力的超视距空空导弹。采用红外制导方式的PL-ll直N2000年才服役,SD一10/PL—12尚未服役。而同样采用红外制导方式的美制AIM一7“麻雀”空空导弹早在1958年就开始服役,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方式的AIM一120则于1991年服役。
  对地攻击导弹
  中国只研制了少数几种型号的精确对地攻击导弹(非弹道导弹)。其中一种型号为反坦克导弹(ATGM)。70年代,兵器工业总公司(研制坦克和火炮等地面武器系统)所属公司基于苏制AT一3线导反坦克导弹,研制了红箭-73反坦克导弹。 红箭一73的改进型红箭一8于1988年加入现役,后者最初设计为便携式武器系统,但随后又研制了车载式和直升机发射型号。最新型号(于2002年8月对外展示)设计用于攻击建筑物和装甲车辆。
  中国还在研制两种型号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LACM)。其中一种型号被命名为鹰击一63,它基于70年代研制的鹰击一6(C一601)空射巡航导弹的技术研制。鹰击一63设计由H一6轰炸机发射,弹头重量500公斤,射程400—500公里。据信鹰击一63采用惯性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中段制导方式,并在末段采用某种形式的光电系统(可能是电视寻的头)进行制导,并使该弹圆周误差达到10—15米。另一种型号被命名为东海一10(DH一10),据称该弹是一种性能更为先进的“第二代”巡航导弹,射程超过1500公里,可能采用惯性导航和GPS系统并辅之以地形匹配系统进行中段制导,采用数字图像匹配终端寻的系统进行末段制导,从而使圆周误差达到10米。
  中国目前还在研制短程空地导弹(ASM)。据报道,其中一种型号为俄制Kh一31P(AS一17)反辐射导弹,中国将其命名为鹰击一91。该弹飞行速度高达3.0马赫,能由苏一30或歼轰一7发射。此外,C一701虽然设计为反舰导弹,但它安装有电视寻的头,因此可象美制“小牛”导弹那样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中国消息来源承认了这种可能性,但直到2000年,该弹仍只是作为反舰导弹进行试验。
  ☆结语
  在研究了中国导弹工业和装备的各个方面之后,原文作者初步总结了中国导弹科技和装备的未来发展。原文作者说:相对于中国其他国防工业部门而言,中国导弹工业显然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这种发展潜力与薄弱环节共存的局面充分反映在中国现役导弹的作战能力上。虽然中国短程固体燃料常规弹道导弹为其提供了独特的难以防御的作战能力,但是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性能并不先进。与此类似,中国性能最好的反舰导弹鹰击一2在性能上也仅相当于美制“鱼叉”(后者仍然是美国海军的主要反舰导弹)的早期型号,但却远远落后于俄制ss—N一22。中国短程地空导弹也具有较好性能,但缺乏一种高性能的打击高空目标的地空导弹(在性能上类似于美制“爱国者”的早期型号或俄制S一300)。中国仍然未能研制出具有发射后不管性能的空空导弹,而美国已在15年前掌握了此项技术。电视制导的鹰击一63型攻陆巡航导弹使中国具备了基本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能力,而鹰击-91将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反辐射导弹,但中国导弹工业目前仍未研制出类似于美军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所使用的精确对地攻击导弹。 因此,在某些领域(反舰导弹、短程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中国目前具备的作战能力已与美军相当,但美国在这些领域并非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中国导弹的性能还存在巨大差距,尤其是在洲际弹道导弹、中远程地空和空空导弹以及精确对地攻击导弹方面更是如此。但是,中国导弹工业正在迎接挑战,虽然中国可能不会处于导弹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但它将逐步研制出更多性能接近当今绝大部分军事强国现役导弹的产品。因此,除非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部署新一代导弹,否则中国将在2010年左右达到下述水平,即它所研制的导弹系统在性能上将接近于前者部署的多种型号现役导弹。


[size=+0]中国东风31型洲际弹道导弹参加99的国庆阅兵

快速发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汽车工程师之家 ( 渝ICP备18012993号-1 )

GMT+8, 22-12-2024 16:16 , Processed in 0.30349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